福州臺江心理醫(yī)院:7個實用心理學小知識
登門檻效應
你:“能借支筆給我用下嗎?”
學霸:“哦,給。”
你:“不好意思,順便問一下,這道題怎么解?”
學霸:“這個簡單,這樣…”
想讓別人答應你一個較為困難的請求,不妨先讓他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后再告之真實請求。為使自己保有前后一致的印象,且?guī)腿藥偷降?,他們答應幫忙的概率會更大?/p>
錨定效應
沉錨效應,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沉錨效應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xiàn)形式。
投射效應
想建立好的人格,嘗試從贊美別人開始。人們?nèi)菀讓⒛銓λ说拿枋?,?lián)系到你身上,這種現(xiàn)象叫“無意識特征轉(zhuǎn)移”,當你總是夸一個人真誠、善良、聰明的時候,別人會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形容詞理解為你的特質(zhì)。
重復定律
第一次見面想留下好印象,交談時試試重復對方話語中的關(guān)鍵詞,比如對方說他“今天晚飯吃了茄子”。你可以重復“茄子,好吃嗎?”這會讓對方覺得你在認真傾聽,并對自己的談話感興趣,因而對你產(chǎn)生興趣,引發(fā)好感。
從眾效應
人們的判斷標準容易受到群體的影響,并直接為他人貼標簽。比如:海歸——英語好;985院校的學生——聰明;在看這篇回答的人——喜歡心理學。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靠近某個群體,來改變別人給自己的標簽,并自發(fā)地做出一些行為,使自己所屬的群體看上去比別的群體更優(yōu)秀。即靠近英語好的群體,會努力學習英語;靠近愛讀書的群體,會增加閱讀興趣等。
蔡加尼克效應
試著在紙上畫一個圓圈,交接處有意留出一段空白?;仡^再看看這個圓,你的腦海里會出現(xiàn)強烈的意念:想把這個圓補全。因為人類天生有完成事情的愿望,善用這種心理會幫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比如:你可以把手頭的工作做一個進度條或圓餅圖,當看到進度為75.6%,就會很想把它完成或補圓。
暗示效應
A.想改變一個人的缺點,厲聲指責不如以身作則。人容易從不經(jīng)意的暗示中,做出相對的回應。比如你希望對方約會不要再遲到,你要堅持每次都準時到,并在對方偶然不遲到的那天,夸獎他,給他形成心理暗示。相信我,他早晚會改變的。
B.上臺演講前,提前30分鐘到演講地點轉(zhuǎn)一轉(zhuǎn),并到演講臺站幾分鐘,讓你的大腦熟悉這個環(huán)境,降低緊張感,可讓你在演講時更有自信。
C.緊張的時候多喝水或者嚼口香糖,會讓我們獲得安全感,從而緩解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