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為道之基石,修行之中的法脈
很多剛剛?cè)腴T修行的弟子,在練功中很容易心思不定,心意不專,一般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練功的時候老想著各種功能、功境快快出現(xiàn)。比如練青龍劍的時候就想著能早點看到青龍神顯像,修金光的時候就想早點見光。抱了這種希冀貪求功境的心去練功,一心多用,那么在站樁打坐中就很難一心一意,心靜不下來,容易心浮氣躁。
卻不知金光也是本性光明,心已然蒙塵,光明又如何會顯現(xiàn)出來呢?必須一心一意地進行修持,忘掉功境,種種功境方能不求而自得。越是去刻意追求,反倒越不出現(xiàn)。

在修煉階段,常常起飄浮心。所謂漂浮心,就是今天練練這個功,過幾天又打坐練練那個功。過段日子,又聽說某某大師在傳授某某道法,于是心癢了,又跑去參加面授。不是說不能參學(xué)其他道法,歷來很多祖師修煉到一定階段,都尋師訪友,游學(xué)參學(xué)。
但這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把自己所學(xué)的這一門已經(jīng)學(xué)得很精深的時候才有必要去參學(xué)其他道法。否則今天在這個小學(xué)里面讀幾天書,明天又跑到另外一所小學(xué),這樣下去,讀十幾年下來也還是小學(xué)生。
可偏偏這種人很多,經(jīng)常到處學(xué)法,卻又沒有一門可以堅持下去,一山還望一山高,不停地改練其他多種功法,但沒有一種功法能堅持下去,練了不到幾天,就開始懷疑功法是否有效果,但是看到別人又練得那么好,舍棄又覺得可惜。

疑心常常起,信心總不堅,即使拜了師,也和師父不親近,心也不在師父這里,師父的話也聽不進,對師父的指導(dǎo)也不以為然。這種人對于練功也好,拜師也好,有點圖新鮮感,新鮮感一過就覺得索然無味,一門心思又想著再去哪里拜師學(xué)功法。
就這樣心思漂浮不定,到最后自然什么都沒有修出來??傊约簺]有主見,不聽師父的話,總聽別人三言兩語斷章取義,別人說什么他信什么,有人說這功法不好,他就覺得不好,人家說這么練不行,他也覺得不行,這樣下去,就是練十年還是沒有一點進展的。

更有人自己搜集了十多種功法,卻不知道練哪種好,仍然還在網(wǎng)上繼續(xù)搜尋其他功法,但一個都沒練過,始終還是在門外觀望。就這樣一天天地浪費著時間,空虛、迷茫之下心又開始急燥,于是開始尋找各種修真的道法群加入,不停地在一些修真論壇注冊發(fā)言,希望能夠在網(wǎng)上遇上明師傳他真法。
對此,只能說想得太簡單了。這種人的心態(tài),首先就不像一個具備虔誠信仰的修行人。以這種廣撒網(wǎng)的心態(tài)去尋師,這本來就錯了。這種人就算能遇到真師,也不知尊師、重道,到最后只能把緣分生生錯過。
在尋師之前,必須先好好地修自己的德行,德為道之基石,先好好地在紅塵中修心,把人道這一方面先做好,在生活中能一點點地培養(yǎng)自己對大道的信仰,對師道的恭敬,只有這樣,才不會錯過真師。
因為若是具備了這種德行,試問哪位真師會不喜歡?而若只是到處拜碼頭,四處學(xué)功法,學(xué)了又不練,師言聽不進,這種人,最終只能淪為修行圈內(nèi)的老油條,縱然追求到老,遍訪名師,最終也只是徒勞無功,一無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