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軌道讀本——4. 漸入佳境
歡迎來到新軌道讀本的世界。
本系列為PVZ生存無盡零基礎入門教程;本文為第四篇。
適合閱讀對象:已學習本系列第三篇的讀者。
本教程專為零基礎新人編寫,基于PC 1.0 原版,年度版(Steam版)大部分適用,北美版部分適用,其它版本請視實際情況判斷。
TIP:本篇起,統(tǒng)一以“s”代替“秒”;以“cs”代替“厘秒”(1cs=0.01s)。游戲內最小時間單位為1cs。

索引
上一篇:3. 熟能生巧
下一篇:5. 游刃有余

學習目標
閱讀完本文后,你將:
理解循環(huán)長度與炮復用間的關系
掌握從白晝雙冰變奏推導夜間雙冰變奏的技巧
了解常用的調減速三血紅的手法
對各個夜間雙冰變奏以及節(jié)奏變式有一定了解

目錄

?

第一章 延長循環(huán)時長
1.1 延長循環(huán)的需求
第三篇中,我們學習了單冰變奏與白晝雙冰變奏,它們都以36s(炮CD)為循環(huán)時長。
白晝場合下,由于冰、核均可透支,以36s為循環(huán)時長一般沒啥問題,還能最大效率地把炮利用起來。

在夜間,如果對卡片的需求較小,我們仍能以36s為循環(huán)時長。
舉兩個我們見過的栗子:
例一:FE. 真水無八炮(來自第一篇)

節(jié)奏為核代P6:
PP | PP | PP | PP |?a+N'/A | A'/N | PP | ...
盡可能地晚插入灰燼,使得灰燼卡片不需要被使用第二次,避免了50s追不上36s的尷尬問題。

例二:FE. 霧四炮(來自第三篇):

節(jié)奏是S3:
I-PP | PP (24, 12)
兩張冰卡輪流用在“I”的位置,相當于每72s用2個冰,妥妥的。
然而,上述做法顯然有極大的局限性。
大部分節(jié)奏的速度沒有P6那么快,無法只用一次灰燼就糊弄過去
夜間的單冰變奏和灰燼代奏難以兼容,畢竟用AA'a代替N有局限性,而且用卡效率也不高……
要把50s的卡塞進36s的炮循環(huán)中,最直觀的辦法就是延長循環(huán)時長,使兩者在某種程度上達到兼容。
這就是延長循環(huán)時長的原始需求——調和炮與卡的CD。

1.2 炮的復用
>> 想一想:如果循環(huán)長度大于36s,一次循環(huán)內可以使用的炮數會有什么變化?

當循環(huán)長度顯著超過36s時,先前已發(fā)射的炮可以再次發(fā)射,一門炮對應多個“P”。這被稱作炮的復用(重復使用)。
循環(huán)越長,可以復用的炮就越多。
舉個非常簡單的栗子:假設我有一個很普通的P4,PP | PP | PP | PP (9, 9, 9, 9),循環(huán)長度為36s。
如果我強行加兩波,以54s為循環(huán)長度呢?就會得到:
P4の怪異寫法:PP | PP | PP | PP | PP | PP (9, 9, 9, 9, 9, 9)
顯然這還是P4,只需要8門炮,但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循環(huán)里寫了12個P。這就是炮的復用。
我們可以這樣計算炮的復用效率:

復用效率的本質是計算每36s發(fā)射的炮數與每36s最多可發(fā)射的炮數之比。
回到前面那個54s版P4:
P4の怪異寫法:PP | PP | PP | PP |?PP | PP?(9, 9, 9, 9,?9, 9)
注意到:
循環(huán)內P的個數:12
循環(huán)時長:54s
陣型炮數:8
因此,可以代入公式:
復用效率 = (12 * 36s / 54s) / 8 = 8/8 = 100%
……毫不意外的結果呢。畢竟這東西仍舊是P4,都叫P系節(jié)奏了用炮效率能不高嗎(
【拓展思考】不考慮34.75s精確CD和36s之間的誤差的情況下,復用效率可能超過100%嗎?為什么?

第二章 從36s循環(huán)到48s循環(huán)
2.1 基礎設定
我們在本篇中要學習的重點,就是如何提升長循環(huán)下炮的復用效率。
進入正題前,先上兩條科普:
以上兩條知識非常の有用。它意味著在推導節(jié)奏時,你可以忽略任何6s以下的波長,以及絕大多數11.5s以下的減速波長。
2.2 推導C8u
我們的目標是:找到循環(huán)長度≥50s,且炮和卡和諧共處的高效率節(jié)奏,作為夜間節(jié)奏的藍圖。
從白晝節(jié)奏出發(fā),可以推導出夜間節(jié)奏。比如,考慮白晝雙冰變奏中的C6i:
C6i:I-PP | I-PP | I-PP (12, 12, 12)
這是一個6炮節(jié)奏。
假設我們手里有很多很多張冰,那么就可以擴展至:
C6i的48s寫法:I-PP | I-PP | I-PP |?I-PP?(12, 12, 12, 12)
這仍是一個6炮節(jié)奏;由于循環(huán)從36s延長至48s,復用了2炮。
實際上,我們在夜間只能用兩次冰,所以需要用灰燼代兩次I:
I-PP | I-PP | AA'a | PP | N?| PP (12, 12, 6, 6, 6, 6)
恭喜!你剛剛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從36s循環(huán)到48s循環(huán)的延伸。
哦對了,卡的CD其實是50s,不過這缺少的2s很簡單就能補上…… 稍微延長一下冰波就行。
就這樣,我們得到了第一個夜間雙冰變奏——C8u:
C8u:I-PP | I-PP | AA'a?| PP | N?| PP?(13, 13, 6, 6, 6, 6)
解釋一下命名由來:
u取自“unequal distance”,意為“不等距操作間隔”,其實就是指變奏
C仍舊指Card
因此,CXu的本義就是“卡系變奏”
8是參數,不多解釋,計算方式仍是減速波*2+加速波*1
由于12既是36的因數,又是48的因數,C8u節(jié)奏下炮的復用效率是很高的:
復用效率 = (8 * 36s /?50s) / 6 =?96%
由公式計算可得,C8u的復用效率高達96%。實際上如果不是48s和50s差了那么兩秒,它的復用效率就是100%。
★ BONUS TIP —— PP代替AA'a
實戰(zhàn)中,因為AA'a不是很好用,可以多擺兩炮,用PP代替之,就像這樣:
另一C8u:I-PP | I-PP | PP | PP | N | PP?(13,?13, 6, 6, 6, 6)
標紅的PP純屬養(yǎng)老人員,每50s才發(fā)射一次,是把炮當卡用。
>> 算一算:這種情況下的C8u的復用效率是多少?
提示:
節(jié)奏為C8u:I-PP | I-PP |?PP?| PP?| N | PP?(13,?13, 6, 6, 6, 6)
陣型炮數為8
復用效率計算公式如下:


?
參考答案:
復用效率 = (10 * 36s / 50s) / 8 = 90%
和6炮版C8u相比,8炮版C8u的復用效率略有下降,主觀上也能感受到有兩門炮幾乎一直在劃水。
2.3 我的第一個夜間雙冰變奏陣
陣型:NE. 雪花七炮(參考視頻)

NE場地有一個好,就是它不會出冰車,熱過渡時只需要考慮礦工的問題。
因此,C8u節(jié)奏可以完美適配此陣:
C8u:I-PP?| IA'-PP |?PA?|?PP?| N?| PP?(13,?13, 6, 6, 6, 6)
第二冰波的礦工用辣椒燒,第一冰波的礦工嘛…… 既可以將其冰凍后讓曾哥噴殺(“冰殺礦工”),也可以辣椒順帶燒掉,總之沒啥壓力~
C8u基礎節(jié)奏只需6炮,但陣型里有7炮,多余的一炮在標紅的PA里,代替AA'a,正好辣椒忙著處理礦工,沒空代奏。

第三章 從36s循環(huán)到54s循環(huán)
3.1 推導C9u
上一節(jié)推導C8u的過程中,我們領略了12s片段的威力。實際上,如果不是48s和卡片CD的50s差了2s,C8u的復用效率可以達到100%。
聰明的你可能會想到,18s片段貌似也很不錯 —— 36=2*18,54=3*18……
有請白晝雙冰變奏里的ch6:
I-PP | PP | I-PP | PP (12, 6, 12, 6)
這是一個8炮節(jié)奏,可劃分為兩個18s片段。
故技重施,我們可以將其擴展至54s:
I-PP | PP | I-PP | PP | I-PP | PP (12, 6, 12, 6, 12, 6)
由于手里沒有第三張冰卡,要用灰燼代一次冰:
C9u:I-PP | PP | I-PP | PP | N | PP | PP (12, 6, 12, 6, 6, 6, 6)
鏘鏘,C9u誕生啦~
C9u的基礎炮數為8,循環(huán)內共包含12個P,復用了4炮。
來算一下C9u的復用效率:
復用效率 = (12 * 36s / 54s) / 8 = 100%
不考慮34.75s和36s之間那一點誤差的話,C9u下炮的復用效率達到了100%!不僅如此,卡的使用效率也極高(僅僅將50s拖至54s),炮和卡的CD均浪費極少。
……咳咳,至少理論上是這樣的。
紙面上很“完美”的C9u,實戰(zhàn)中用得卻非常少。這主要是因為它是由ch6推導過來的,基礎炮數為8,門檻過高。
許多情況下,C8u可以直接代替C9u,因為后者的唯一優(yōu)勢是短于13s的冰波,但許多陣型并不需要(除了一小部分要保護水路9列的)
另一方面,C8u的基礎炮數只有6,即使額外加兩門炮代替AA'a也才8炮
樸素情況下,8炮如果能打C9u,往往也能跑核代P6甚至雙櫻桃代P6……
嘛,至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高效率不一定等于高實用性,還是得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附一個為數不多的C9u例陣,F(xiàn)E. 神之八炮(參考視頻):

水路9列有植物,所以無法使用標準C8u,13s冰波太長;核代P6能跑,但經濟上不優(yōu)。
終于,C9u有了用武之地:
C9u:I-PP | PP | I-PP | PP | NA' | PP | PP (12, 6, 12, 6, 6, 6, 6)
其實把水路花移到岸路不就沒這些事了所以說此陣就是故意擺出來的
3.2 推導C6u
雖然C9u沒什么卵用,但我們已經領略了18s片段的潛力。
除ch6外,白晝雙冰變奏里含有18s片段的就是ch4了:
I-PP |?I-PP?(18, 18)
這是一個4炮節(jié)奏。
你輕車熟路地將其延伸至54s:
I-PP | I-PP | I-PP (18, 18, 18)
再用灰燼代一次冰,就得到了C6u:
C6u:I-PP | I-PP | N | PP (18, 18, 9, 9)
C6u的基礎炮數為4,循環(huán)內共包含6個P,復用了2炮。
例陣:FE. 神之四炮(參考視頻)

節(jié)奏就是前面推導出的C6u:I-PP | I-PP | N | PP (18, 18, 9, 9)
來算算C6u的復用效率:
復用效率 = (6 * 36s / 54s) / 4 = 100%
可見,18s片段的復用效率的確不是蓋的。
3.3 推導C7u
C6u看著不錯,但9s加速波實在不太好用……?小丑可以搞事,籃球也可以搞事,極大地限制了能保護的植物位置。有沒有辦法只用壓制力最強的6s加速波呢?
把時間倒回到這一步——
你輕車熟路地將其延伸至54s:
I-PP | I-PP |?I-PP?(18, 18,?18)
在這里,我們剛剛將ch4延伸至54s,還沒有進行灰燼代冰的操作。
先前,我們選擇單用一個N代冰,所以18s就被拆成了兩個9s,得到了C6u。
實際上我們還有另一個辦法:既然AA'a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也用來代奏!
于是,18s就可以拆成3個6s,得到C7u:
C7u:I-PP | I-PP | AA'a | N | PP (18, 18, 6, 6, 6)
C7u需要的基礎炮數仍舊為4,但引入AA'a后,我們就能愉快地和9s加速波說bye bye了。
例陣:NE. 無冰瓜四炮(參考視頻)

節(jié)奏為C7u:I-PP | I-PP |?AA'a | N?| PP ?(18, 18,?6, 6,?6)。NE場地沒有冰道,AA'a代奏用起來非常爽~
由于沒有冰瓜,如果用C6u節(jié)奏,9s加速波難以壓制原速紅眼與伴舞,要看情況使用AA'a減壓。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規(guī)律性地插入AA'a,改為C7u。
你可以直觀地對比一下兩種打法:
請著重觀察兩者在紅眼壓力、墊材使用量上的區(qū)別。
最后補充一點,C7u和C8u一樣,如果陣型里有額外的炮,可以用PP替換掉AA'a。
比如我手里有6炮,那么就可以:
C7u:I-PP | I-PP | PP | N | PP (18, 18, 6, 6, 6)
標紅的PP每54秒發(fā)射一次,同樣是把炮當卡用。
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C7u形式。例陣:NE. 前置六炮(參考視頻)

節(jié)奏為C7u:I-PP | I-PP |?PP?| N | PP (18, 18, 6, 6, 6),無壓力碾過。
3.4 夜間雙冰變奏小結
至此,通過“從白晝雙冰變奏出發(fā) → 延伸至50s左右 → 用灰燼代冰”的思路,我們完成了C6u~C9u節(jié)奏的推導,覆蓋了所有夜間雙冰變奏的高復用效率范式。
回憶一下:
C6u:I-PP | I-PP | N | PP (18, 18, 9, 9);原型ch4,為4炮節(jié)奏
C7u:I-PP | I-PP | AA'a | N | PP (18, 18, 6, 6, 6);原型ch4,為4炮節(jié)奏,C6u的兄弟
C8u:I-PP | I-PP | AA'a | PP | N | PP (13, 13, 6, 6, 6, 6);原型C6i,為6炮節(jié)奏
C9u:I-PP | PP | I-PP | PP | N | PP | PP (12, 6, 12, 6, 6, 6, 6);原型ch6,為8炮節(jié)奏
其中,C8u的循環(huán)長度正好是50s(48s延伸而來),C6u、C7u、C9u則是54s(3個18s)。
>> 談一談:話說,ch5去哪了……??
非常遺憾,ch5作為白晝雙冰變奏中唯一的奇數參數,并不能推導出任何高效的夜間雙冰節(jié)奏。
其主要原因在于,ch5的冰波是15s,正好卡在一個尷尬的點上…… 15*3 = 45s既不和50s接近,15s也無法拆分成若干個6s加速波。
你也可以從參數奇偶性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ch5是二減一加,本來就無法分割成若干個36的因數(像12、18這樣的)長度的片段。

第四章 攔截陣中冰變奏的應用
4.1 引言
此前講解冰變奏時,我們基本沒有涉及含有鬼位炮的陣容(統(tǒng)稱“攔截陣”)。
其實,冰變奏在攔截陣中同樣強大。
但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攔截陣通常要求巨人的狀態(tài)是一致的。學習尾炸十八炮時就講過:
一般來說,使用尾炸意味著不能用冰瓜(與冰豆),因為冰瓜減速時機不確定,減速范圍不可控,而原速巨人和減速巨人投擲小鬼花費的時長不同,時間對不齊就gg了。
對于使用連續(xù)減速波的冰變奏(ch4、C6i等),不會有這種狀態(tài)不一致的問題。
但在其它冰變奏中(ch5、ch6、C6u~C9u等),“減速波 → 加速波”的片段必然存在。如何協(xié)調這些減速波的巨人(尤其是紅眼),成了我們必須直面的課題。
4.2 瞬殺
等一下…… 你剛剛說減速紅眼的小鬼是吧?
可是我在三血減速紅投擲前,直接三炮秒殺它,不就沒有小鬼問題了??

以下面的節(jié)奏片段為例:
IPP-PPDD | (加速波)
減速波中,PP觸發(fā)白眼投擲,DD攔截白眼投擲的小鬼,不傷紅眼。這樣到了加速波,場上就會同時出現(xiàn)減速三血紅和原速四血紅,出現(xiàn)狀態(tài)不一致的問題。
……既然減速三血紅只有三血,發(fā)三炮不就秒殺了嘛。
因而可以:
IPP-PPDD | PPSSDD
六炮下去,世界清凈。減速三血紅被瞬殺,江湖上也沒有了他的傳說~
4.3 統(tǒng)攔
PSD沒有任何缺點,除了開銷太大,但準確來說這是我們陣型的缺點,不是PSD的缺點(霧)。
如果只用PD呢?
一種簡單的思路是:冰的減速效果只有20秒,所以只要冰波拖得夠長,等減速三血紅恢復成原速后,就沒有狀態(tài)不一致的問題了。
舉個非常簡單的栗子,ME. 十三炮(參考視頻):

節(jié)奏為S5:
S5:IP-PPD | PPD | PPD | PPD (17, 6, 6, 6)
熱過渡P炸下半場,D均為上半場的攔截炮。
插播一條小知識:受“上界之風”影響,落點向上偏移的炮可以攔截三行小鬼,這是天臺場景特有的福利。在這個陣中,所有12列、34列炮都可以用作D,攔截三行妥妥的~
說回正題。S5節(jié)奏下,冰波拖延至17秒,之后加速波假設刷新后3秒激活,總共20秒的減速效果就已經消失了。既然不存在減速紅眼,也就不需要協(xié)調了,直接PD走人。
此技巧稱作“統(tǒng)攔”,意為“等減速巨人恢復原速后統(tǒng)一攔截”。
4.4 連攔
統(tǒng)攔的局限性在于它對冰波長度有硬性要求,短幾秒都夠嗆,更別說ch6這種超短冰波。
那么,處理減速三血紅還有什么經濟實惠的方式呢?
我們需要分析一些游戲數據。根據測算,刷新后225cs生效的炮可以確保最慢入場的巨人也被炸到;另外,減速PD中D的延遲約為220cs。
考慮如下節(jié)奏片段:
I-PD?| PSD (僅展示半場)
以加速波刷新為基準0,時間軸如下:

請聰明絕頂的你觀察一下標紅的三個時機:-200、20、225…… 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呢?
答案就是,20和225之間相差205,非常接近減速攔截的延遲220。
我們一直說要協(xié)調減速三血紅,為什么不是兩血?因為兩血紅眼已經投完小鬼了,愛咋咋地沒人管它。
既然這樣,我們只要想辦法讓三血紅變成兩血不就行了嘛!
我們可以將減速波D的炸點右移,殺傷減速紅眼,觸發(fā)其投擲,再由加速波激活炮攔截之。如此,就化解了狀態(tài)不一致的問題。時間軸如下:

寫成軌道就是:
I-PD | BD
該操作稱作“連攔”,意為“連續(xù)攔截”。
為區(qū)分特殊的連攔PD和普通的PD,我們約定將連攔片段固定寫作“PD | BD”(至于為什么用B,下面會給解釋)。
拜連攔所賜,減速三血紅不再需要加速波的PSD進行瞬殺,可以直接砍掉一炮,從PSD變成BD。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進步。
例陣:變奏二十二炮(參考視頻)

節(jié)奏為ch6,為閱讀方便,將上下半場分開書寫:
IP-PD | PSD | IP-PD | PSD
IP-PD | BD | IP-PD | BD
上半場用的是常規(guī)PSD,而下半場用的是連攔,這是因為在“PD | BD”的連攔片段中,這個B既要攔截小鬼,又要作為激活炮。如果用在上半場,攔截要求炮炸1路,但3路的海豚潛水就炸不到了。B后的D又是炸1路的,沒法補鍋=。=
因此,連攔“PD | BD”也曾經被稱作下半場節(jié)奏。由于上半場PSD的存在,我們約定將連攔寫作“BD”,B參考的基準其實就是上半場的那個P。

第五章 調整冰波的位置
5.1 ch6的變式
先前,我們口中的ch6一直是這樣的:
ch6:I-PP | PP | I-PP | PP (12, 6, 12, 6)
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想過這個問題:為什么鴿子這么大 為什么兩個冰波一定要隔開呢?放一起難道會爆炸嗎?
……顯然不會。如果將冰波放在一起,你就得到了一個ch6的變式:
另一種ch6:I-PP | I-PP | PP | PP (12, 12, 6, 6)
為作區(qū)分,我們稱常見的“減、加、減、加”為對ch6(表示冰波處于對稱位置);ch6的變式“減、減、加、加”為鄰ch6(表示冰波鄰接)。

乍一看,這個鄰ch6似乎玩了個寂寞,沒啥太大用。
但別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在攔截陣中,減速波轉加速波是有一定成本的。這也是為什么上一章我們花了那么多篇幅講解如何協(xié)調減速三血紅。
和常規(guī)的對ch6相比,鄰ch6每次循環(huán)只有一個“加速波轉減速波”的片段,在一些情況下具有天然優(yōu)勢。
例陣:對稱十六炮(參考視頻)

要穩(wěn)定保護水路雙9列炮,節(jié)奏最好是P6或ch6。前者需求運算量太高(缺了整整8個運算量),只得作罷;而在ch6內部,鄰ch6就比對ch6更適合。
具體節(jié)奏如下:
鄰ch6:I-PPDD | I-PPDD |?A'BBdd | PPDD (12, 12, 6, 6)
眾所周知,上半場無法直接連攔——如果B炸1路,3路海豚就漏了;如果B炸2路,1路小鬼就漏了。
當然,這個問題是有解決辦法的,用一個櫻桃或者辣椒補個鍋就行了。但是卡有CD,并非想用就用,所以我們希望盡可能減少上半場連攔產生的運算量缺口。
因此,我們選擇了鄰ch6,而非對ch6。
另:為處理冰波漏掉的礦工,PD | BD 微調成了 PD | Bd,但連攔的核心思想不變。
5.2 C8u的變式
等等,C8u為什么有變式?
這個故事要從我們當時推導C8u時說起。先跳躍回這一步:
C6i的48s寫法:I-PP | I-PP | I-PP?|?I-PP?(12, 12, 12,?12)
還記得它嗎?那個連用四冰在夜間根本無法成立的“C6i”。
我們當時說,由于手里只有兩張冰,要用灰燼代兩次I。
如果代第3個、第4個I,那么就得到了先前的C8u:
C8u:I-PP | I-PP | AA'a | PP | N | PP
但實際上你完全可以代其它位置嘛。如果代第2個、第4個I,就會得到:
C8u的變式:I-PP | AA'a | PP | I-PP | N | PP
仍然沿用先前的命名方式,我們稱前者為鄰C8u(冰波鄰接),后者為對C8u(冰波對稱)。
對于6炮陣而言,鄰C8u和對C8u是唯二成立的C8u節(jié)奏。
像這樣的排布:
I-PP | AA'a | I-PP | PP | N | PP
由于打亂了原先的順序,在兩個13s減速波里強行塞了個加速波,會導致6炮無論如何也打不出8個P,復用大失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驗證一下。
然而在實戰(zhàn)中,由于AA'a的使用限制過多,我們常用PP代替之,用8炮版C8u。
如果把上面那個不成立的排布里的AA'a換成PP:
I-PP | PP | I-PP | PP | N | PP (13, 6, 13, 6, 6, 6)
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
陣型炮數從6增加至8后,炮的CD得到了顯著緩和,這個節(jié)奏排布也能成立了。也就是說,雖然6炮打不出8個P,但是8炮卻能打出10個P。
關于這一點的細致證明,我們會在第五篇中詳細分析。目前我們只需要明白,這種“減、加、減、加、加、加”排布的C8u在6炮下是不成立的,但在8炮下可以有。
為和鄰C8u、對C8u作區(qū)分,我們稱之為間C8u(表示冰波被間隔)。
總結一下三種C8u:

鄰C8u、對C8u中有下劃線的AA'a部分代表可以用PP替代;間C8u則必須基于8炮,否則無法成立。
em,你問什么NC的陣型會用到間C8u這么個NC的節(jié)奏???!
en,下面這個NC的陣型就會到用這么個NC的節(jié)奏哦(
例陣:FE. 無保護八炮(參考視頻)

“無保護”即“無南瓜”,后場曾哥裸奔,若不做特殊處理很可能被原速小鬼啃爆。
如果套用鄰C8u:
鄰C8u:I-PP | I-PP | PP | PP | N | PP
不可避免會有四連加速波,誘發(fā)小鬼啃曾風險,在標紅的三個波次尤其嚴重。
改為間C8u呢?
間C8u:I-PP | PP | I-PP | PP | N | PP
由于我們機智地在兩個減速波里夾了一個加速波,該加速波丟出的原速小鬼會被冰住,失去威脅。于是我們需要額外處理的只有兩個波次了~
適當地插入AA'a,得到最終節(jié)奏如下:
間C8u:I-PP | PP | I-PP | PP+a | A'NA | PP
拋開標紅的AA'a不看,這就是一個標準的間C8u。插入AA'a是為了處理原速小鬼,其中PP波用窩瓜壓2路小鬼,N波上半場櫻桃尾炸,同時5路丟辣椒一并處理兩波小鬼。
如果用鄰C8u?抱歉,需要處理三波小鬼,AA'a忙不過來。
如果用對C8u?雖然和間C8u一樣只要處理兩波小鬼,但這兩波會被隔開,辣椒無法雙燒,同樣蛋疼。
由此可見,間C8u最適合此陣,能將AA'a的功效發(fā)揮到極致。
5.3 C7u的變式
老規(guī)矩,我們先回憶一下當時推導C7u的崢嶸歲月:
你輕車熟路地將其延伸至54s:
I-PP | I-PP |?I-PP?(18, 18,?18)
這里我們要選擇一個 I-PP,將其代為 AA'a | N | PP,以導出C7u。
誒?雖然但是,這三個 I-PP 里代哪個不都一樣嗎??
你說對了,所以C7u沒有變式,本小節(jié)完
準確地說,4炮版C7u的確沒有任何變式。
像下面這樣的排布:
假想の間C7u:I-PP | AA'a | I-PP | N | PP
這個節(jié)奏對4炮而言是完全不成立的。
然而就像間C8u不能用在6炮上,變成8炮就成立了;間C7u亦是同理。
亦即:
真·間C7u:I-PP | PP | I-PP | N | PP
這是一個6炮節(jié)奏,標紅的PP代替了原先的AA'a。雖然4炮打不出6個P,但6炮可以打出8個P,間C7u由此得以成立。
小結:

我們看一個簡單的間C7u例陣:NE. 無保護六炮(參考視頻)

其實套路和FE無保護8是一模一樣的,就是將加速波夾在兩個減速波之間,減少小鬼啃曾風險。
5.4 C6u的變式
和C7u一樣,C6u沒有高復用效率的變式,原因仍然在這一步:
你輕車熟路地將其延伸至54s:
I-PP | I-PP |?I-PP?(18, 18,?18)
C6u的原理是選擇一個 I-PP,將其代為 N | PP,又因為三個 I-PP 實質上等價,無論怎么選擇都只能導出鄰C6u。
4炮不行,那就加到6炮唄…… 于是你就可以得到:
C6u變式:I-PP | PP | I-PP | N
當一個節(jié)奏既符合“對”,又符合“間”的定義時,我們約定優(yōu)先用“對”,因此這個節(jié)奏叫做對C6u。
如圖所示:

表面上看,這幾乎是世界上最離譜的節(jié)奏了,所有炮都每50s才發(fā)射一次,全員養(yǎng)老,復用效率達到令人大跌眼鏡的 (6 * 36s / 50s) / 6 = 72%。單看72%你可能沒有概念,但它實際上就代表了6炮只發(fā)揮了4.32炮左右的功效……
話雖如此,在一些場合下,對C6u居然意外地有用。
比如這個陣,F(xiàn)E. 磁鐵四炮(參考視頻):

之所以擺了這么多磁鐵,是為了處理冰波礦工,以后置式黯夜磁鐵強行省下熱過渡的運算量((
但在節(jié)奏選擇上,傳統(tǒng)的節(jié)奏會很尷尬。由精確測量可知,確保投籃無傷的冰波波長不得超過19.29s,加速波則不得超過7.46s。
鄰C6u蛋疼了,(18, 18, 9, 9) 顯然防不住投籃,而且無論如何微調波長都無法全防
鄰C7u倒是不怕投籃,但是親,這是FE,不是NE,要放AA'a,冰波就得地刺扎兩路冰車,一下就是200陽光……
那么…… 對C6u如何呢?
對C6u:I-PP | PA | I-PaA'?| N (19, 6, 19, 6)
和鄰C6u不同,對C6u下炮不存在復用,所以波長規(guī)劃十分自由!我們直接用19s減速波,6s加速波,滿足50s循環(huán)條件,又能全防投籃。
和鄰C7u相比,對C6u可以自由規(guī)劃A和aA'的位置,于是我們可以將其分開插入,PA一組,PaA'又一組,這樣只需要扎一行冰車。
PVZ有時候就是這么神奇,低復用效率的節(jié)奏反而最好用。
5.5 小結
學了這么多變式,我們來總結一下吧。
首先復習一下“鄰”、“間”、“對”的定義:
區(qū)分鄰間對,主要看兩個冰波之間的位置,N和AA'a在哪里都是次要的
冰波相鄰,則為鄰
冰波相隔一波,則為間
冰波處于對稱位,則為對
白晝雙冰變奏中,只有ch6有變式:

鄰ch6的主要優(yōu)勢是減少“加速波 → 減速波”的片段,對部分攔截陣而言可以節(jié)省連攔運算量。
夜間雙冰變奏中,C8u有三種變式:

其中鄰C8u、對C8u以6炮或8炮為基礎炮數均可;間C8u復用位置尷尬,基礎炮數必須為8。
C7u有兩種變式:

間C7u只適用于基礎炮數為6的場合;鄰C7u的話4炮也行。間C8u和間C7u在無保護陣型中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C6u有兩種變式:

對C6u基礎炮數為6(使用AA'a可代2炮),鄰C6u只需4炮。
雖然對C6u復用效率極低(根本不存在復用),但有些情況下這個“弱點”反而會變成優(yōu)點,給予節(jié)奏規(guī)劃極大的自由度。
★ BONUS TIP —— C9u有變式嗎?
答案是:有,但也沒有。
C9u沒有復用效率高的變式。如果基礎炮數為8,只能打這一種C9u:
I-PP | PP | I-PP | PP | N | PP | PP
但是和間C8u、間C7u、對C6u同理,如果你從8炮加到10炮,那么其它的一些排布也能成立。
然而!基礎炮數為8已經是非常高的門檻了,使得C9u本就沒什么大用,如果再提升到10簡直聳人聽聞,有這么多炮玩點別的節(jié)奏不行嗎 = =b
由于C9u理論上存在的變式用途極其有限,我們通常不予考慮,以“C9u”代指唯一高復用效率的C9u。

第六章 更多夜間雙冰變奏
6.1 C5u
關于C5u,你只需要知道它用得非常非常少,大概就比C9u剛好多一點(
4炮版的C5u大致如下:
C5u:I-PP | I-PP | N (20, 20, 10)
這不是華麗麗地坑爹嗎…… 有4炮我干嘛不打鄰C6u,擱著冰波拖到20s加速波還拖到10s豈不是逗比?
如果炮數更少一點,甚至只有1炮的話,那C5u也是有出場機會的。
來看個例陣,NE. 變奏一炮(參考視頻):

全場無冰瓜,只有冰菇才能消減茫茫僵尸海的熱情。
然而:一個冰菇總效果時長就20s,兩個就40s,但卡CD要50s,這意味著剩下的10s里僵尸必然處在未減速的危險狀態(tài)。
這種情況下,C5u就顯得很好用了:
C5u:I-P | I-A | N (21, 21, 8)
兩個減速波各自21s,最大程度發(fā)揮冰的效果;危險的8s里用范圍最大的N炸一次,穩(wěn)住戰(zhàn)況。
這里盡管把炮當櫻桃用,浪費了一定CD,但這種玩法的穩(wěn)定性相對來說是最高的。
6.2 C4u
和C5u比,C4u應用面較廣,尤其是在炮數較少的情況下,畢竟夜間想要每一波都是減速波也僅此一家了。
以 FE. 落月四炮(原解,參考視頻)為例:

節(jié)奏為C4u:
C4u:I-PSD/A | I-Nd
溫馨提示:這個節(jié)奏穩(wěn)定性并不佳,放在這里僅作說明用意,當一個表演娛樂陣看就行了~
6.3 辨析:C4u與無炮C2的區(qū)別
無炮里有C2(沒錯,就是那個遠在天國のC系節(jié)奏),大概長這樣:
C2:I-AA' | I-N
炮陣里則有C4u(以落月4為例):
C4u:I-PSD/A | I-Nd
有人會問:這不一個東西嗎?為什么會有兩套名字呢?
C2和C4u的確指代的是同一種節(jié)奏,但它們代表了看待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角度。
對大部分無炮以及重IO炮陣而言,它們對僵尸波數比較敏感,關心一個50s左右的周期里過了幾波怪。另一方面,由于它們采取不規(guī)則節(jié)奏,其特性決定了“C2”、“C3”僅是一種模糊描述,因而更適合直接用過怪量作為參數。
但在輕IO甚至無IO炮陣中,變奏冰是用途廣泛的重要操作,地位和并炸PP可以同起同坐。在這一點上,就和無炮產生了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在后續(xù)理論精細化的過程中,炮陣就提出將變奏冰單獨計入參數,得到“加速波計1、減速波計2”的最終方案。
誠然,任何參數的計算規(guī)則都是人為制定的,茫茫陣型之海中也難免有介于兩套體系之間的特殊個例。對于PVZ的學習者而言,比起爭辯某個C2能否叫做C4u,或者強詞奪理“參數體系必須大一統(tǒng)”,更重要的是理解這兩種不同視角背后的內涵。

提綱
本提綱重新列出了正文部分涉及到的關鍵概念與陣型,可用作知識自測與復習。
第一章 延長循環(huán)時長
炮的復用、復用效率
第二章 從36s循環(huán)到48s循環(huán)
夜間雙冰變奏(CXu)、C8u、NE雪花七炮
第三章 從36s循環(huán)到54s循環(huán)
C9u、FE神之八炮、C6u、FE神之四炮、C7u、NE無冰瓜四炮、NE前置六炮
第四章 攔截陣中冰變奏的應用
攔截陣、瞬殺減速三血紅、統(tǒng)攔、ME十三炮、連攔、PD | BD、變奏二十二炮
第五章 調整冰波的位置
對ch6/鄰ch6、對稱十六炮、鄰C8u/對C8u/間C8u、FE無保護八炮、鄰C7u/間C7u、NE無保護六炮、鄰C6u/對C6u、FE磁鐵四炮
第六章 更多夜間雙冰變奏
C5u、NE變奏一炮、C4u、FE落月四炮、C4u與無炮C2的區(qū)別

索引
上一篇:3. 熟能生巧
下一篇:5. 游刃有余

引用
本文部分圖片素材取自囧丫乙制作的網頁布陣器(http://jspvz.com/ArrayDesign/)
本文第一章第一小節(jié)的部分圖片素材取自鼴鼠卡比發(fā)布的《漫畫型圖鑒(勿噴)(達到bz要求后請bz加精)》(https://tieba.baidu.com/p/703388016)
本文第二章第二小節(jié)的部分措辭改編自失控的指令發(fā)布的《【Endless】夜間極限超多炮通論及軌道分析》(https://tieba.baidu.com/p/5601494658)
本文第二章第三小節(jié)引用了Crescebdo發(fā)布的“【NE】雪花七炮”
本文第三章第一小節(jié)引用了Crescebdo發(fā)布的“【FE】神之八炮”
本文第三章第二小節(jié)引用了久安-長治發(fā)布的“【FE】神之四炮”
本文第三章第三小節(jié)引用了Crescebdo發(fā)布的“【NE】無冰瓜四炮”
本文第三章第三小節(jié)引用了由Crescebdo轉載的由風花鏡月創(chuàng)作的視頻“【NE】無冰瓜4炮”
本文第三章第三小節(jié)引用了向量cwl發(fā)布的“【PVZ.Survival Endless】 一些十分基礎的節(jié)奏 - P32 鄰C7u-54s(鍵控)”
本文第四章第三小節(jié)引用了forcier發(fā)布的“[ME]十三炮”
本文第四章第四小節(jié)引用了娜娜四冠王發(fā)布的“【炮陣百篇】第十一陣——PE變奏二十二炮”
本文第五章第一小節(jié)引用了Crescebdo發(fā)布的“【PE】對稱十六炮”
本文第五章第二小節(jié)的部分措辭改編自失控的指令發(fā)布的《【Endless】夜間極限超多炮通論及軌道分析》(https://tieba.baidu.com/p/5601494658)
本文第五章第二小節(jié)引用了Crescebdo發(fā)布的“【FE】無保護八炮”
本文第五章第三小節(jié)引用了Crescebdo發(fā)布的“【NE】無保護六炮”
本文第五章第四小節(jié)引用了Crescebdo發(fā)布的“磁鐵陣”
本文第六章第一小節(jié)引用了烈焰鴿斯拉發(fā)布的“NE變奏一炮極紅”
本文第六章第二小節(jié)引用了崇恩滄海發(fā)布的“副4炸彈 FE 怨憎會4炮”
本文對以上所有作者表示敬意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