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蝙蝠、古堡、墓地、吸血鬼——哥特式藝術的常用符號與建筑特點

2023-07-18 17:31 作者:船長讀畫  | 我要投稿

1930年,一位名叫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1892-1942年)的美國畫家,以自己家鄉(xiāng)愛荷華州的兩位普通居民為模特,創(chuàng)作了以下這幅《美國哥特式》(American Gothic)。

?

這對神情古怪的男女,站立在自家小木屋外,男人拿著海神波塞冬式的鋼叉注視著我們,面容中有種莫名其妙的冷峻和嚴肅;女士身穿帶有花邊衣領的外套,襯衣領口佩戴著琥珀別針——這套過氣的維多利亞式行頭是伍德為自己母親在德國購買的。

?

《美國哥特式》(American Gothic)1930年

?

自從這幅畫作在當年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年度展上獲獎后,其影印版就被各大媒體刊發(fā),迅速引發(fā)了公眾的關注。有人說伍德的這幅畫“帶有一種毀滅性的諷刺”,還有義憤填膺的農婦向《梅因紀事報》投訴,認為伍德丑化了本地人的形象。

?

無論如何,我們本章的主題并不在于有關這幅畫的爭議,而是借用這幅畫作來探討一下,什么是哥特式(Gothic)?

?

伍德所描繪的這所位于愛荷華州的房屋,如今已經成為一所小型博物館。我們來看看這座房屋最顯著的特點——它有一個尖聳的屋頂,和一個外形同樣與之相稱的窗戶,第二層的閣樓建筑疊加于第一層之上。

?

《美國哥特式》細部1

?

《美國哥特式》細部2

?

在當時,這也是一幢所比這兩位模特都古老得多的建筑,采用了早期從歐洲到美國移民們常用建筑風格,這些房屋大多就地取材,木結構居多,每扇窗戶上有多塊玻璃窗格。

?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從室內體會一下這種風格。以下這幅由英國畫家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大約完成于19世紀中期的畫作中,就是美國這種建筑風格的鼻祖,只不過其窗戶上的鑲嵌玻璃畫更為精致。

?

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 19世紀中期

?

人們?yōu)槊绹@類繼承了歐洲傳統,就地取材、簡化處理后的建筑風格取了個正式的名稱:哥特殖民式風格。

?

壹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與特點

?

那么,究竟什么是哥特或者哥特式呢?

?

首先來了解下哥特人——Goths。

?

他們最早可能居住在多瑙河流域,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只從波羅的海南渡的移民部落。在公元2世紀左右,他們開始定居于歐洲中部的德涅斯特河流域,這條河發(fā)源于東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流經如今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兩國,最后注入黑海。

?

人們將德涅斯特河以西的哥特人稱為西哥特人,河以東的部落則稱作東哥特人。

?

西哥特人于公元410年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破城后在城內劫掠三天,他們的野蠻行徑給很多史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將這只哥特人以瓦解羅馬帝國而載入史冊。此后,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和高盧南部建立了西哥特王國,直到公元8世紀,他們被從北非而來的摩爾人所征服;

?

東哥特人也曾于公元5世紀末達到了輝煌,他們曾一度完全征服了意大利建立了東哥特王國,以拉文納為首都,但這個王國不到半個世紀就被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徹底擊潰,此后他們便逐漸消亡于歷史中。

?

到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時,人們開始使用哥特式(Gothic)來指代中世紀的一類藝術風格,之所以使用這個曾在羅馬帝國瓦解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蠻族”詞匯,是因為在14——16世紀的意大利人看來,中世紀的藝術是一段倒退的,黑暗的歷史。

?

巴黎圣母院是歐洲第一座完全采用哥特式風格的教堂 趙青川攝

?

哥特式藝術最為充分地體現在建筑上,這也是其最高成就之一,但它絕不僅僅代表著那些高聳入云的教堂建筑,也包括雕塑、繪畫、文學、音樂、書法以及電影等等。

?

在文學和電影中作品里,這種“哥特式”風格體現出以下一些特征:神秘的、委婉的、夸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復雜的和多裝飾的等等。

?

其所表現的主題,往往將人物置于在神圣與邪惡、希望與絕望、瘋癲與清醒之間的邊緣,讓觀眾跟隨主人公一起體驗、領會恐怖、死亡、頹廢、超自然等等感受,通過展示一個人內心靈魂的徘徊與掙扎、通過環(huán)境的強烈對比,使靈魂擺脫俗世羈絆,從而獲得心靈的洗禮與救贖,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美感。

?

其標志性元素大致包括:古堡、蝙蝠、十字架、斧頭、血手印、墓地、黑夜、吸血鬼、荊棘、斷崖、深淵等等。

?

在很多西方的懸疑、恐怖類型的電影、戲劇中,我們都能看見無處不在的哥特式元素,比如《閃靈》,比如《靈異第六感》等等。

?

電影《剪刀手愛德華》劇照

?

我們所熟悉的電影《剪刀手愛德華》,就是一部典型的哥特式電影。這部由蒂姆·波頓執(zhí)導的電影,自從1900年首映后,便成為諸多哥特迷的經典,如果你有興趣找來看看,也許就會發(fā)現其中有哪些哥特式的元素,以及所傳遞的那種哥特式美學。

?

貳 哥特式建筑的特點

?

相對上文提及的《美國哥特式》中那幢簡易的小木屋,以下這兩幅由19世紀德國建筑大師申克爾留下的風景畫作,更能夠較為完整地體現出哥特式建筑的外貌特征??枴じダ锏吕锵!ど昕藸枺↘arl Friedrich Schinkel 1781——1841年)曾擔任普魯士王國的首席建筑指導,與其弟子們在建筑史上被稱作“申克爾學派”。

?

申克爾 海上巖石上的哥特式教堂 1815年

?

申克爾 水邊的中世紀城市 1813年

?

從外觀的視覺形象看,申克爾這兩幅畫作中的建筑物都有直插云霄的尖頂,他們都有著豎直的線條,給人一種高聳、纖巧、消瘦的印象。

?

還記得上一章我們介紹過的“羅馬式”建筑嗎?

?

從11世紀起,因十字軍東征所掀起的宗教熱潮中,歐洲各地都開始興建宏偉的教堂。在11世紀中葉,厚重、沉悶的羅馬式教堂達到了成熟期。藝術史家們統一用“羅馬式”來描述11世紀初到12世紀末這段時間的西歐藝術。

?

當羅馬式教堂興起之際,哥特式教堂也開始出現了。這種建筑最早于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此后逐漸風靡于整個歐洲。

?

相對羅馬式建筑厚重的拱頂、昏暗封閉的空間,哥特式建筑內部空間更高大,更明亮。如果說羅馬式建筑主要體現了基督教信仰的莊嚴性,那么哥特式就充分地營造了一種戲劇性。

?

這種戲劇性的實現,來自于其采用了一種全新的基礎構件——尖拱和肋架拱頂以及飛扶壁。這形成了其基本建筑單元: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起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因為帶勒拱和飛拱的尖十字形拱頂,取代了羅馬式圓形拱頂和拱門,因此顯得更為纖巧。

?

哥特式建筑基礎構建示意圖

?

有了上述這些基礎技術支撐,哥特式教堂方可以體現出以下一些主要特點:

?

1,平面布局一般是十字架型;

2,塔樓多為尖筍狀;

3,為支撐拱頂的側推力,在較薄的墻體外使用斜柱——飛扶壁進行加固;

4,利用輕盈、裸露的棱線飛肋骨架穹窿制造出高大寬敞的內部空間,具有良好的采光性;

5,窗戶上用五彩玻璃做圣經故事的鑲嵌畫。

?

歐洲歷史上第一座完全采用哥特式風格的教堂,便是位于塞納河畔西堤島上的巴黎圣母院。

?

巴黎圣母院的原址上一座羅馬式教堂,到了12世紀路易七世時期,原有的建筑已經殘破不堪。于是在1163年3月24日,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在這里興建一座新的教堂。歷時182年,經過法國幾代石匠師、木匠師、鐵匠師、雕刻師們的努力,圣母院最后在1345年完工。

?

巴黎圣母院建筑總高度約超過130米,正面雙塔高約69米。但不幸的2019年4月15日,因為屋頂起火其標志性尖頂在烈焰下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頂被毀。

?

巴黎圣母院門廊雕塑 趙青川 攝

?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 趙青川 攝

比巴黎圣母院更早時修建的沙特爾大教堂,也是法國一座具有哥特式風格標志性建筑。

?

這座教堂座落于巴黎西南郊沙特爾市的山丘上,它其中一部分保留了舊有的羅馬式風格。最早于1145年開始建造,但在1194年因為大火而燒毀,此后又經歷了26年的重建,保留了舊有的羅馬式鐘樓,與改建后的哥特式塔樓左右相對,這座建筑可謂法國哥特式建筑的巔峰之作。

?

叁 哥特式建筑與繪畫

?

起源于法國的哥特式建筑在13世紀迎來了成熟期。從12至15世紀,法國境內一共建造了60多座大教堂,大多是哥特式風格。

?

13世紀中葉以后,法國哥特式也播及歐洲各地,在各地又發(fā)展出不同的風格變化,先后出現了輻射式(Rayonnant)、火焰式(Flamboyant)等晚期哥特式建筑。

?

在法國,哥特式建筑一直持續(xù)到大概16世紀上半葉,而在英國和德國等地,哥特式風格的建筑一直持續(xù)到17世紀。此后在1740年代,在英格蘭開始了一場哥特復興式的建筑風格運動,這對于英國以至歐洲大陸,甚至澳洲和美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

在繪畫方面,與哥特式教堂融為一體的鑲嵌玻璃窗畫,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如上文提到的英國畫家米萊斯在19世紀中期所作的那幅肖像畫,雖然描繪的是一處普通的住宅內景,其中的窗戶上也鑲嵌了精美的玻璃畫,可見在當時這已經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室內裝飾方式。

?

英國畫家米萊斯19世紀中期人物畫細部

?

在哥特式教堂內,一般這類的彩色玻璃鑲嵌畫可以分作三種:

?

一類是進門口上部的玫瑰花窗,它成圓形構圖,內部有復雜的花紋裝飾;另一類位于教堂最上方的高窗,以圣母、使徒等人物獨立肖像圖案為主;還有就是位于地面一層窗戶中的彩色玻璃畫,多以圣經題材故事為主,可以起到對信徒進行教義宣傳的功能。

?

巴黎圣母院內的鑲嵌玻璃窗畫

?

在鑲嵌玻璃畫之外,哥特式繪畫還包括了圣經、文學作品的手抄本中插畫。同時,在13世紀末的意大利開始興起了濕壁畫、版畫和祭壇畫,這些繪畫風格也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qū),被藝術史家們稱作“國際哥特式風格”,這種風格一直延續(xù)到15世紀,成為歐洲繪畫的主要風格。

?

而在這兩個世紀中于意大利出現的一些畫家,也被人視作文藝復興繪畫早期的奠基者。

?

因此,我將其歸入下一章——文藝復興之序幕部分中的內容。

?

(未完待續(xù),謝謝關注?。?/p>


蝙蝠、古堡、墓地、吸血鬼——哥特式藝術的常用符號與建筑特點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万全县| 绥江县| 新竹县| 辽宁省| 十堰市| 北辰区| 苍梧县| 金堂县| 井陉县| 淮安市| 彰武县| 泰顺县| 古田县| 邹平县| 永定县| 青浦区| 蕲春县| 十堰市| 沧州市| 竹溪县| 麻城市| 靖江市| 承德县| 彭州市| 灵石县| 前郭尔| 山丹县| 邻水| 广元市| 榆林市| 富阳市| 高清| 平昌县| 弥勒县| 碌曲县| 荥阳市| 焉耆| 闵行区| 元朗区| 鲁甸县| 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