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端午節(jié)的“快樂”和“安康”
不知從何時開始,一種“端午節(jié)只能說安康,不能說快樂”的論調開始在網絡中風靡,從學生的QQ空間到中老年人的朋友圈,無一幸免。。我之所以旗幟鮮明地反對這種說法,是因為我親眼看著它不知從哪兒冒出來,并迅速傳遍全社會顯然,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該說什么問候語的問題了。
每每問候別人“端午節(jié)快樂”,總有人要一本正經地進行所謂的“科普”,無非是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五月初五是“惡日”,所以要莊重嚴肅,不能嬉笑,云云。但是事實上,從古到今,端午節(jié)都是快樂的。端午節(jié)從古到今的全部習俗,沒有任何一項是為了引發(fā)人們的憂傷,讓人不快樂的。
在端午節(jié),宮中往往會、奏樂、朝廷還會給群臣賞賜香料和衣服。如《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 造辦處活計庫》載有雍正帝于七年(1729)五月初一對兵部尚書岳鐘琪的賞賜:“紫金錠等香袋十六匣,木樨香罐一對”;元代詩人葉颙也在《庚子端午次潘明舉韻二律 其二》中提到“內家端午賜新衣,萬姓千官樂盛時。榴火噴人初霽雨,蒲觴醉客競題詩。” 元代舒頔在《小重山·端午》中提到“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碧拼娙藱嗟螺浉侵苯诱f“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至于民間的各種豐富的文化習俗,例如各種美食美酒,劃龍舟,戲水,也沒有哪一項是沉悶嚴肅,不快樂的。
總之,古代人想盡了辦法要讓端午節(jié)過得快樂,卻讓一個“端午安康”的謊言輕易毀掉。編造這個謊言的人,顯然不是為了讓人們真的去懷念屈原,而是用所謂有“丈化造指”的高大論調給原本輕松快樂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套上一層《套中人》中別利科夫的“黑罩袍”,畢竟“在紀念屈原的日子中說快樂,‘這還成什么體統(tǒng)呢?’”,剝奪人的輕松快樂,還讓人覺得理所當然。盡管端午節(jié)目前為止還沒有變得不快樂,但是單單就打著所謂“文化”旗號的“黑罩袍”就能如此輕而易舉地讓大眾鉆進去,這一點就足以引起我們的警醒。
所以,我并不是要反對“端午安康”的祝福語,正如我反對綠豆湯包治百病,不代表我不讓你喝綠豆湯一樣。我反對的是以“不能說快樂”為代表的各種文化“黑罩袍”,和炮制出他們,有意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變得沉悶而死板的別有用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