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詞《清平樂·別來春半》句句發(fā)自肺腑 寫盡最深兄弟之情
李煜(937—978),南唐末代君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國破降宋,囚居汴京三年,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亦大。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F(xiàn)存詞可確定者三十八首,存詩十六首。

清平樂
南唐后主:?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首詞被認為是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為思念兄弟之作。

上片觸景生情,抒發(fā)思念之情。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strong>直抒胸臆,寫出郁抑于心的離愁別恨:自從分別以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一個“別”字,寫出跨越時空、地域、政治的思念,單刀直入,緊扣人心。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strong>觸景傷情,寫出了景如人意的獨特感受: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前句一個“亂”字,形象生動地把愁情表現(xiàn)得得明白如見。后句巧妙運用一個“滿”字,就把詞人那種無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畫得至真至實。

下片融情于景,深化離愁之情。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借秋去春來大雁歸之溫馨,寫出盼望遠方親人早日回家不能之痛苦:鴻雁已經(jīng)飛回,但是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strong>把“離恨”比喻為春草,淺顯生動而又十分形象:我這離別思念的愁緒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就像那無邊無際的春草一樣的感覺,朦朧而又凄美、寫盡人間相思之悲涼。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nèi)蘊,手法自然、層層遞進,感情抒發(fā)與情緒渲染到位、比喻形象與表現(xiàn)獨到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