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首相》的非洲國家布蘭達為什么敢威脅英國首相哈克?
在《是,首相》第二季第四集中,為了阻止英國首相哈克任命“清廉先生”出任英格蘭銀行董事長,讓非洲國家布蘭達的駐英專員(大使)向哈克施壓。奇怪的是,面對非洲國家布蘭達的威脅,哈克竟然讓步了。那么布蘭達為什么敢威脅英國首相哈克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布蘭達并不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國家,而是編劇虛構出來的,其原型應該是前西班牙殖民地赤道幾內亞。按照劇中的設定,布蘭達是擁有大量石油資源的國家,而布蘭達現(xiàn)任總統(tǒng)是靠軍事斗爭上臺的左翼游擊隊領導人,還是哈克的LSE同學。

世界殖民體系在二戰(zhàn)后解體,但依靠殖民發(fā)家的西歐各國不想徹底放棄殖民地。在殖民體系解體后,以英國和法國為代表的西歐各國轉而使用經(jīng)濟滲透、挑動矛盾和文化洗腦的方式繼續(xù)攫取前殖民地的資源。與直接殖民相比,西歐各國在面子上還是要裝的。

既然西歐國家“死要面子活受罪”,獲得獨立的前殖民地自然就有了一些討價還價的籌碼,《是,大臣》的總統(tǒng)就利用哈克想賺選票的心理拿到了五千萬英鎊的無息貸款。不過布蘭達敢威脅英國首相哈克的主要原因不是西歐國家“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是蘇聯(lián)。

二戰(zhàn)結束后,美蘇冷戰(zhàn)隨即開始,獲得獨立的眾多前殖民地國家則成為兩大陣營重點爭奪的對象。在兩大陣營勢均力敵的國際局勢下,很多擺脫殖民而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獲得了施展平衡外交的空間,在面對西歐這些前宗主國時還可以用“投奔蘇聯(lián)”作為籌碼。

更何況布蘭達總統(tǒng)是左翼游擊隊出身,投奔蘇聯(lián)有先天優(yōu)勢。投奔蘇聯(lián)對布蘭達來說不過是改換門庭,而英國卻要蒙受失去石油資源、被拋售國債、被指責種族歧視等等重大損失。正因如此,面對布蘭達專員的威脅,英國首相哈克只能選擇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