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心的括弧
遙想五六年前,總熱衷加群聊天、且時常擔心無法融入環(huán)境的時光,揮之不卻的記憶有太多太多;其中最早接觸、印象最深且影響最遠、最尖銳的不外乎打字時的迷之括弧。它不像抽象文化那樣被稀釋得平淡有趣,也不像陰陽怪氣那樣直接了當,它傳播范圍之廣、滲透程度之深已經(jīng)形成了某種無意義的循環(huán)機制。
最開始,我以為 ( 等同于 :-( ,而 )?等同于 :-) ,當然這種假設很快便在我的觀察中否定。因為就當年的括弧使用頻率來說,( 大于?() 大于?),這些人總不能一直哭喪著臉。
后來,我又以為 ( 只是 () 的簡寫形式,用以 (說明符) 形式的注釋為語句提供附加情緒或動作意味。但后來了解到,除了 (x) 和 (不是) 這類簡單的描述之外,大部分情況的表述實際上更傾向于語C。
最后等到我鼓起勇氣找人問清的時候,已經(jīng)是兩年之后。括弧真正的意義是,( 加在語句末尾,用于緩和尖銳的詞句氛圍,多用于顯式注明玩笑,而 () 只是手機輸入法沒調(diào)節(jié)好的自動補充。就是這么個東西,在網(wǎng)絡上有各種誤會解釋,比如仿水軍括號和函數(shù)調(diào)用等等,很是有趣。
那么這個東西為何如此惡心,或者說為何令我感到惡心,以至于我在寫這篇文檔的時候都得空腹咬牙?在說括弧濫用引起的功能稀釋之前,我還是想先談一下括弧在正常情況下的作用。
在一句話最后加上 ( 真的能緩和語氣?除開使用者和閱讀者都清楚其用法的前提下,括弧并不一定能起到預期作用。它只會帶來迷惑和誤解,最多會扭曲和偏離語氣,而不會準確地產(chǎn)生弱化。相比經(jīng)典?( ,?(x 的作用雖更加明顯,但不如?( 那樣嚴肅而準確,可允許更尖銳的表述發(fā)生。在一句話末尾補充任何語言符號都有可能產(chǎn)生預期之外的語義偏移,而留空的 ( 歷經(jīng)社區(qū)的符號學洗禮,則可能被賦予一種模糊而強力的下沉感。
譬如,社區(qū)群眾告訴你由?( 注釋的字句通常帶有玩笑意味,而它們每次都在尖銳或難以分辨的玩笑后加一個 ( ,那么長久以來你一看到?( 便能夠?qū)⒆志淅斫鉃橥嫘υ?;再比方,社區(qū)群眾同樣告訴你由?( 注釋的字句通常帶有玩笑意味,但它們在激烈爭論或爭吵辱罵或出警圍攻或陰陽怪氣或語出污穢后帶一個?( ,那么你一看到?( 便能將字句賦予尖銳,此時不論它字句內(nèi)容如何,( 已經(jīng)完成了它在個體中的符號行為。然而長久以來,我見到的情況幾乎都是后者。
( 的誤解和泛用令它稀釋,而它自進入某個社區(qū)之后沾染的惡臭異味,致使真正了解其用途的讀者只能感受到由社區(qū)構(gòu)建的撲鼻尖銳,再通過仔細閱讀字句判斷其用法意圖,最終在腦中重新翻譯,痛苦不堪。
試想一下,如果你吵架也加?( ,正常說話也加?( ,開玩笑也加?( ,那么它并不會變得毫無意義,而是更傾向于情緒極端的一方——要么蓬勃欣喜,要么憤怒尖銳。在你的社區(qū)中,( 只是手癖,可在別的社區(qū)中,( 往往意味著沖頭的血壓;此時他告訴你 ( 的含義毫無意義,只如同跳梁小丑一般脆弱不堪。
那么既然你知道?( 的真正用法,那么在吵架的時候為何要假惺惺地使用?( ?如果你不知道?( 的真正用法,你難道不覺得這東西成對黏在屁股后面就像幽靈一般無比詭異?難道符號學循環(huán)竟如此好玩?我想是的。這惡心的括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