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古典名篇(先秦)《尚書·無逸》賞析

2023-08-14 08:18 作者:jxfzylr  | 我要投稿

尚書·無逸

《古文鑒賞辭典》(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版2020-01-19

作者:【先秦】周公

周公[1]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2]?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3]。相[4]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5]。既誕[6],否則[7]侮厥父母,曰昔之人[8]無聞知。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9],嚴恭寅畏[10],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11]。肆中宗之享國[12]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13],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14]。作[15]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16]。不敢荒寧,嘉靖[17]殷邦。至于小大[18],無時或怨[19]。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20]。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萦谑瘢桓椅牿姽?。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后,立王生則逸[21]。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22]之從。自時厥后,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23],克自抑畏[24]。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25]?;杖彳补26],懷保小民,惠鮮[27]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昃[28],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29],以庶邦惟正之供[30]。文王受命惟中身[31],厥享國五十年。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32],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33]: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34]。無若殷王受[35之迷亂,酗于酒德[36]哉!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37]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诪張為幻[38]。”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39],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40],否則厥口詛祝[41]。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42]。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眲t皇自敬德[43]。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44],不啻不敢含怒[45]。此厥不聽,人乃或诪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46],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47]。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jiān)[48]于茲!


注釋:

[1]周公:名姬旦。周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父?!2]君子所,其無逸:君子,《尚書》中通指貴族統(tǒng)治者;所,在位;其,通“豈”,難道。此句意謂:君子在位,怎么會沒有安逸? [3]則知小人之依:小人,《尚書》中泛指庶民。依,隱,內心疾苦。 [4]相:看?!5]諺:同“喭(yàn彥)”,強悍粗暴。 [6]既誕:既,同“暨”;誕,誑騙?!7]否則:即下文的“丕則”,乃至于。 [8]昔之人:小人稱其父母?!9]昔在殷王中宗:昔在,追述古事的用語;殷王中宗,即殷代七世賢王祖乙(據(jù)甲骨卜辭),一說為湯之玄孫大戊(據(jù)《史記·殷本紀》)。 [10]嚴恭寅畏:恭,外貌恭敬;寅,內心恭敬?!11]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度(duó奪),揣測;祗(zhī支)懼,恭敬小心;荒寧,荒政事,圖安逸。三句意謂以天降使命為己任,謹慎治民,勤于政事?!12]肆中宗之享國:肆,同“故”,所以;享國,在王位治國的時間?!13]高宗:即殷代十一世賢王武丁。 [14]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時,實;舊,久;爰,于是;暨,與。二句意謂長久在民間勞作,與百姓廣泛接觸。 [15]作:開始。 [16]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亮,信;陰,默;雍,和悅。四句意謂武丁即位之初,三年之中不大講話;惟其不大講話,講起話來和順合理?!17]嘉靖:安定。 [18]小大:指朝中上下大小臣僚。 [19]無時或怨:時,同“是”,指代武丁其人。此句意謂對武丁的作法沒有怨意?!20]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祖甲,武丁子,祖庚弟。武丁欲廢祖庚立祖甲,祖甲逃往民間。不義惟王,舊為小人,認為廢長立少不合理,故在民間長期做老百姓。舊,長久。直至祖庚卒后,祖甲方才繼位?!21]生則逸:生于安樂之中?!22]耽樂:沉溺于享樂。 [23]太王、王季:周公的曾祖父和祖父?!24]抑畏:謹慎小心?!25]卑服,即康功田功:穿著卑賤者的衣服,成就開墾荒地和治田之功?!26]徽柔懿恭:徽,善;柔,仁;懿,美?!27]惠鮮:愛護。 [28]自朝至于日中昃(zè仄):朝,早晨;日中,中午;昃,日偏西?!29]盤于游田:盤,樂;田,同“畋”,打獵。 [30]以庶邦惟正之供:供,同“恭”。句謂恭敬處理各邦國間的政事。 [31]中身:中年。文王四十七歲即位?!32]繼自今嗣王:從今以后繼承王位的人。“今”字后當脫“后”字,《酒誥》、《多士》皆作“今后嗣王”,可證。淫:過度。觀:古借用為“歡”字,指聲色之娛?!33]無皇曰:不要比方著說。皇,漢《熹平石經(jīng)》作“兄”。兄,古“況”字?!34]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攸,所;訓、若,順;時,是,這;愆,過失。三句意謂這就不是教民、順天的正確做法,這種人乃至于產生過錯。 [35]受:即紂,殷朝末代暴君?!36]酗于酒德:德,此指兇德,惡行?!37]胥:相互?!38]诪張為幻:诪(zhōu周)張,誑騙;幻,詐惑?!39]正刑:正,同“政”,政治;刑,法令。 [40]違怨:怨恨?!41]詛祝:詛咒?!42]迪哲:明智?!43]皇自敬德:皇,漢《熹平石經(jīng)》作兄,通“況”。況有“益”義,全句謂益加敬重自己的品德。 [44]允若時:誠如是。下文“則若時”義同?!45]不啻:不但。不啻不敢含怒,下有省略。鄭玄說:“不但不敢含怒,乃欲屢聞之,以知己政得失之源也?!薄46]辟:法度,為君之道。 [47]怨有同,是叢于厥身:同,會聚;叢,集中。二句意謂民怨會聚起來,集中到他身上?!48]嗣王:此指周成王。監(jiān):同“鑒”,鑒戒。


賞析:

《無逸》堪稱《尚書》中的奇文?!渡袝吩懬溃y讀難懂,《無逸》似乎是個例外,事實卻又并非如此。宋人王柏《書疑》云:“周公之言,未有明白如此篇者。但首語一句,忽又奇古,曰‘君子所其無逸’。先儒以處所訓所。朱子曰:‘某則不敢如此解,恐有缺文。’愚則曰恐是衍字?!币徊科D深的經(jīng)典中有一篇明白易讀之文,其首句卻又奇古多致歧解。一如詩無達詁,經(jīng)書中的歧解司空見慣。不過,《無逸》首句之解,卻頗關宏旨。

“君子所,其無逸”,鄭玄注為“君子處位為政,其無自逸豫也”。近世率多沿襲,釋為“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之類。以“無”通“毋”,似源于《史記》。《史記·魯周公世家》中《無逸》作《毋逸》,通常又認為此篇名取自首句,“無”、“毋”相通的印象自然形成。如此,首句便成劈頭面命語,明示成王不可逸。倘若在堯舜時代,君主尚可說不堪其苦,時至周朝,天子至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許天子享受逸樂,似有悖實情。視下文有“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是要求王者不要過度(淫)逸樂,而不是說不可有一點逸樂,恰如禁止酗酒,并不是不許飲一滴酒。周公劈頭面命,亦不合情理。家族中,以叔訓侄,可;朝廷上,以臣命君,則不妥。成王幼年繼位,周公攝政七年,還政于成王,“恐成王壯,治有所淫佚”,拳拳之心系于社稷,故作《無逸》以示警戒。但問題在于,成王與周公關系甚為微妙,周公輔成王固然被后世奉為楷模,不過“及成王用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史記·魯周公世家》)云云,暗示了二人并非沒有嫌猜;周公的臨終表白“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離成王”(引同上),更加強了上述暗示。老于政事的周公對已存嫌猜的成王率爾面命,當無可能。再就上下文而言,首句表示無條件的不可逸,緊接著便是“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有條件的可逸了,邏輯、文理立即陷入混亂。難怪會有“缺文”、“衍字”種種以求圓通的解釋,但大都仍為鄭注所拘,難以圓通。清人牟庭《同文尚書·無逸之訓》則說:“此經(jīng)言有位君子處處樂耳,豈有一處不逸豫者乎?無有也?!笔鼛捉?。牟說跳出鄭注窠臼,實為一大發(fā)明,由之而得啟發(fā),首句當是問句:“君子所,其無逸?”意即:“君子在位,怎么會沒有安逸?”如此開頭,在周公不失溫柔敦厚,于成王感情上容易接受。

逸,條件是在位,就君王而言是“享國”。本文圍繞在位、“享國”作一系列對比闡述,用意十分明顯,即告誡成王時刻不忘自己身為君子(廣義的)、君王(特有的),要牢記身份,努力保持已有的地位,提防與小人同流合污,避免向失去王位的不利方向轉化。要想不失去逸豫,必須做到這些。

周公在《無逸》中連用了五個對比:君子與小人、殷代賢王與昏君、周朝賢王與對“繼自今嗣王”的告誡、對民的保惠、對小人的謹慎與否。在對比闡述中,周公的農本、重民、無淫于逸的思想貫串始終。

“土地,本也;人民,干也?!保ā兑葜軙の浼o解》)土地是要人耕種的,農業(yè)生產需要勞動力,農本與重民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同樣求“逸”,君子“先知稼穡之艱難”,小人“不知稼穡之艱難”,是否“知稼穡之艱難”被視為區(qū)別賢愚高下的準繩,強調農本十分清楚。而“胥訓告,胥?;荩憬陶d”,對小人的怨恨取寬容、反躬自責的態(tài)度,則是重民思想的體現(xiàn)。周朝重視庶民,是區(qū)別于殷代的一個特點。王國維曾經(jīng)論及:“《尚書》言治之意者,則惟言庶民?!犊嫡a》以下九篇(包括《無逸》),周之經(jīng)綸天下之道胥在焉?!保ā兑笾苤贫日摗罚?br/>

告誡成王無淫于逸,周公用賢王與昏君對比,殷鑒不遠,運用自如。敵對王朝的賢主,予以稱贊,以示大度;其昏君,予以譴責,何樂不為?本朝賢王,贊譽不難,惟自后稷開國,歷年久遠,其間未必無昏庸之主,故均隱而不述,只是以一整節(jié)篇幅強調對“今嗣王”的要求,巧妙完成對比。享國的年限,以殷中宗“七十有五年”為最長,文中則強調周文王中年繼位,尚能享國“五十年”,以示不甘居下風。享國的久暫,作為衡量賢愚的標準提了出來,而享國長久的賢君,都是知稼穡、體貼民情、不淫于逸的,論證的嚴密性亦從中得到體現(xiàn)。重農,重民,不淫于逸,方能享國長久;享國長久,方能久享逸豫。首句的反問,從字面上看,是肯定君子享樂的當然性、合理性,一系列對比闡述,則是說明求得久享逸樂的正確途徑。其中,無淫于逸,方能有久逸,頗有辯證意味。

文中反復運用正反兩面對比,將應當如何、不應當如何,如此便有這般益處、如彼將有何等禍害,闡述得十分透徹,這一顯著特點,論者一般不會遺漏。但由于拘泥于鄭注,又大都將首句釋為全文總綱,以為周公通篇告誡成王不要求逸,似乎一旦身為君王,便終生與逸無緣,實在有悖情理?!熬铀?,其無逸”一句,并非全文總綱,而是一個有啟發(fā)性的引子。這個反問句的作用不在于告誡成王絕對不可逸,而是說明君王無不可逸之理,同時又暗藏伏筆:君王應該享受逸樂,然而有些君王卻福祚短暫,甚至禍及其身,也是不容抹煞的史實。這便啟示成王考慮如何才能做到享國久遠,福祚綿綿。如此理解,才能體會《無逸》全文一氣呵成、如江河傾瀉的雄渾氣勢。大凡被人當面揭短,總不很好受,何況君主,忍受批逆鱗的氣度畢竟有限。成王恐怕是有淫于逸的表現(xiàn)的,從周公對他的擔心可以覺察到。有了這個引子,通篇的警戒變得易于接受,正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成王幸而有周公這樣一位杰出的王叔,終于順利地承繼并鞏固了王業(yè),享國達三十七年之久。周公輔成王自然被公認為攝政、輔政的典范,而這篇闡述為君之道最為充分的《無逸》,理所當然地被歷代君王奉為重要經(jīng)典,直至清朝,還被帝王特別推崇。


古典名篇(先秦)《尚書·無逸》賞析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南阳市| 泰顺县| 承德县| 朝阳市| 中牟县| 永平县| 皮山县| 耿马| 濉溪县| 福泉市| 宁阳县| 泰宁县| 贵定县| 象州县| 昌乐县| 阳西县| 湖州市| 临沂市| 锡林郭勒盟| 奈曼旗| 民丰县| 丰县| 七台河市| 瑞安市| 连城县| 五河县| 平塘县| 昌江| 阿合奇县| 文水县| 石屏县| 临安市| 白山市| 平安县| 萨迦县| 宝山区| 黄骅市| 章丘市| 突泉县| 冷水江市|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