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3代CPU配RTX3070,這套準大學生主機配置如何?

一眨眼的功夫,準大學生們的高考結(jié)束、填完志愿、大學錄取三部曲已經(jīng)完成,各位爸媽也已經(jīng)開始帶著孩子四處旅游或是為孩子置辦入學所需物品,這些所需物品里面就包含了各種數(shù)碼產(chǎn)品,比如手機、電腦、相機等等。而這個時候往往就是遠方親戚、七大姑八大姨找我給他家孩子出力裝機、裝系統(tǒng)的時候,作為不賣電腦還是業(yè)余玩機的我,這兩天剛幫忙裝的就是這臺intel 13代CPU平臺的主機,我只是為每個硬件提供了幾項待選項,不參與任何決策,最后實際裝機的硬件則是由家長和這位小老弟決定以及自行購買。

這臺主機具體的硬件配置如下,除了顯卡不是我推薦的規(guī)格外,其他硬件都在我提供的清單中,要不是家長有預算限制作為前提,這位小老弟本來是想直接intel i9-13900K+RTX4090顯卡起步、內(nèi)存插滿、SSD插滿的,畢竟不是他自己出錢。下面我就來簡單聊一聊這套主機的硬件配置。

CPU選購方面,我推薦的兩款CPU就是intel i5-13600K和i7-13700K,直接原因是小老弟追求性能,也想要玩超頻,那么選K版CPU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方便后續(xù)超頻排查一些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沒有推薦價格還要便宜一些的中國特供版13代 i7-13790F的原因。intel i5-13600K和intel i7-13700K在單核性能方面差異不大,如今價格相比于上市時也有一些下降,這兩款CPU盒裝款的差價就在千元以內(nèi)。小老弟選擇的是intel i7-13700K,理由就是大學四年還是選擇一款較高規(guī)格的CPU一直用下來,選不了i9-13900K,那就直接選擇i7-13700K。

參數(shù)方面,intel i7-13700K也是由大小核組成,包括8個P核和8個E核,其中P核睿頻最高可達5.4GHz,E核睿頻可達4.2GHz。intel i7-13700K采用16核24線程設(shè)計,二級緩存為24MB,三級緩存為30MB,搭載的核顯就是英特爾UHD Graphics 770,核顯性能不及英偉達GTX750獨立顯卡。

至于性能方面,這里簡單跑了個分作為參考,注意,我這里并沒有對CPU進行超頻,只是在主板BIOS中直接選了性能模式進行測試,所以這里的跑分結(jié)果不代表intel i7-13700K的最高成績。

主板選購方面,我的建議是將獨立購買CPU和主板的價格,跟購買套裝的價格比一比,哪個便宜就買哪個,別等到開學季慌里慌張的再去購買,避免價格因為開學季而出現(xiàn)回漲的問題。我推薦購買的是Z790 D5主板,主要原因是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intel i7-13700K,那還是直接選擇Z790主板吧,超頻方面相對來說更有優(yōu)勢,可擴展性也更高,沒有必要再去選擇B760M主板,而且主板因為價格原因,大部分都是DDR4主板,即使是有B760MD5主板,可選范圍也不大,價格也沒什么優(yōu)勢。加上當前的DDR5內(nèi)存已經(jīng)很便宜了,沒有必要繼續(xù)守著DDR4內(nèi)存不放。

最后小老弟選擇了七彩虹板U套裝,說是四千出頭的價格,主板就是ATX規(guī)格的七彩虹冰霜大板CVN Z790 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七彩虹主板售后沒問題,雖然BIOS不能跟御三家相比,但最近幾年七彩虹在BIOS方面也已經(jīng)有了明顯進步這款主板的優(yōu)勢就是價格,當然硬件配置還可以,比如16+1+1相強化供電設(shè)計、了F.C.C鐵素體電感+黑金固態(tài)電容的組合設(shè)計、PCI-E 5.0 x16規(guī)格插槽、USB 3.2 Gen 2x2 Type-C接口(20Gbps)、BIOS更新按鍵、四個PCI-E 4.0規(guī)格的M.2 NVMe接口、Intel WiFi 6 AX201無線網(wǎng)卡等等。

內(nèi)存方面,我推薦的是幾款測試過、性能還不錯的國產(chǎn)內(nèi)存條,包含了RGB馬甲條和不帶燈的馬甲條,兼容性良好,價格也更具競爭力,主要規(guī)格就是規(guī)格就是32GB套裝(16GB×2),但也提供了兩三套64GB套裝(32GB×2)供選擇。購買內(nèi)存條前需要考慮的就是所用顆粒、時序和頻率,顆粒的話建議優(yōu)先考慮選擇海力士A-die,一般來說會具備不錯的超頻性能。頻率的話自然是越高越貴,時序的話一般是越低越好。因為主機是intel平臺,我們就不用考慮是不是intel專用條,放心選購即可。實際選擇的內(nèi)存條就是金百達32GB(16GBX2)套裝黑刃DDR5 6800 ,售后方面提供了以換代修、七天無條件退換、產(chǎn)品生命周期保固服務(wù),售后方面與國外品牌的內(nèi)存品牌無差異。這款內(nèi)存條有黑白兩色可選,鋁合金散熱馬甲的厚度達到了2mm,為連續(xù)工作運行提供了散熱保證。

金百達32GB(16GBX2)套裝黑刃DDR5 6800采用的是海力士A-die原廠顆粒,時序為CL34-45-45-108,支持XMP3.0。實際性能方面,這里搭配上面的七彩虹主板進行了簡單測試,在一鍵XMP后,金百達32GB(16GBX2)套裝黑刃DDR5 6800讀寫拷貝性能分別為102124MB/s、89462MB/s、92002MB/s,延遲為67.5ns,整體表現(xiàn)還不錯。高頻條的好處就是免去了內(nèi)存條手動超頻的麻煩,同時運行更加穩(wěn)定,不用擔心因為藍屏或是自動重啟導致工作文件丟失的麻煩。有人說,DDR5跑分高沒用,還不如直接購買DDR4高頻條,比如DDR4 4200,DDR4 4000這類,時序低、延遲低,但問題種類DDR4內(nèi)存條時序常見的是CL18、CL19,時序確實比DDR5 6400、DDR5 6800低,但是延遲更低嗎?價格更便宜嗎?相近的價格為什么不選擇性能更強的DDR5內(nèi)存條呢?

顯卡方面,按照小老弟爸媽的要求就是不用性能太強,免得天天窩宿舍打游戲,我本來建議的是選擇一款RTX3060Ti G6X就好,這類顯卡跟RTX4080等GeForce RTX40系顯卡一樣用的都是GDDR6X顯存,支持最新的DLSS 3技術(shù)。所以當我看到選擇已經(jīng)下架的RTX3070顯卡著實有些意外,一是RTX3070顯卡采用的是GDDR6顯存,只支持到了DLSS 2技術(shù);二是這塊RTX30系顯卡價格還比這個RTX3060Ti G6X顯卡貴。

不過買都買了,加上小老弟還是購買的LHR顯卡,相對來說上市時間短,買到翻新礦卡的幾率就低一些,嗯,就這樣認為吧。所謂的LHR指的就是Lite Hash Rate,是英偉達用來限制顯卡哈希率的一項技術(shù),哈希率指的是顯卡在數(shù)字貨幣挖掘中每秒鐘能夠處理的計算量,計算量越大越好,通過限制哈希率的方式來降低計算量,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挖礦(數(shù)字貨幣)。

對于這塊技嘉雪鷹RTX 3070 VISION OC 8G LHR,官方提供了3年質(zhì)保服務(wù),而在游戲性能和散熱性能方面表現(xiàn)比較良好。技嘉雪鷹RTX 3070 VISION OC 8G LHR在設(shè)計上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搭載了3個11扇葉設(shè)計80mm刀刃式風扇,通過風扇正逆轉(zhuǎn)氣流導向設(shè)計可減少相鄰風扇之間的亂流并提高氣流壓力,同時為顯卡帶來更多的進風量。

實際性能方面,我這里將技嘉雪鷹RTX 3070 VISION OC 8G LHR搭配NVIDIA最新版本的驅(qū)動跑了個分,搭配跑分的軟件就是3DMARK中的Fire Strike Extreme,顯卡得分為16205,其中顯卡分數(shù)為16294,物理分數(shù)為43339,綜合分數(shù)為8185。

散熱器方面,分體式水冷就不要考慮了,價格貴還難伺候。我是同時提供了幾款雙塔風冷散熱器(利民、貓頭鷹、九州風神)和360水冷散熱器(利民、九州風神、鑫谷)供人選擇,價格都控制在千元以內(nèi),所以也就沒推薦自己在用的美商海盜船水冷、TT水冷等等。最后選擇的是360水冷散熱器,也就是第二代鑫谷昆侖360 ARGB一體式水冷,至于選擇原因,首先是這款水冷最高可以提供320W功耗的散熱能力為,可以滿足CPU超頻后的散熱需求;其次是自帶2.1英寸LCD屏設(shè)計,可以自定義視頻、圖片;最后就是內(nèi)嵌式風扇設(shè)計,安裝簡單、理線方便。

電源方面,我推薦規(guī)格包括了850W和1000W的電源,包含了非ATX3.0電源和ATX3.0電源。ATX3.0電源相比于剛上市的價格也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下降,千元左右的價格也并不算太貴,而且都自帶原生PCIE5.0(12VHPWR)接口,以后更換RTX4070Ti或是RTX4080顯卡也更方便,不用再去更換電源。雖然現(xiàn)在很多非ATX3.0電源都提供了對應RTX40系顯卡新接口的16PIN線材,但終歸跟原生接口還是有些區(qū)別,不過目前已經(jīng)有一些850W的ATX3.0電源可選,比如安鈦克NE850W金牌全模組ATX3.0電源。

相比于為什么沒有購買1000W ATX3.0電源,我更好奇為什么會選擇白金版,畢竟相對來說價格比同規(guī)格的金牌電源要貴一些,在詢問后得知,小老弟看重的是高規(guī)格、功率夠用、轉(zhuǎn)化率高、售后時間長,聽起來倒也沒錯。安鈦克NE850白金版采用是全日系電容、同步整流技術(shù)的全橋式LLC、DC-DC架構(gòu)、主動式PFC設(shè)計的全模組電源,在50%負載條件下可以達到93的超白金轉(zhuǎn)換效率。售后方面提供了7年免費換新服務(wù),時間比其他品牌的5年質(zhì)保時間長了2年。安鈦克NE850白金版除了設(shè)計有獨立的電源開關(guān)外,還標配了HYBRID MODE按鍵,作用就是開啟后(ON )風扇在低負載時停轉(zhuǎn)以提供更好的靜音表現(xiàn),默認(OFF)功能則為溫控風扇轉(zhuǎn)速的狀態(tài)。

散熱設(shè)計方面,安鈦克NE850白金版底部采用了一個智能溫控靜音風扇,會根據(jù)高溫高負載的實際使用情況來自動啟動風扇,低負載低溫的狀態(tài)下電源風扇會進入停轉(zhuǎn)狀態(tài),從而將運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顧了高效散熱與低噪音的特性。

存儲方面,肯定是直接選擇2T版PCIe 4.0 *4規(guī)格的M.2 NMVe SSD,SATA SSD的價格仍舊沒有太大優(yōu)勢,基本不用考慮購買。挑選的范圍就是金百達、光威、技嘉等一類品牌,順序讀寫性能不存在虛標的問題。選取的標準就是順序讀取性能不用再去考慮5000MB/s規(guī)格的SSD,而是直接7000MB/s起步,比如金百達KP260 Plus、光威弈系列、技嘉鈦雕473,主要區(qū)別就是主控型號、有無外置緩存、最大寫入量、散熱馬甲設(shè)計、存儲顆粒、價格。同規(guī)格同類型的M.2 NMVe SSD,有外置緩存的型號都會更貴一些。技嘉鈦雕473標配了上下兩層全鋁散熱片+雙面高導熱墊設(shè)計的散熱鎧甲來提升自身的散熱性能,從而確保穩(wěn)定運行,馬甲厚度可以正常安裝到PS5中。

硬件規(guī)格方面,技嘉鈦雕473采用的是群聯(lián)PS5018-E18主控、MICRON原廠176層堆疊3D TLC顆粒以及2GB SK海力士DDR4緩存設(shè)計,這是技嘉鈦雕473讀寫性能不會隨著空間占用率增加而出現(xiàn)下降的原因,而最大寫入量是1400TBW。

技嘉鈦雕473實際順序讀寫性能可以達到7430.88MB/s、6882.63MB/s,測試結(jié)果均略高于官方的7300MB/s、6850MB/s。技嘉鈦雕473硬件規(guī)格和性能方面都比較不錯,只是價格相對來說會高一些。

最后是上面這些所有硬件的載體-機箱。主板規(guī)格決定了機箱規(guī)格,不能選擇ITX機箱,當然也不能選擇異型機箱,要么選擇中塔機箱、要么選擇全塔機箱,最好是自帶顯卡支架,這樣就不用另購顯卡支架了。。考慮到重量和體積,直接選擇支持ATX以上規(guī)格的中塔機箱就行,但還有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機箱不能太胡里花哨,簡單來說就是燈光有但是要少一些,考慮到水冷已經(jīng)自帶ARGB燈光,那么機箱就直接選擇自帶普通風扇的中塔機箱,也就是這款安鈦克P20C,造型穩(wěn)重不突兀。作為一款中塔機箱,安鈦克P20C最大支持E-ATX規(guī)格的主板,以后更換主板也不用擔心換機箱的問題,在CPU的限高上是主流常見的170毫米,可容納顯卡長度為375毫米。

安鈦克P20C細節(jié)設(shè)計方面有兩點值得一提,一是前置1個Type-C接口,而且規(guī)格是USB3.2 GEN2,也就是10Gbps的規(guī)格,外接移動存儲設(shè)備更方便的同時也保證了讀寫速度。第二個就是自帶顯卡支架,不管你是RTX40系顯卡還是RTX30系顯卡都能直接使用,不用擔心顯卡變彎的問題。至于風扇,安鈦克P20C前方自帶3個7扇葉、無燈光的普通12厘米風扇,后方未帶風扇,需要自行安裝。水冷安裝方面,前頂兩個位置都支持360/280冷排,也可以安裝3個12厘米風扇或是2個14厘米風扇。

就這套主機配置而言,我個人感覺還有一些優(yōu)化提升的空間,比如存儲方面,大學4年下來這2T容量肯定不夠用,應該直接上2條2T規(guī)格的M.2 NVMe SSD,如果不擔心資料安全性問題,還可以組RAID來進一步體驗讀寫性能。內(nèi)存方面,32G容量不算太大,雖然后續(xù)可以再增加一對內(nèi)存條,但其實我個人更建議直接64GB套裝(32GB×2)。當然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的看法,畢竟實際消費者和決策者又不是我,我只是幫忙裝機、裝系統(tǒng)的工具人。
不知道各位對上面這套主機有什么看法或是建議,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