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毒素與白細胞介素-1
內毒素引起發(fā)熱反應的作用機理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誘生內原性熱原(endogeneons pyrogens,EPS)所起的間接作用。 目前已知EPS主要有三類,即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asis factor,TNF)、白細胞介素- 1(interlenkin 1,1L-1)、β2-干擾素(interonB2,IFN-Bz)。
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1979年在第二屆國際淋巴因子研討會上提出的,意為由各種白細胞產(chǎn)生的、能介導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細胞因子。
IL-1基因家族有三位成員:IL-1α、IL-1β和IL-1受體拮抗劑(interleukin-1 receptor?antagonist,IL-1Ra或IL-1γ)。IL-1是由多種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多方面生物學功能的細胞因子,在調節(jié)宿主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中有重要作用。IL-1α和IL-1β是IL-1受體的激動劑,而IL-1Ra則是IL-1受體的拮抗劑。

從IL-1基因的內含子和外顯子的結構上可以看出三者來源于同一個祖先,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xiàn)GF)具有顯著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缺乏信號肽,其三維空間結構全為β折疊。IL-1α和IL-1β都是以前體形式合成,缺乏前導序列(leader sequence)。每個前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000,經(jīng)過特異性的蛋白酶加工成為成熟的IL-1α或IL-1β。IL-1Ra具有信號肽,容易轉運到細胞外,成為分泌型IL-1受體拮抗劑(secreted IL-1Ra,sIL-1Ra)。
IL-1R有兩種形式,Ⅰ型受體(type I lL-1 receptor,IL-1R Ⅰ)能夠轉導信號,Ⅰ型受體(type 1 IL-1 receptor,IL-1RⅠ)能結合IL-1但不轉導信號,是IL-1β的接受器,也稱為誘騙受體。人的IL-1α和?IL-1β具有26%的同源性。IL-1同IL-1RⅠ結合后再與IL-1RAcP(IL-1R accessory protein)進行高親和力的結合,只有這樣才可引發(fā)信號效應。胞外的可溶性IL-1RⅠ以及IL-1R Ⅰ作為天然緩沖劑能夠結合IL-1α、IL-1β或IL-Ra。同時其他一些細胞因子也對IL-1的生成和活性發(fā)揮負性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