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沈陽 | 我的家,我的學校和我的工廠
張玉琴女士,1947年生人,現(xiàn)居北京。采訪時,她對我們說,“對于沈陽,有點舍不得?!币驗檫@座城市有她最惦念的親人,有她童年和青春時代難忘的記憶。她也希望把這些尋常又美好的記憶留給沈陽的鄉(xiāng)親。
1.車輛廠的“小舍宅”
?
我父親在沈陽機車車輛廠*工作,偽滿時期就入廠了,一直到退休,干了四十多年。父親是八級鉚工,1959年他被車輛廠派去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主要負責舞臺部分的施工,被稱作“張小錘”。后來看《北京青年報》有篇報道,回憶修建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遇到困難,專門從東北調來一批工人助陣,其中就有我父親。
?
*工廠始建于1925年,為北洋政府交通部投資興建的皇姑屯修車廠。九一八事變后,被日本滿鐵公司侵占,1935年改為奉天鐵道工場。1945年光復后,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接管,改稱皇姑屯總機廠。1948年沈陽解放,由軍管會接管,定名為皇姑屯鐵路工廠,變成國營企業(yè)。1958年定名為鐵道部沈陽機車車輛工廠。——根據(jù)《沈陽機車車輛工廠志》
?

?
我們家就在車輛廠附近,白鳥公園南面的工人宿舍,是日偽時期留下的,當時我們都管那叫“小舍宅”*。我就在那里出生,小時候的記憶里就是家里頭孩子比較多,我們姐弟七個,父母負擔比較重。同學家和鄰居家的生活沒有太大區(qū)別,家家都五六個孩子,六七個孩子,生活水平都差不多。
?
*位于荊江街的車輛廠職工住宅,是偽滿時期為中國工人建造的低矮住房,俗稱“小舍宅”。——根據(jù)《沈陽機車車輛工廠志》
?
“小舍宅”那片工人宿舍區(qū)面積很大,條件比較差,但是那里的生活挺有樂趣。我記事的時候,家里起碼就有五個孩子了,擠在二十平的小屋里,睡在兩個炕上。小屋是南北窗,南北炕??灰哺倪^好幾次,有的時候是挺長的炕,后來改成南邊一個大炕,北邊一個小炕。
?

圖片來源/《沈陽機車車輛工廠志》
?
沈陽的冬天是真冷,晚上一個挨一個的擠著睡,也不覺著特別冷。我記得鄰居家,比我小兩歲的一個妹妹,因為冬天冷,在外面待時間長了,回來的時候就站在爐子邊上,把棉褲都烤著了,都不知道。天冷需要燒火取暖,家里有個站爐子,帶煙囪的。做飯的時候也需要劈劈柴、收鋸末子、買煤,有好些事情要干。我記得我們經常到車輛廠去收鋸末子,一大麻袋,好像才一毛錢,回來燒火用。還有排隊給家里買煤。我們就幫著家長干這些事,都是在學習的業(yè)余時間去。
?
2.我的母親
?
母親自幼就勇敢剛強,17歲時與父親闖關東到沈陽。她不識字,但有天賦,見識廣,在子女教育方面非常嚴格。記得我學的第一個字“張”,就是母親洗衣服的時候教我的。她拿個大盆坐在小凳上用搓衣板洗衣服,一邊用手蘸上水在地上教我認字,“張”“人”“日”“大”“天下太平”……都是這么教的。
母親體育方面也很強,她給我們講過,一米多高的墻,她嗖的一下就能翻過去。母親天資聰明,歌唱得好,什么京戲、小調、梆子都相當專業(yè),我覺得比趙麗蓉強多了。
?

?
母親特別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她沒有工作,主要在家里照顧我們。咱們家的孩子們比起雙職工家庭的孩子要幸福一百倍。不管多冷的天,放學一進門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別人家的孩子可沒這待遇!母親精打細算,特別會過日子。咱們家人的衣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都是她來做。她做的鞋子,深綠色的條絨面,咖啡色的栽絨鑲邊,還帶鞋襻,市場上都買不來。有母親的榜樣,我們這些孩子在學習和工作上都非常努力。
困難時期,有農村的親戚家里鬧災荒,都來投奔我們。母親一點不嫌棄,都給安排得很好,讓他們平安度過難關。
?
3.姐妹弟兄
?
我家一共姐弟七個,我是1947年出生的,我上面有兩個姐姐,大姐比較文靜,手針活做的特別好,給我們做鞋,幫父母做針線活。端午節(jié)的時候給我們做好玩的,什么小荷包、小木梳、五彩線啥的,做的特別精致。二姐家務活干得比較多,幫著家里買糧買菜,都是稍微重一點的活兒。
?
其實家里的活兒我們都有分配,誰負責干什么都有分工。有的負責抬水,還有的負責喂雞。我負責收鋸末、收柴禾、點爐子、收煤。放學回來,我都是提前在學校把作業(yè)做完,回來就是完成家里的那點任務。通常做完自己分內的家務我就會撒腿往外跑,因為怕妹妹總跟著我,不能讓她抓到。剛有弟弟的時候,大家就覺得這個小嬰兒很新鮮??吹艿艿臅r候就你也搶,我也搶。不想看時,大家就一撒手,把他摔炕上了。
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可算我們這些孩子都睡覺了。父親還會挨個把我們的鞋摸一摸,有濕的就都放在爐子邊烤上,第二天早上熱乎的,干爽的,穿著舒服。雖然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難,但我們覺得很愉快、很幸福。
?
4.鐵路子弟小學
?
大姐、二姐比我年齡大個五六歲,她們上學那時候都不交學費。不但不交學費,而且還發(fā)課本、筆、紙、小石板。等著我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收學雜費了。但收的很少,一個學期就三塊五毛錢。
?

?
那時候車輛廠這片流傳一首歌謠,“鐵路學校真打腰,騎著馬,挎著刀,專打太平學校*小豆包?!币馑季褪俏覀冘囕v廠的鐵路子弟小學比附近的小學條件好,因為背后有強大的車輛廠支持嘛!我的小學是沈陽鐵路職工子弟第三小學,畢業(yè)的時候改為沈陽車輛廠第一小學。學校環(huán)境好,教學樓是過去日本人蓋的,上面有一個大圓拱的窗戶。教室里都是地板,大掃除時我們都鉆到桌子底下去擦。
?
*原為偽滿時期創(chuàng)建的太平中心國民小學校,后改為沈陽市服裝職業(yè)高級中學?!鶕?jù)《皇姑文史資料》
?
校長也好,是多少年的老校長。校風好,老師也好。尤其是我們班,班主任老師是師范學校畢業(yè)那一批里唯一一個教三年級的,其他分配去的都是教二年級,他可能表現(xiàn)得比較好,還是學校的團支部書記,就教我們三年級。他上進心很強,對我們要求可嚴了。所以我們班老是優(yōu)秀班級,各個方面都好,從小就很陽光。
?
小學的時候義務勞動特別多,我們經常到車輛廠去勞動,從三年級開始吧,老師就帶我們去,一個星期差不多去一次。工作就是撿廢鐵,因為車輛廠廢鐵可多了,還幫著整理那里的環(huán)境。放暑假、寒假老師都得給布置作業(yè),讓完成點什么活動。我記得還當過“小先生”,那時候掃盲啊,好多家庭婦女不認字,老師就給安排你負責哪一棟的,多少戶人家,去當小先生,教認字。學校里頭有小工廠,平時每周都有勞動課,就到小工廠里。我做過那個扁擔上的鐵鏈,老師給你下好料,一根小鐵棍兒,我負責把它彎一個鐵環(huán),基本嚴絲合縫。我覺得小時候有意義的活動挺多的,參加社會活動也特別多?;旧衔疑闲W就是玩,考試之前我就用石筆,自己拿著書,看看書,默寫單詞、生字,然后參加考試。
?
5.體育運動
?
我從小體育就好,學校也很重視體育運動,條件設施都比較好。學校所有的運動項目都有我,田徑隊、籃球隊、乒乓球隊、射擊隊,全參加。
?

?
那時候學校里做廣播體操,我是領操的。我從三年級參加體操班,自己拿一個大背心改一個體操服。上初中時,有運動隊來我們學校要人,老師把我叫去了,我往那一站,人家就說,“典型的體操運動員”。所以我就放棄打籃球,覺得身材不行,雖然速度很快,但容易挨撞。
?
到了冬天了,學校還給我們這些愛運動的學生發(fā)冰鞋,參加冰上活動。那時候冰鞋什么樣呢?——就有一塊厚板,底下安個冰刀,用繩子綁在鞋上。學校里就澆冰場,車輛廠家屬區(qū)和工人體育場里也澆大冰場,大人小孩一起玩。
?
游泳是我自己學的。以前百鳥公園有一個挺深的坑,一下雨就滿了,我們就在那里學游泳。后來那里建了一個游泳池,門票很便宜,才五分錢。把門的叔叔特別好,他告訴我下次來不用買票了。結果我回去就帶來了一大堆,弟弟、妹妹還有鄰居家的小孩。那時候游泳衣、游泳帽都是自己動手做,后來我女兒的游泳衣也是我做的。
?
因為家里困難,所以學校組織的活動,比如看電影,訂報刊,要花錢,我都不參加。到現(xiàn)在我都不愿意花錢去學東西,因為我自己可以學。我學的還不差。比花錢的學的還要好。
?
6.人生的抉擇
?
初中我念的是沈陽11中學。上中學我就開始淘氣了,因為小學老師管的比較嚴,到中學就比較松了。那時候家庭環(huán)境不好,想上大學沒希望的,高中我都不打算上了,所以初中也就不怎么認真地學習。但是,也不能算太差。姐姐小學畢業(yè)以后就跑去參加工作了,然后沒多長時間又回去上學,學了一段時間后又跑回去工作。這樣折騰來折騰去,最后還是去工作了。姐姐的選擇對我有一定的影響。
?

?
1964年初中畢業(yè),之前有過當兵的理想。但老師覺得我在文體方面有特長,動員我考高中,就考了11中學的高中。剛讀第一個學期,才三個月,就聽說沈陽119廠*招人,我就報名參加考試。體檢、面試都合格了,人家告訴我可以參加工作了,我挺高興的。
?
*原為沈陽112廠的一個車間,1956年獨立出來成立沈陽119廠,對外稱新樂電工廠?,F(xiàn)為沈陽航天新樂有限公司。
?
我去119廠參加招工考試,學校是不知道,后來上班了,我就不去上學了。時間長了,老師就派同學到我家里找。我就和他們說我家生活困難,不能繼續(xù)學習了,我要工作。也向他們表示一下我的決心,我說把書都燒了。其實我沒燒。那時候心里很矛盾。
?
我自從參加工作以后,就天天晚上做夢。夢見自己早上背著書包,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往那邊去。是去工作呢?還是去學習?這種狀況得有兩三年。其實我工作還是挺愉快的,但是這個想法一直在心里,要不要繼續(xù)讀書。11中學有好多同學家里生活都比較困難,聽說我輟學了,對他們影響很大。
?
對我參加工作這件事,父親挺難過的。他一直對我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我能上大學。但我也知道家庭情況,所以老早在心里就種下了這個種子,要早一點參加工作為家里分擔。
?
7.沈陽119廠
?
我參加工作以后,分配到總裝車間,那里的工作條件很好,軍工企業(yè)嘛。最主要就是要求我們,安全生產,質量第一。那時叫什么“天天敲木魚,大事敲警鐘?!狈凑苤匾曎|量問題。
?
我們廠房很特殊,環(huán)境也很好。我們的廠房是密封廠房,無塵,恒溫,全國獨一無二。每天都是用那個泡沫塑料裹著一個粗綢子,用這種東西打掃衛(wèi)生。就這么一點一點擦地、桌子什么的。廠房是由我們國家的設計單位設計的,總設計師是一位個頭不算高的女同志,我是在很遠的地方看見她,有人告訴我,這就是給我們設計廠房的工程師??粗芷胀ǎ軜銓?,短發(fā),大概有三十歲左右。
?
我到廠的時候蘇聯(lián)人基本上都撤走了,只聽說他們的故事,說是蘇聯(lián)人特別能喝酒,他們有時候就把我們的酒精給喝了,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
剛進廠時都是師傅帶。我的師傅太優(yōu)秀了!是個女的,叫張?zhí)m英,中專畢業(yè),團支部書記,特別能干。她對我很好,對我要求很嚴,我們師徒關系也挺好的。我們倆的產品質量、產品外觀都比較突出。她大概比我大個五六歲,就像姐姐一樣待我。我那時年齡小,特別愛困。下了夜班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要上班了。師傅跑到我宿舍叫我,都叫不醒。師傅家里也挺困難,而且離工廠比較遠,她要跑通勤,所以很辛苦。我們都是提前一個小時上班,要政治學習,學報紙上的內容。她都是提前到宿舍叫我,一塊去上班,學習。
?
我們車間女職工占多數(shù)。大學生很多,還有中專生,我是屬于學徒工。當時,大學畢業(yè)生的工資是56塊,中專生是37塊5,我們第一年是17塊,第二年19塊,第三年21塊。
?

?
我的主要工作是做放大器,就是繞線圈,做測試。產品不大,大概就像蒸鍋那么大。至于這個產品用來干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去問。我們整個廠子的工人就為了一個目標,把好質量關,生產質量放在第一位。
?
我們一進廠就進行了保密教育,所以在外面和人接觸,都盡量避開工作的話題。如果非要講的話,就說自己在一個普通的電工廠工作。連親戚們也不告訴,父母知道我在哪個工廠,但具體干什么不清楚。
?
我們工廠當時屬于航天七機部*,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才有人公開講是生產導彈的。下任務的時候,領導做動員,總是要求我們一定要完成好,要加速,因為全國都在給我們讓路。所以,自己心里知道,這工作有多么重要,也感到很驕傲的,但從來不往外說。
?
*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簡稱七機部,1965年從軍隊系統(tǒng)脫離后組建,主要負責航天工業(yè)。1982年,改名為航天工業(yè)部。
?
8.工人的文化生活
?
沈陽的企業(yè)職工文化活動搞得很好,從基層抓起,以小組為單位,以工段為單位,以車間為單位,特別節(jié)假日都自己準備節(jié)目搞聯(lián)歡。廠子里呢,以車間為單位選撥節(jié)目,然后給大家公演。

?
我們工廠里面有業(yè)余文工團,剛進廠時候我沒機會參加。到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我參加文藝宣傳隊。宣傳隊里的人吹拉彈唱都得會,主要面向農村服務。每個工廠都有對口單位,春天的時候要搞春耕宣傳,抓革命促生產,我們就組織到農村演出。到農村去,就是跟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晚上給農民表演節(jié)目。我們的節(jié)目大概有十幾個人參與,要演兩個小時,有舞蹈、小合唱、演唱、器樂、說唱……挺豐富的。我的節(jié)目一般就是舞蹈,還有那個說唱,就拿個打擊樂器,當當當、當當當,像說數(shù)來寶,詞都是結合當時的形勢現(xiàn)編的。隊里有一個人會武功,在舞臺上表演戲曲動作,好像是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跟頭翻得挺棒的。
?
口述人:張玉琴
整理/編輯:英菡?楊樹
圖片提供:張玉琴?張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