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仍飄稻花香,放眼不見昔日人
這篇文章是我在看到新聞后決定寫的,可能沒有精心構思的那樣好看,但是是真的有感而發(fā)。我不善寫無準備的文,但也只能以此來追念這兩位院士。
袁隆平院士千古!
吳孟超院士永存!

今天,或者是說這篇文章開始的時間:2021.5.22。這一天是灰色的,不僅是春雨所帶來的灰黑,更是因為那兩位老人的離去。今天,共和國的棟梁又倒下了兩根。
今天,必然會被人們記住。
兩位院士所出生的日子,正是中國苦苦掙扎的日子,但他們離開的日子,中國卻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他們生時直面苦難,走時擁抱光明。
不知為什么,明明素不相識,甚至連在新聞上見到的時候也不多??伤麄兊氖攀绤s讓我莫名其妙的流淚。
早上,我看著那條假消息,和大部分人一樣,恨不得把CGTN給掀了,但我心里卻知道,袁爺爺可能真的病重了。
他陪著我們,陪我們吃完了午飯。他培育的米,很香。
他離去時,是否帶著微笑?是否帶著一絲遺憾?
這次,如果還是謠言那該有多好?
袁老,雜交水稻培育的奠基人,他讓糧食的產量不知翻了多少倍,他不知讓多少人不用過吃不飽飯的日子。
他曾見過巨大的饑荒,他害怕饑荒,但他和他的團隊卻徹底把饑荒這個詞打入了歷史書。
當周恩來總理去世時,老一輩人的悲傷我從前從來無法想象,但今天,我卻深深的體會到了這說不出的悲哀。
晚餐是一個人吃的。那米,軟嫩,稻香濃郁。本應香甜的米粒卻帶著咸味。一摸,才發(fā)現已經淚流滿面。
見物思人,這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我爸是學醫(yī)的,他的書架上還放著吳孟超院士親手核準的教科書。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中國的殿堂不會倒下,因為無數的學生會代替他們重新支起這光輝的穹頂。
愿二位院士在天上能看到未來的中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