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紙與國畫的相遇
春節(jié)剛過,墨玉縣普恰克其鎮(zhèn)布達村桑皮紙產業(yè)園就迎來今年首批游客。他們的到來為當?shù)貛矶盏呐柡蜐M滿的希望,也為鄉(xiāng)村文化旅游開了一個好頭。
沙漠邊緣的這個鮮為人知的村莊,能在冰雪季不以冰雪引游客,魅力離不開桑皮紙這個文化介質。尤其是由此衍生的“桑皮紙上的中國畫”,這種打破地域、藝術界限的藝術新形式,將文化內容、符號、故事融入旅途和游覽全過程,成為促進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墨玉縣普恰克其鎮(zhèn)布達村是“桑皮紙之鄉(xiāng)?!蹦窳憔嚯x提供
從藏在“深閨”到走向大眾
北京,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內,一幅幅呈現(xiàn)在古雅、質樸桑皮紙上的國畫作品,吸引著人們駐足觀看。這是2012年“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之“藍靛金箔——中國畫·桑皮紙繪畫作品展”的展覽現(xiàn)場,“桑皮紙上的中國畫”第一次走進人們的視線。10年來,它發(fā)展為新疆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
“新疆桑皮紙古稱漢皮紙,是中原與西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和見證,具有防蟲蛀、不怕潮、防字跡褪色等特性。2006年,‘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毙陆畤嬙撼崭痹洪L兼秘書長魏寶山說。

新疆美協(xié)副主席亞里昆·哈孜和農民畫家進行交流。新疆國畫院提供
隨著對桑皮紙深厚的文化積淀了解漸深,新疆國畫院將桑皮紙引入國畫的創(chuàng)作中,使之代替宣紙,完成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國畫的完美結合。從“桑皮紙上的中國畫——全國美術作品巡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桑皮紙上的中國畫作品展”“一帶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紙上的中國畫作品展”,到“桑皮紙上的魅力和田——北京新疆書畫作品展”,新疆國畫院先后組織邀請全國上千位知名畫家用桑皮紙創(chuàng)作國畫參展,其中有兩百多位畫家還深入新疆采風寫生、交流互鑒。在打造“桑皮紙上的中國畫”展覽品牌的基礎上,新疆國畫院又陸續(xù)推出“桑皮紙上的農民畫”“桑皮紙上的兒童畫”系列展覽活動,搭建起一個集成果展示、文化傳播、宣傳推廣為一體的平臺,推動新疆桑皮紙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非遺新疆桑皮紙制作技藝》長卷局部圖。魏寶山提供
交流互鑒,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烏魯木齊美術館的展廳內,一幅16米《非遺桑皮紙制作技藝》長卷徐徐展開在人們眼前。這幅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何家英、浙江知名畫家黃理國和魏寶山3位書畫家,用一年時間共同完成的整幅長卷,用國畫、書法,寫意、工筆相融合的方式,描繪了新疆桑皮紙的歷史淵源和制作桑皮紙的主要工藝過程,構成桑皮紙制作技藝全景圖。
新疆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亞里昆·哈孜說,新疆桑皮紙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傳承,需要共同傳承利用。
“我?guī)W生去臨摹龜茲壁畫時,發(fā)現(xiàn)桑皮紙非常適合壁畫題材的美術創(chuàng)作?!毙陆畮煼洞髮W美術學院教授陽艷華說,研究與應用并行,才能更好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非遺融入現(xiàn)代美好生活。
“桑皮紙淡黃的色澤、粗纖維的質感,令我想起新疆的戈壁、沙漠、風蝕峽谷等地形地貌。”新疆教育學院藝術學院院長褚曉莉說,藝術家應該根據(jù)桑皮紙獨有的特色與美感,去探索桑皮紙在書畫創(chuàng)作和衍生產品中的應用。
不僅是中國書畫,畫家們還在桑皮紙上進行油畫、水彩水粉畫的創(chuàng)作,讓中西方繪畫形式相互融合,呈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今年年初舉辦的“桑皮紙上的魅力和田——北京新疆書畫作品展”,匯集了來自北京、新疆等地的100多位知名書畫家百余件精品佳作,涵蓋了經濟社會發(fā)展、民族團結、人文風情等內容。
“在交流碰撞中,畫家們形成共識:在傳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喜愛。這些作品,不僅折射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呈現(xiàn)出日益鮮活的生命力。”新疆國畫院執(zhí)行院長李志天說。

浙江畫家黃理國為農民畫家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畫速寫。新疆國畫院提供
活態(tài)傳承,走進現(xiàn)代生活
“桑皮紙上的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讓昔日被冷落的“大雅”,煥發(fā)出新的時代光彩。
“通過‘桑皮紙上的中國畫’系列活動,疆內外許多人了解認識了墨玉桑皮紙,帶動布達村桑皮紙的生產和銷售,促進當?shù)剞r民居家就業(yè)、增收致富?!蹦窨h普恰克其鎮(zhèn)黨委書記王落成說,桑皮紙的傳承保護,不應僅僅是銷售紙張本身,而應站在更高層面,挖掘出桑皮紙附加的深厚文化內涵,用非遺講好新疆故事。2021年4月,為了保護、傳承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桑皮紙制作技藝,墨玉縣對位于布達村的桑皮紙文化產業(yè)園升級改造后投入使用,園內有桑皮紙制作工坊、桑皮紙博物館等相關產業(yè),還有十余戶村民從事樂器銷售、特色美食等產業(yè)。
一場場畫展中,畫家、文藝理論家、美術評論家的學術研討,逐步挖掘“桑皮紙上的中國畫”的技藝操作、文化內涵和發(fā)展前景,掀起一個又一個熱潮,帶動了書畫家、傳承人以及更多人的積極參與。
由桑皮、木槌、木框和桑皮紙漿組成的一套桑皮紙體驗包,一本本散發(fā)著復古氣息的桑皮紙線裝書“四書五經”,一盞簡潔典雅的桑皮紙臺燈……琳瑯滿目的桑皮紙和其衍生品的熱銷,帶給造紙匠人可觀的收入,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熱衷于學習這門手藝。

桑皮紙技藝制作人正在對桑皮紙進行分類。高維虎攝
“我們家祖輩都制作桑皮紙,如今,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僅制作桑皮紙,我家每年就有十幾萬元的收入?!鄙Fぜ埥橙瞬荚倌似铡に宫斠勒f,布達村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桑皮造紙術培訓班,村里已有50余人掌握了制作桑皮紙的手藝。
“一張張桑皮紙在全國各地知名畫家的筆下,變成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傳承、保護、創(chuàng)新,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變活了?!蔽簩毶秸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