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簽2022.10.12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吏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 ? ? ? 不是誰少誰多,而是評判的角度/觀察的層面不同:“長生殿”經過《長恨歌》、《長恨歌傳》-《梧桐雨》-《長生殿》等文學作品的世代流傳累積,已經固化為中華民族(主要是漢民族)歌頌凄美愛情的傳統(tǒng)符號之一了(請忽略公公和兒媳婦的部分,也不得不說唐王朝的開放);“石壕吏”卻是所謂封建貴族階級/文人士大夫心系民間疾苦的典范。“長生殿”的淚為愛而流,向內觀照;“石壕吏”里敘述的夫妻之淚則很難說是男女間的離愁別緒,它更多是外向的,是對時事的哀嘆無奈(這里其實主要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而非作品中人物的角度,當然它們有重合的地方)——于內于外,皆是人間至情。
? ? ? ?從這句詩來看,在上位者,想看到ta所建立/相信的秩序中處在低位者的真實生存狀況,是十分困難的。就比如(我不知道為什么在網絡評論區(qū)會流行起來的)晉惠帝一句“何不食肉糜”(這句一直被我戲看作是八王之亂的開端,然而從高中到現在,我都沒有理清那八位司馬x究竟在干什么),可謂統(tǒng)治者高高在上不問百姓生死的典型??扇绻悴恢睦锫爜砹诉@句,便跟著別人一同嗤笑,不過也落得個惠帝同款“為何說‘何不食肉糜’”而已。據說司馬衷(惠帝)天生智力低下,不長的人生都為其外公、妻子著名的賈南風以及其他司馬操縱(更別說東漢式微后長年社會動蕩對統(tǒng)治者身心的考驗〈籠統(tǒng)了〉),他聽說百姓無糧可食,問一句“何不食肉糜”,大約不是一句可笑,一聲可悲,一罵無知可以簡單評價了。
? ? ? ? 可以堅持自己的角度和觀點,但不可一直只從一個層面看事情罷。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