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世紀(jì)的謀殺事件(1)
我會在這個系列的每一篇專欄中描述十件十一世紀(jì)的謀殺事件,并介紹它的背景,其中的人物與后續(xù)的影響。

1040年下半年的冬天,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守護(hù)人兼主管,克雷蓬領(lǐng)主奧斯本(Osbern the Steward, lord of Crépon)在勒伏德勒伊(Le Vaudreuil)的年幼的威廉公爵的臥室中保護(hù)他對抗前來謀殺威廉的人時被威廉.德.蒙哥馬利(William de Montgomery)割斷了喉嚨。威廉.德.蒙哥馬利的父親是伊莫瓦子爵羅杰.德.蒙哥馬利(Roger de Montgomery, vicomte of the Hiémois),他在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Robert I of Normandy)去世,私生子威廉成為諾曼底公爵后失寵,伊莫瓦子爵的頭銜也有可能被取消。在威廉的攝政埃夫勒伯爵兼魯昂大主教羅貝爾二世(Robert II, Archbishop of Rouen and Count of évreux)于1037年去世后,諾曼底陷入了混亂,羅杰.德.蒙哥馬利發(fā)動了叛亂但被擊敗,逃往法國國王亨利一世(Henry I of France)的宮廷。羅杰就是因主管奧斯本而流亡法國國王的宮廷的,而他的兒子威廉.德.蒙哥馬利便將奧斯本殺死。巴農(nóng).德.格洛拉費(fèi)赫耶(Barnon de Glos-la-Ferrières)殺死了兇手,為自己的領(lǐng)主報了仇。主管奧斯本死后,他的兒子,時年大概29歲的威廉.菲茨奧斯本(William FitzOsbern)繼承了父親的領(lǐng)地,他是諾曼底公爵威廉的最親近的臣屬之一。
1040年,厄城兼布里昂伯爵吉爾伯特“松樹頭”(Gilbert 'Crispin' Count of Eu and of Brionne)在諾曼底的埃紹富爾(échauffour)附近騎行時據(jù)說是被拉爾夫.德.加西“驢腦袋”(Ralph de Gacé "the Ass-Headed")與羅貝爾.德.維托(Robert de Vitot)等人所殺。厄城兼布里昂伯爵吉爾伯特的父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Richard I of Normandy)的私生子厄城兼布里昂伯爵若弗魯瓦(Geoffrey, Count of Eu and of Brionne),作為諾曼底公國下的一位強(qiáng)力貴族他被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Robert I of Normandy)任命為其年幼的私生子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守護(hù)人。拉爾夫.德.加西的父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的私生子埃夫勒伯爵兼魯昂大主教羅貝爾二世(Robert II, Archbishop of Rouen and Count of évreux),他在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于1035年去世后成為諾曼底公爵威廉的攝政,直到他于1037年去世。魯昂大主教羅貝爾二世的去世使得諾曼底陷入了混亂,拉爾夫.德.加西也發(fā)動了對厄城兼布里昂伯爵吉爾伯特的謀殺。拉爾夫.德.加西的弟弟威廉.德埃夫勒(William d'évreux)娶了埃紹富爾領(lǐng)主吉羅(Giroie, Lord of échauffour)的女兒哈維斯.德.埃紹富爾(Hawise de Echauffour),而厄城兼布里昂伯爵吉爾伯特又曾在吉羅于1033年去世后進(jìn)攻吉羅的兒子們,試圖借此機(jī)會奪取他們的領(lǐng)地,但被吉羅兒子們的親戚和從屬擊敗,此事最終由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調(diào)解和戰(zhàn)。拉爾夫.德.加西對厄城兼布里昂伯爵吉爾伯特的謀殺可能是基于為吉羅家族來向他報復(fù)的動機(jī)。厄城兼布里昂伯爵吉爾伯特死后,他的兒子們,包括理查.菲茨.吉爾伯特(Richard fitz Gilbert),鮑德溫.菲茨吉爾伯特(Baldwin FitzGilbert)怕遭到進(jìn)一步的報復(fù),他們來到了佛蘭德斯伯爵鮑德溫五世(Baldwin V, Count of Flanders)的宮廷中。理查.菲茨.吉爾伯特與鮑德溫.菲茨吉爾伯特在諾曼征服英格蘭后都成為了英格蘭的諾曼貴族。
1040年10月1日,布列塔尼公爵阿蘭三世(Alan III, Duke of Brittany)在圍攻諾曼底地區(qū)的維穆捷(Vimoutiers)附近的一座被叛軍占據(jù)的城堡時突然死亡。根據(jù)奧德里克.維塔利斯的記載,他是被諾曼人毒死的。阿蘭三世的母親諾曼底的哈維斯(Hawise of Normandy)是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Richard I of Normandy)的女兒,阿蘭三世曾向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Robert I of Normandy)宣誓效忠,他也成為了羅貝爾一世的私生子,年幼的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守護(hù)人之一。阿蘭三世死后,他的兒子科南二世(Conan II, Duke of Brittany)繼任為布列塔尼公爵。
1058年3月29日,教宗斯蒂芬九世(Pope Stephen IX, 受洗名為弗雷德里克(Frederick))在佛羅倫薩(Florence)去世,據(jù)說是被羅馬人在他前往佛羅倫薩的路上給他下了毒。斯蒂芬九世(弗雷德里克)是洛林公爵戈泰洛一世“偉大者”(Gothelo I, Duke of Lorraine)的兒子。戈泰洛一世是凡爾登伯爵“被囚者”戈弗雷一世(Godfrey I the Captive, Count of Verdun)的兒子,戈泰洛的哥哥“無嗣者”戈弗雷二世(Godfrey II the Childless, Duke of Lower Lorraine)被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任命為下洛林公爵,戈泰洛一世也繼承了這個頭銜。而在阿登-巴爾家族(House of Ardenne–Bar)的年幼的上洛林公爵弗雷德里克三世(Frederick III, Duke of Upper Lorraine, 他是托斯卡納女藩侯瑪?shù)贍栠_(dá)的母親巴爾的貝阿特麗絲(Beatrice of Bar)的哥哥)去世后,與弗雷德里克三世的父親上洛林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是堂兄弟關(guān)系(戈泰洛一世是阿登-凡爾登家族(House of Ardenne–Verdun)的成員,他與弗雷德里克二世都是阿登家族的創(chuàng)立者洛塔林吉亞的帕拉汀伯爵維格里奇(Wigeric of Lotharingia)的曾孫)的戈泰洛一世又成為了上洛林公爵,這樣戈泰洛一世就將下洛林公國與上洛林公國重新統(tǒng)合在了一起。在戈泰洛一世于1044年去世后,他的長子,也就是弗雷德里克(教宗斯蒂芬九世)的哥哥“大胡子”戈弗雷(三世)(Godfrey the Bearded)繼承了父親的凡爾登伯國與安特衛(wèi)普藩侯國,但他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在關(guān)于下洛林公國與上洛林公國的繼承問題上起了沖突,雙方經(jīng)過一系列戰(zhàn)爭后,“大胡子”戈弗雷被迫放棄了自己對上洛林公國的宣稱,讓皇帝任命的梅斯伯爵格哈德四世(Gerhard IV of Metz)與可能是上洛林公爵狄奧多里克一世(Theodoric I, Duke of Upper Lorraine, 上洛林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的父親)的女兒吉賽拉(Gisela)所生的兒子格哈德“杰出者”(Gerard the Wonderful, Duke of Lorraine)來擔(dān)任上洛林公爵(亨利三世一開始是讓“大胡子”戈弗雷放棄下洛林的宣稱而擔(dān)任上洛林公爵,戈弗雷叛亂后他任命格哈德的哥哥阿達(dá)爾伯特(Adalbert, Duke of Lorraine)擔(dān)任上洛林公爵,但阿達(dá)爾伯特于1048年11月11日在與“大胡子”戈弗雷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格哈德就被任命為了上洛林公爵),而下洛林公爵的頭銜在一開始被亨利三世授予給了“大胡子”戈弗雷的弟弟懶惰的戈泰洛二世(Gothelo II the Lazy of Lower Lorraine),但戈泰洛二世可能于1046年去世,亨利三世隨后任命了阿登-盧森堡家族(House of Ardenne–Luxembourg)的盧森堡的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of Luxembourg, 他也是阿登家族創(chuàng)立者洛塔林吉亞的帕拉汀伯爵維格里奇的曾孫)為下洛林公爵?!按蠛印备旮ダ椎牡艿芨ダ椎吕锟?教宗斯蒂芬九世)則在列日的圣蘭伯特教堂(Saint Lambert's Cathedral, Liège)擔(dān)任大助祭(archdeacon)的職務(wù)。1048年8月9日,當(dāng)了二十三天教宗的達(dá)瑪瑟斯二世(Pope Damasus II)去世,神羅皇帝亨利三世與羅馬的使者在沃爾姆斯(Worms)的一次會議上選舉圖勒主教埃吉桑-達(dá)堡的布魯諾(Bruno von Egisheim-Dagsburg, Bishop of Toul, 他與上洛林公爵格哈德的關(guān)系很親密,格哈德在與“大胡子”戈弗雷對抗而遭囚禁時,圖勒主教布魯諾幫助他獲得了自由。1053年6月18日格哈德率軍幫助利奧九世進(jìn)行了對抗南意大利的諾曼人的西維塔泰戰(zhàn)役(Battle of Civitate))為新一任教宗利奧九世(Pope Leo IX)。利奧九世于1048年的圣誕節(jié)出發(fā)前往羅馬,在1049年2月抵達(dá)了羅馬。利奧九世在1050年九月回了一趟德國,并在1051年的復(fù)活節(jié)之前回到羅馬。弗雷德里克出現(xiàn)在了1051年3月9日的教廷文件中,這說明他在1049年或1051年與教宗利奧九世在洛林見面,并被利奧九世邀請一同來到羅馬,成為了利奧九世的助手。弗雷德里克在1052年陪同教宗利奧九世前往德國來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與匈牙利國王安德拉什一世(Andrew I of Hungary)進(jìn)行調(diào)解,從德國回來時弗雷德里克的哥哥“大胡子”戈弗雷的軍隊也來到意大利準(zhǔn)備對付南意大利的諾曼人,但教宗國的聯(lián)軍在1053年6月18日的西維塔泰戰(zhàn)役中被諾曼人擊敗。1054年“大胡子”戈弗雷又一次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發(fā)起了叛亂,還抓住了下洛林公爵盧森堡的弗雷德里克,并在同年與上洛林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女兒,托斯卡納藩侯博尼法斯三世(Boniface III, Margrave of Tuscany)的遺孀,阿登-巴爾家族的巴爾的貝阿特麗絲結(jié)婚,但這次婚姻不被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承認(rèn)。1055年,“大胡子”戈弗雷正在下洛林進(jìn)行叛亂,神羅皇帝亨利三世在圣靈降臨節(jié)的佛羅倫薩會議上囚禁了巴爾的貝阿特麗絲與她的女兒托斯卡納的瑪?shù)贍栠_(dá),沒有來參加會議的瑪?shù)贍栠_(dá)的哥哥托斯卡納藩侯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Margrave of Tuscany)也在不久后神秘死亡?!按蠛印备旮ダ子谕陣チ税蔡匦l(wèi)普,但下洛林公爵盧森堡的弗雷德里克被洛林人釋放了,脫離了“大胡子”戈弗雷的控制。再來說“大胡子”戈弗雷的弟弟弗雷德里克,他于1054年1月與希盧瓦坎迪達(dá)紅衣主教亨伯特(Cardinal-Bishop Humbert of Silva Candida)還有阿馬爾菲大主教佩特羅.阿勒費(fèi)里歐(Archbishop Pietro Alferio of Amalfi)作為教宗利奧九世的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他們的任務(wù)是說服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莫諾馬赫(Constantine IX Monomachos)與教宗和神羅皇帝亨利三世一起對抗南意大利的諾曼人,還有與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米海爾一世.基盧拉里歐斯(Patriarch Michael I Cerularius of Constantinople)和奧赫里德大主教利奧(Archbishop Leo of Ohrid)商談關(guān)于東西教會的問題。教宗利奧九世在此期間于1054年4月19日去世,1054年7月16日希盧瓦坎迪達(dá)紅衣主教亨伯特在索菲亞大教堂的圣壇上頒布了絕罰君士坦丁普世牧首與奧赫里德大主教的詔書,造成了東西教會大分裂。然而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莫諾馬赫對待他們很不錯,贈予了他們與教廷許多禮物。弗雷德里克于1055年帶著皇帝贈送的大量的財富從君士坦丁堡返回,這引起了東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對他的懷疑。1055年4月13日,由神羅皇帝亨利三世指定的多恩施泰因-黑爾什堡的杰布哈德(Gebhard of Dollnstein-Hirschberg)正式成為教宗維克托二世(Pope Victor II)。 神羅皇帝亨利三世在1055年夏天來到了意大利,他不僅囚禁了貝阿特麗絲與瑪?shù)贍栠_(dá)母女并將她們帶到德國,還命令教宗維克托二世將“大胡子”戈弗雷的弟弟弗雷德里克囚禁并送到德國。弗雷德里克躲進(jìn)卡西諾山修道院(Abbey of Montecassino)尋求庇護(hù),后來又逃到了亞得里亞海上的特雷米蒂島(Isole Tremiti)。1056年8月,教宗維克托二世來到德國來向神羅皇帝亨利三世求助,但在1056年10月5日,不到四十歲的神羅皇帝亨利三世因病去世,他那不到六歲的兒子亨利四世繼位。亨利四世和他的母親兼攝政普瓦圖的阿格尼絲(Agnes of Poitou)與“大胡子”戈弗雷還有貝阿特麗絲和瑪?shù)贍栠_(dá)母女和解,“大胡子”戈弗雷于1057年與她們前往意大利,他與貝阿特麗絲一同管理托斯卡納藩侯國。教宗維克托二世開始在攝政太后普瓦圖的阿格尼絲與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Archbishop Anno II of Cologne)等德國主教的對立中支持普瓦圖的阿格尼絲。維克托二世陪同著貝阿特麗絲與瑪?shù)贍栠_(dá)母女返回了意大利,在1057年中旬他還前往托斯卡納藩侯國并在佛羅倫薩與“大胡子”戈弗雷,巴爾的貝阿特麗絲,還有托斯卡納的瑪?shù)贍栠_(dá)召開了會議,這表明教宗維克托二世開始與“大胡子”戈弗雷合作。1057年5月23日,在被派來解決卡西諾山修道院院長選舉問題的希盧瓦坎迪達(dá)紅衣主教亨伯特的運(yùn)作下,“大胡子”戈弗雷的弟弟弗雷德里克被指名為卡西諾山修道院的院長。之后弗雷德里克與紅衣主教亨伯特一同前去面見位于托斯卡納的教宗維克托二世,在1057年6月14日又被提升為圣克里索戈諾教堂紅衣神父(cardinal-presbyter of San Crisogono),在1057年6月24日由教宗維克托二世為他進(jìn)行了祝圣儀式。弗雷德里克接著來到了羅馬來接管圣克里索戈諾教堂。當(dāng)弗雷德里克還待在羅馬時,教宗維克托二世于1057年7月28日去世。當(dāng)時新任教宗的候選人有希盧瓦坎迪達(dá)紅衣主教亨伯特,韋萊特里紅衣主教喬瓦尼(Cardinal Giovanni of Velletri, 即后來的對立教宗本篤十世(Antipope Benedict X)),佩魯賈主教奧特查留斯(Bishop Ottcharius of Perugia),圖斯庫魯姆(今在弗拉斯卡蒂(Frascati)附近)紅衣主教佩特羅(Cardinal Pietro of Tusculum),還有羅馬教廷的副助祭(subdeacon)希爾德布蘭德(Hildebrand, 后來的教宗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但這些人選都不完全讓人滿意,于是他們迫使弗雷德里克參加會議,并于1057年8月2日選舉弗雷德里克為教宗斯蒂芬九世,并于次日進(jìn)行教宗加冕儀式。教宗斯蒂芬九世于1057年的8月至11月在羅馬召開了數(shù)次關(guān)于宗教改革的會議,于1057年11月30日來到自己依舊作為院長的卡西諾山修道院。期間他于1057年12月因一種被稱為“羅馬熱”(Roman fever)的瘧疾而生病,一度認(rèn)為自己將要離世,而在他痊愈后便于1058年2月10日返回羅馬。斯蒂芬九世依舊敵視南意大利的諾曼人,他曾在一次意義上絕罰了卡普阿城的市民與一位叫蘭道(Lando)的神職人員,并于1058年初派遣使者去聯(lián)絡(luò)東羅馬帝國皇帝伊薩克一世.科穆寧(Isaac I Komnenos),但使團(tuán)因還未渡海斯蒂芬九世就去世而未能成行。教宗斯蒂芬九世在1057年封他的哥哥“大胡子”戈弗雷為斯波萊托公爵(Duchy of Spoleto, 巴爾的貝阿特麗絲的亡夫托斯卡納藩侯博尼法斯三世曾被皇帝授予斯波萊托公國)。1058年3月中旬,斯蒂芬九世命令卡西諾山修道院的事務(wù)長(provost)將修道院里的金銀全部收集起來并秘密送到羅馬來,斯蒂芬九世承諾很快就會帶息歸還這些財物。雖然卡西諾山修道院的僧侶們很為難,但他們還是照做了,而當(dāng)事務(wù)長完成任務(wù)正在返回卡西諾山修道院的路上時,教宗斯蒂芬九世又派人叫他回來,將卡西諾山修道院的財物還了回去。這是因為羅馬人用武力強(qiáng)迫教宗斯蒂芬九世放棄了此前從君士坦丁堡帶到羅馬的財富,斯蒂芬九世便將剩余的財物轉(zhuǎn)移到了自己的卡西諾山修道院。據(jù)說教宗斯蒂芬九世打算讓自己的哥哥“大胡子”戈弗雷加冕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他憤怒地離開了羅馬,打算給他哥哥加冕并帶軍回到羅馬,再出發(fā)去對抗諾曼人。在離開羅馬前,教宗斯蒂芬九世召集了羅馬城的主教,神職人員與市民,要求他們?nèi)绻约涸诹_馬教廷的副助祭,被他派往德國去尋求攝政太后普瓦圖的阿格尼絲承認(rèn)斯蒂芬九世為教宗的希爾德布蘭德回來之前去世,一定要等到希爾德布蘭德回到羅馬之后才能開始選舉新教宗。斯蒂芬九世開始前往佛羅倫薩,在經(jīng)過阿雷佐(Arezzo)時,斯蒂芬九世想要拜訪頗受尊敬的瓦隆布羅薩會(Vallombrosan Order)的建立者喬瓦尼.瓜勒貝托(Giovanni Gualberto),但喬瓦尼.瓜勒貝托以生病為由拒絕了教宗斯蒂芬九世的兩次見面請求。教宗斯蒂芬九世于1058年3月29日在佛羅倫薩去世,當(dāng)時他大概三十八歲。據(jù)說是羅馬人派人來在斯蒂芬九世前往佛羅倫薩的路上給他下了毒,因為他們認(rèn)為斯蒂芬九世的哥哥“大胡子”戈弗雷會帶軍隊與金錢來獲取對羅馬城的控制權(quán)。教宗斯蒂芬九世去世的消息由希盧瓦坎迪達(dá)紅衣主教亨伯特與圖斯庫魯姆紅衣主教佩特羅帶到了羅馬。一些羅馬的貴族還有許多神職人員不滿于從達(dá)瑪瑟斯二世到斯蒂芬九世這些來自德國的教宗與教廷的副助祭希爾德布蘭德所推行的改革運(yùn)動,他們在羅馬城進(jìn)行了一次政變。政變的領(lǐng)導(dǎo)人是圖斯庫魯姆伯爵阿爾貝里克三世(Alberic III, Count of Tusculum)的兒子圖斯庫魯姆伯爵格里高利二世(Gregory II, Count of Tusculum),圖斯庫魯姆家族(Counts of Tusculum, 又被稱為狄奧菲拉克特家族(Theophylacti))是羅馬城非常強(qiáng)大的一個貴族家族,這個家族中曾有許多成員擔(dān)任教宗,圖斯庫魯姆伯爵格里高利二世的兄弟狄奧菲拉克特三世(或四世)(Theophylact)就成為了教宗本篤九世(Pope Benedict IX),而托斯卡納藩侯博尼法斯三世就是在神羅皇帝亨利三世的命令下幫著教宗達(dá)瑪瑟斯二世趕走了教宗本篤九世并將其絕罰。參加政變的還有雷尼耶里(Rainerius)的兒子加雷里亞伯爵杰拉德(Count Gerard of Galeria)與蒂沃里(Tivoli)的前羅馬城貴族家族克雷申提烏斯家族(Crescentius family)的蒙提切利支系(Monticelli branch)的成員。在1058年4月4日至5日的夜晚,他們率領(lǐng)軍隊控制了羅馬城。韋萊特里紅衣主教喬瓦尼是圖斯庫魯姆家族的成員,他的父親是圖斯庫魯姆伯爵阿爾貝里克三世的小兒子波利領(lǐng)主圭多(Guido, Lord of Poli)。1058年4月5日,在圖斯庫魯姆家族的安排下,喬瓦尼被迫成為了(對立)教宗本篤十世。奧斯蒂亞紅衣主教彼得.達(dá)米安(Peter Damian, Cardinal Bishop of Ostia),希盧瓦坎迪達(dá)紅衣主教亨伯特與圖斯庫魯姆紅衣主教佩特羅以及那些反對這次教宗選舉的紅衣主教們都逃離了羅馬。希爾德布蘭德在從德國回來時聽到了本篤十世成為教宗的消息,他前往佛羅倫薩并得到了“大胡子”戈弗雷與巴爾的貝阿特麗絲的支持,神圣羅馬帝國攝政太后普瓦圖的阿格尼絲也支持另選教宗,于是在1058年12月,反對本篤十世為教宗的紅衣主教們在錫耶納(Siena)推舉佛羅倫薩主教勃艮第的格哈德(Gerard of Burgundy)為教宗尼各老二世(Pope Nicholas II)。尼各老二世隨后在“大胡子”戈弗雷,巴爾的貝阿特麗絲,還有托斯卡納的瑪?shù)贍栠_(dá)(這是她第一次去羅馬)的陪同下向羅馬進(jìn)軍,中途在蘇特里(Sutri)召開會議宣布廢黜并絕罰對立教宗本篤十世。羅馬城內(nèi)的猶太人貴族利奧“本篤基督徒”(Leo de Benedicto Christiano)向“大胡子”戈弗雷的軍隊打開了利奧尼內(nèi)城(Leonine City)的城門,“大胡子”戈弗雷隨即占領(lǐng)臺伯島(Tiber Island)并攻擊拉特蘭宮(Lateran),在1059年1月24日迫使對立教宗本篤十世逃離羅馬來到了加雷里亞伯爵杰拉德的城堡中,尼各老二世舉行了教宗加冕儀式。尼各老二世隨后與有著諾曼人支持的對立教宗本篤十世展開了戰(zhàn)爭,在1059年初坎帕尼亞的戰(zhàn)事中尼各老二世并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而希爾德布蘭德前往卡普阿向當(dāng)時還是阿韋爾薩(count of Aversa)伯爵的理查.德倫戈(Richard Drengot)求助,在理查的幫助下,尼各老二世于1059年占領(lǐng)了普萊內(nèi)斯蒂(Praeneste),圖斯庫魯姆,還有諾門圖姆(Numentanum),在1059年秋天那下了對立教宗本篤十世所在的加雷里亞,迫使對立教宗本篤十世投降并放棄對教宗的宣稱。之后教宗尼各老二世于1059年8月23日在梅爾菲(Melfi)授予了阿普利亞與卡拉布里亞伯爵羅貝爾“狐貍”(Robert Guiscard)阿普利亞與卡拉布里亞公爵,還有西西里島伯爵的頭銜,授予阿韋爾薩伯爵理查.德倫戈卡普阿親王的頭銜,諾曼人則對教廷效忠。雖然本篤十世是對立教宗,但由于他此前很受人們尊敬且人品很好,他一開始被釋放,在1060年3月他又回到羅馬居住,1060年4月教廷的大助祭希爾德布蘭德強(qiáng)行軟禁了他并將他帶到拉特蘭宮,因為教宗尼各老二世認(rèn)為他投降得還不夠徹底并要對他進(jìn)行審判,由希爾德布蘭德?lián)卧V訟人。希爾德布蘭德強(qiáng)迫他念了一份文件并宣布他有罪,剝奪了他的一切頭銜和職務(wù)(后來恢復(fù)了他讀經(jīng)者(Lector)的職務(wù))并將他軟禁了起來,于1073年至1080年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希爾德布蘭德)在位期間去世,并被格里高利七世以教宗的榮譽(yù)安葬在圣阿格尼絲大教堂。1061年7月27日教宗尼各老二世去世,希爾德布蘭德等改革派的紅衣主教派出了前克呂尼修道院僧侶紅衣主教斯蒂芬(Cardinal Stephen)前往德國來向神羅皇室詢問新教宗的選舉事宜。斯蒂芬待了五天沒有受到回信就擅自回意大利了,紅衣主教們便于1061年9月30日在佛羅倫薩推舉盧卡主教巴喬的安塞姆(Anselm of Baggio, Bishop of Lucca)為教宗亞歷山大二世(Pope Alexander II),這是天主教會第一位僅由紅衣主教們選舉出的教宗。忌憚希爾德布蘭德野心的紅衣主教們便馬上向神羅皇室請求另立教宗,1061年10月28日在巴塞爾(Basel)由神羅攝政太后普瓦圖的阿格尼絲召開的,反對改革派的德國與倫巴第主教及貴族參加的會議上,帕爾馬主教佩特羅.卡達(dá)羅(Pietro Cadalo, Bishop of Parma)被神羅皇室任命為對立教宗何諾二世(Antipope Honorius II)??ㄆ瞻⒂H王理查一世再一次響應(yīng)了希爾德布蘭德的求助,率軍幫助教宗亞歷山大二世進(jìn)入了由反對亞歷山大二世為教宗的羅馬人與支持德國的勢力所占據(jù)的羅馬城。1062年初,對立教宗荷諾二世帶著軍隊向羅馬進(jìn)軍,在1062年3月25日抵達(dá)了蘇特里。1062年4月14日,雙方在尼祿草地地區(qū)(prato Neronis)(圣彼得草地地區(qū)(prata S. Petri))的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以北交戰(zhàn),教宗亞歷山大二世的軍隊被擊敗,對立教宗何諾二世奪取了利奧尼內(nèi)城與圣彼得大教堂地區(qū)。然而何諾二世沒能進(jìn)入羅馬城內(nèi),幾天后“大胡子”戈弗雷率軍前來,對立教宗何諾二世被迫撤到弗拉亞努姆(Flajanum)的城堡。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Constantine X Doukas)的使者承認(rèn)何諾二世為教宗,君士坦丁十世已經(jīng)與羅馬城的人和神羅皇室的使者商量好,準(zhǔn)備一同反對教宗亞歷山大二世與諾曼人來幫助君士坦丁十世實施奪回卡拉布里亞的計劃?!按蠛印备旮ダ子?062年5月率軍來到了羅馬城北門以北幾英里的米勒維歐橋(Ponte Milvio),挫敗了東羅使者的計劃?!按蠛印备旮ダ捉ㄗh雙方將自己教宗的合法性交給神羅皇室來決定。因此對立教宗何諾二世回到了帕爾馬,教宗亞歷山大二世回到了盧卡,等待神羅皇室的判定結(jié)果。1062年4月初,神圣羅馬帝國發(fā)生了凱澤斯韋爾特政變(Coup of Kaiserswerth),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為首的德國權(quán)貴們誘拐了十一歲的小皇帝亨利四世,并迫使攝政太后普瓦圖的阿格尼絲交出權(quán)力,由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代為攝政??坡〈笾鹘贪仓Z二世不想讓普瓦圖的阿格尼絲選的何諾二世當(dāng)教宗,便于1062年10月27日在奧格斯堡召集德國與意大利的主教開會,在神羅皇室亨利四世的出席下宣布亞歷山大二世為真正的教宗。教宗亞歷山大二世于1063年春天在羅馬召開會議,絕罰了對立教宗何諾二世。然而對立教宗何諾二世并沒有放棄自己對教宗的宣稱,他在帕爾馬召開會議并宣布絕罰教宗亞歷山大二世。隨后他率軍再次前往羅馬并拿下了圣天使堡。雙方之間的戰(zhàn)爭又持續(xù)了大概一年的時間,何諾二世在圍攻羅馬城兩個月后撤軍回到帕爾馬。在1064年5月31日圣靈降臨節(jié)召開的曼托瓦會議上,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宣布亞歷山大二世為教宗并廢黜何諾二世。對立教宗何諾二世一直保留著對教宗的宣稱,他于1072年在帕爾馬去世。1065年3月29日,神羅皇帝亨利四世開始親政。1065年5月18日,下洛林公爵盧森堡的弗雷德里克去世,他沒有兒子,神羅皇帝亨利四世讓“大胡子”戈弗雷回德國擔(dān)任下洛林公爵,正式成為下洛林公爵戈弗雷三世。1066年,卡普阿親王理查一世開始轉(zhuǎn)而反對被神羅皇室承認(rèn)的教宗亞歷山大二世。羅馬城周邊地區(qū)的貴族也加入諾曼人來反對教宗亞歷山大二世與推進(jìn)改革的希爾德布蘭德一派。卡普阿親王理查一世北上并奪取了切普拉諾(Ceprano),洗劫了拉齊奧地區(qū)并在羅馬城外駐扎,要求將“城父”(Patricius)的頭銜授予給自己。希爾德布蘭德再次向正在德國的下洛林公爵“大胡子”戈弗雷三世尋求幫助(在母親普瓦圖的阿格尼絲的勸說下,神羅皇室亨利四世也準(zhǔn)備出兵幫助教宗,但是“大胡子”戈弗雷三世率先幫助教宗解決了問題),1067年春天“大胡子”戈弗雷三世給羅馬解了圍,迫使理查一世撤到卡普阿。托斯卡納的瑪?shù)贍栠_(dá)也參與了這次戰(zhàn)事,這是她第一次參與戰(zhàn)爭。理查一世讓他的兒子喬丹(Jordanus)指揮軍隊守在阿奎諾(Aquino)附近的平原來阻止“大胡子”戈弗雷三世的軍隊向卡普阿進(jìn)軍。而“大胡子”戈弗雷三世的軍隊缺少補(bǔ)給又爆發(fā)了疫病,再加上諾曼人送來了金錢,使得“大胡子”戈弗雷三世與喬丹達(dá)成了協(xié)議并返回了北方。諾曼人與教廷也達(dá)成了新的和平協(xié)議,卡普阿親王理查一世重新效忠于教廷。1069年12月24日,下洛林公爵“大胡子”戈弗雷三世去世,他的兒子“駝背”戈弗雷四世(Godfrey the Hunchback)繼任為下洛林公爵并與繼母巴爾的貝阿特麗絲的女兒托斯卡納女藩侯瑪?shù)贍栠_(dá)結(jié)婚,兩人在下洛林同居了一段時間,1071年他們的女兒貝阿特麗絲出生幾個星期后就夭折了,隨后二人開始分居,瑪?shù)贍栠_(dá)于1071年末返回意大利,下洛林-托斯卡納聯(lián)盟破裂。1071年至1072年,正著力于恢復(fù)自己權(quán)威的神羅皇帝亨利四世與進(jìn)行宗教改革的教宗亞歷山大二世在米蘭大主教的任命問題上起了沖突,教宗亞歷山大二世絕罰了亨利四世派來溝通的五位使者,這使得皇帝與教宗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更加緊張。教宗亞歷山大二世于1073年4月21日去世,在亞歷山大二世的葬禮上,神職人員與民眾大聲地喊著“讓希爾德布蘭德當(dāng)教宗!”希爾德布蘭德便躲了起來,因為他不想在不符合教規(guī)的程序下被推舉為教宗。他最終于圣彼得囚鏈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在紅衣主教們的推舉與羅馬神職人員的同意以及羅馬民眾的一致呼聲下被選為教宗格里高利七世。
1063年,韋克桑伯爵戈蒂埃(沃爾特)三世(Gautier (Walter) III, count of Vexin)(也曾短暫地以妻子的名義成為曼恩伯爵(Count of Maine))與他的妻子曼恩的比歐塔(Biota of Maine)在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屬地內(nèi)神秘死亡。曼恩的比歐塔的父親是曼恩伯爵埃貝爾一世“看門狗”(Herbert I Wakedog, Count of Maine),他的兒子于格四世(Hugh IV, Count of Maine)和孫子埃貝爾二世(Herbert II, Count of Maine)都是曼恩伯爵。在于格四世于1051年去世后,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二世“戰(zhàn)錘”(Geoffrey Martel)控制了曼恩伯國,趕走了埃貝爾二世的母親布盧瓦的貝爾塔(Bertha of Blois)和勒芒主教熱爾韋.德.盧瓦爾堡(Gervais de Chateau du Loir, Bishop of Le Mans),他們逃到了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宮廷中。埃貝爾二世也在1056年從勒芒逃到了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宮廷中。埃貝爾二世向諾曼底公爵威廉宣誓效忠,并與威廉的女兒阿黛麗達(dá)(Adelida)訂婚,但在1062年3月9日去世。埃貝爾二世的妹妹瑪格麗特(Marguerite)也與諾曼底公爵威廉的長子羅貝爾“短襪”(Robert Curthose)訂了婚,但瑪格麗特于1063年去世(此時羅貝爾“短襪”大約12歲)。埃貝爾二世沒有子嗣,他的姑姑曼恩的比歐塔與姑父韋克桑伯爵戈蒂埃三世接任了曼恩伯國,但在1063年就神秘死亡,可能是被諾曼底公爵威廉毒死的。隨后威廉以兒子羅貝爾“短襪”與埃貝爾二世的妹妹瑪格麗特訂過婚為由讓羅貝爾“短襪”成為了曼恩伯爵,將曼恩伯國置于諾曼底公國的控制之下。直到1069年,勒芒的市民與一些曼恩貴族發(fā)動了反抗諾曼人的起義。他們在趕走諾曼人后,請曼恩伯爵埃貝爾一世的另一個女兒杰桑德(Gersenda)與米蘭藩侯阿爾伯特.阿佐二世(Albert Azzo II, Margrave of Milan)所生的兒子于格(Hugh V, Count of Maine)來擔(dān)任曼恩伯爵于格五世。但曼恩貴族們對無能的于格五世非常不滿意,于格五世也在1093年將曼恩伯國賣給了曼恩伯爵埃貝爾一世的又一個女兒保勒(Paula)與讓.德.拉弗萊什(Jean de la Flèche)所生的兒子以利(Elias I, Count of Maine)。1098年2月,曼恩伯爵以利一世開始與想要奪取曼恩伯國的征服者威廉的兒子英格蘭國王紅色威廉二世(William Rufus)交戰(zhàn),在1098年4月28日以利一世被抓,安茹伯爵富爾克四世(Fulk IV, Count of Anjou, 他的兒子若弗魯瓦(安茹伯爵若弗魯瓦四世“戰(zhàn)錘”(Geoffrey IV, Count of Anjou))與曼恩伯爵以利一世的女兒埃門加德(Eremburga of Maine, 時年大約一歲多, 后來她嫁給了富爾克四世的另一個兒子安茹伯爵富爾克五世(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訂婚)率軍進(jìn)入了勒芒。紅色威廉二世在與富爾克四世交手后達(dá)成了和平協(xié)議,曼恩伯爵以利一世被釋放,但紅色威廉二世依舊掌控著曼恩伯國。以利一世于1099年再次與紅色威廉二世爆發(fā)沖突,試圖奪取勒芒,但雙方陷入了僵持。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紅色威廉二世在打獵時意外被殺,曼恩伯爵以利一世與安茹伯爵富爾克四世一起奪回了勒芒并趕走了諾曼人。征服者威廉的四子亨利一世繼任英格蘭國王,威廉的長子諾曼底公爵羅貝爾“短襪”不久后從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回來,曼恩伯爵以利一世則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聯(lián)手對付想要推翻弟弟的諾曼底公爵羅貝爾“短襪”。亨利一世與以利一世的合作使得諾曼底家族終于放棄了對曼恩伯國的宣稱。以利一世于1110年去世后由他的女兒曼恩的埃門加德繼承曼恩伯國,埃門加德的丈夫安茹伯爵富爾克五世(后來的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成為曼恩伯爵,曼恩伯國從此并入了安茹伯爵的控制之下。而被毒殺的韋克桑伯爵戈蒂埃三世的父親是韋克桑伯爵芒特的德勒(Drogo of Mantes),德勒的父親是瓦盧瓦-韋克桑-亞眠伯爵戈蒂埃二世(Gautier (Walter) II, count of Valois, Vexin and Amiens),戈蒂埃二世在去世后將韋克桑與亞眠伯國留給了長子芒特的德勒,而瓦盧瓦伯國則交給了次子瓦盧瓦伯爵拉爾夫(拉烏爾)三世(Ralph (Raoul) III of Valois),拉爾夫三世去世后他的兒子拉爾夫(拉烏爾)四世(Ralph (Raoul) IV of Valois)成為了瓦盧瓦伯爵。韋克桑伯爵戈蒂埃三世去世后,瓦盧瓦的拉爾夫四世繼承了他的韋克桑與亞眠伯國。在拉爾夫四世獲得韋克桑伯國后,諾曼底公爵威廉派于格.德.大梅尼爾(Hugh de Grandmesnil)駐守在新馬爾謝(Neuf-Marché)的城堡來防備拉爾夫四世。拉爾夫四世與于格.德.大梅尼爾爆發(fā)了數(shù)次沖突,拉爾夫四世在一次交戰(zhàn)中將于格的軍隊擊潰。后來諾曼底公爵威廉為了即將進(jìn)行的對英格蘭的征服而向拉爾夫四世示好,拉爾夫四世還將他的兒子西蒙.德.克雷皮(Simon de Crépy)送到了諾曼底公國的宮廷中,進(jìn)一步改善了瓦盧瓦-韋克桑-亞眠伯國與諾曼底公國的關(guān)系。順便一提,被毒死的韋克桑伯爵戈蒂埃三世的母親戈德吉芙(Godgifu)是英格蘭國王決策無方者埃塞爾雷德(?thelred the Unready)與他的第二任妻子諾曼底的?,?Emma of Normandy)所生的女兒。
1066年12月11日,布列塔尼公爵科南二世(Conan II, Duke of Brittany)在進(jìn)攻安茹伯國的貢捷堡(Chateau-Gontier)時,可能是用穿戴著被下毒的手套的手擦嘴而被毒死。兇手很可能是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因為威廉要求他幫助自己出兵英格蘭而遭到了拒絕,他認(rèn)為科南二世對自己的諾曼底公國造成了威脅??颇隙罌]有子嗣,他的妹妹哈維斯(Hawise, Duchess of Brittany)成為了布列塔尼女公爵,而妹夫霍爾二世(Ho?l II, Duke of Brittany)也就成為了布列塔尼公爵,霍爾二世原先是科努瓦耶伯爵(Count of Cornouaille)(被稱為霍爾五世),他因此開創(chuàng)了布列塔尼公國的科努瓦耶王朝。哈維斯與霍爾二世夫婦的婚姻使布列塔尼內(nèi)部進(jìn)行了聯(lián)合,以避免征服者威廉對布列塔尼施加影響。
1072年10月7日,卡斯蒂利亞,加利西亞與萊昂國王桑喬二世(Sancho II, King of Castile, Galicia and León)
在薩莫拉(Zamora)城外被假意投靠他的薩莫拉城貴族維利多.阿道勒佛(Vellido Adolfo)謀殺。桑喬二世是卡斯蒂利亞與萊昂國王費(fèi)迪南德一世(Ferdinand I of León and Castile)的長子,在費(fèi)迪南德一世于1065年12月24日去世后分到了卡斯蒂利亞王國。桑喬二世于1071年和二弟萊昂國王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 of León and Castile)一起平分了三弟加利西亞國王加西亞二世(García II of Galicia)的加利西亞王國,又于1072年擊敗二弟阿方索六世,在1072年1月12日加冕為萊昂國王。同年他拿下了妹妹埃爾比拉(Elvira)的托羅城(Toro)并開始進(jìn)攻大姐烏拉卡(Urraca of Zamora)的薩莫拉城。薩莫拉是一座堅城,桑喬二世的圍攻進(jìn)展很慢,最終被假意投靠的薩莫拉城的貴族維利多.阿道勒佛殺死。桑喬二世被謀殺后,維利多.阿道勒佛被桑喬二世的屬下熙德(El Cid)追趕著,從一座如今被稱為“叛徒之門”(Portillo del Traidor)的城門逃入了薩莫拉城內(nèi)??ㄋ沟倮麃喌馁F族們懷疑是烏拉卡與阿方索六世指使了這次謀殺,但沒有了桑喬二世他們便沒法攻下薩莫拉城。他們想以決斗審判的方式來決定薩莫拉城是否有罪,但決斗的結(jié)果是平手。最終逃到托萊多泰法國的阿方索六世回來成為了萊昂與卡斯蒂利亞的國王。
1076年2月27日,下洛林公爵駝背戈弗雷四世(Godfrey the Hunchback)在幫助烏德勒支主教對抗荷蘭伯爵德克五世(Dirk V, Count of Holland)與其攝政佛蘭德斯伯爵弗里西亞的羅貝爾一世(Robert the Frisian)時,于荷蘭的弗拉爾丁恩(Vlaardingen)據(jù)說是在解手時被人用長矛刺死。駝背戈弗雷四世在敘任權(quán)斗爭中站到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 Holy Roman Emperor)一邊,他曾在1076年1月的沃爾姆斯會議(Synod of Worms)上指控與自己分居多年,遠(yuǎn)在意大利的妻子托斯卡納女藩侯瑪?shù)贍栠_(dá)(Matilda of Tuscany)與教宗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有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因此瑪?shù)贍栠_(dá)被懷疑指使人謀殺了駝背戈弗雷四世,但沃爾姆斯會議的消息花了三個月才傳到教宗本人耳中,因此瑪?shù)贍栠_(dá)不可能那么早就獲知了會議的消息。駝背戈弗雷四世更有可能是被他身邊的敵人所謀殺的。駝背戈弗雷曾指定他的外甥,現(xiàn)年大概十五六歲的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繼任他的下洛林公國,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讓自己的兒子,時年一歲多的康拉德(后來的意大利國王康拉德二世(Conrad II of Italy))繼任了下洛林公爵的頭銜,直到1087年康拉德加冕為德國人的國王后亨利四世才將下洛林公爵的頭銜交給布永的戈弗雷。而駝背戈弗雷四世的妻子托斯卡納女藩侯瑪?shù)贍栠_(dá)為了自己在洛塔林吉亞的領(lǐng)地與布永的戈弗雷發(fā)生了沖突,這也使得瑪?shù)贍栠_(dá)沒有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前往耶路撒冷,因為布永的戈弗雷是這次十字軍東征的領(lǐng)導(dǎo)人之一。
1076年6月4日,潘普洛納國王桑喬四世(Sancho IV of Pamplona)在富內(nèi)斯(Funes)附近的佩尼亞倫(Pe?alén)打獵時被他的弟弟穆里尤(Murillo)與阿貢西尤(Agoncillo)領(lǐng)主拉蒙.加爾塞斯“弒兄者”(Ramón Garcés el Fratricida)與妹妹耶克達(dá)(Yéqueda)領(lǐng)主夫人艾爾梅辛達(dá)(Ermesinda)設(shè)計逼下了懸崖。拉蒙.加爾塞斯后來逃到了薩拉戈薩泰法國,阿拉貢國王桑喬.拉米雷斯(Sancho Ramírez)(桑喬四世與桑喬.拉米雷斯都是潘普洛納國王兼阿拉貢伯爵桑喬三世(Sancho III of Pamplona)的孫子)宣布自己為潘普洛納國王。
1082年12月5日,巴塞羅那伯爵拉蒙.貝倫格爾二世“黃發(fā)”(Ramon Berenguer II the Towhead, Count of Barcelona)在圣菲利烏德烏夏列烏(Sant Feliu de Buixalleu)的森林中打獵時被謀殺,幕后黑手是他的孿生兄弟,與他共治巴塞羅那伯國的巴塞羅那伯爵貝倫格爾.拉蒙二世“弒兄者”(Berenguer Ramon II "the Fratricide", Count of Barcelona)。加泰羅尼亞的貴族們因這次謀殺而與貝倫格爾.拉蒙二世進(jìn)行斗爭,最終貝倫格爾.拉蒙二世同意自己退位并以攝政的身份來代替拉蒙.貝倫格爾二世的兒子拉蒙.貝倫格爾三世統(tǒng)治巴塞羅那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