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尋芳》,駱世錚先生的又一部佳作出版了!

駱世錚先生的又一部佳作《金陵尋芳》業(yè)已殺青,即將付梓,作為摯友的我,深感欽佩,并致以誠摯祝賀!
?

駱先生秉賦聰慧。5歲即啟蒙上學(xué),15歲即考上高中。臨近高中畢業(yè)時,卻因生病未能參加高考。后因國家急需外語教育人才,決定從高考落榜生中再組織一次考試,以選拔師范生。高中母校鑒于他成績優(yōu)秀,遂推薦他參加了這次考試,有幸被南京市師專英語專業(yè)錄取,此時,他才17歲。讀了兩年師專,于1965年畢業(yè),分配到南京13中任教。1966年,10年內(nèi)亂爆發(fā),外語成了“崇洋媚外”學(xué)科,他被迫改行,先后教過語文、數(shù)學(xué)、政治等學(xué)科。1976年,他30歲,始進修感興趣的物理學(xué)科,幾年后,獲物理專業(yè)大專文憑,并固定為物理學(xué)科教師。
駱先生業(yè)務(wù)嫻熟,責(zé)任感強,教書育人成績突出,很快在教師中脫穎而出,被提拔到領(lǐng)導(dǎo)崗位,先后任中學(xué)校長、南京市區(qū)廣播電視大學(xué)校長等職。
2006年,駱先生從工作崗位上退休。退休,對一般人來說,是養(yǎng)老、享清福的歲月,而對駱先生來說,卻煥發(fā)出人生的“第二春”。此時,潛伏在他細胞深處的對文學(xué)的熱愛被激發(fā)出來,因工作繁忙而被壓抑在骨髓里的對人文的興趣、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關(guān)注、對寫作的鐘愛被熱烈地喚醒,他終于獲得閑暇,端坐在電腦前,手敲鍵盤,把寫作當(dāng)作他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于是美文佳作從電腦屏幕上汩汩流出,他的寫作才能如冰雪融化露出美麗的山的肌膚一般顯現(xiàn)出來。退休十多年來,他已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散文、游記數(shù)十篇,出版《柳絲細雨》《金陵拾翠》文學(xué)專著兩部,連同即將問世的《金陵尋芳》,自他手在電腦上敲出去的作品文字已達50多萬字。
?


?
駱先生出生于上海,5歲即隨父母遷徙于南京,以后定居于此。南京的水土養(yǎng)育了他,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豐厚的歷史文化滋養(yǎng)了他,使他深深地眷戀著這方土地,激發(fā)他興趣盎然地發(fā)掘這方土地上深埋著的歷史奧秘,他孜孜不倦地撿拾起被時光長河沖刷掩藏的歷史碎片加以審視,他執(zhí)著地從古典秘籍、斷簡遺編中尋找被忽略的南京人文歷史的蹤跡。于是,由近100篇短文組成的油墨噴香的《金陵尋芳》擺上我們的案頭。
?

翻開《金陵尋芳》,眾多歷史事件撩開它神秘的面紗,清晰地顯露出它的本來面目;眾多歷史人物裹挾著逝去的歲月的風(fēng)塵,紛至沓來,訴說著自己的興衰際遇、禍福沉浮;眾多歷史謎團,雖不能一一破解,卻也提供線索,讓讀者見仁見智、自行判斷。打開本書,猶如打開南京歷史的百寶箱,琳瑯滿目,精彩紛呈。
然而,我覺得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寫了南京歷史上一個個真實的人,寫出了真實的人性。這些人或忠或奸,或善或惡,或美或丑,或智或愚,都是歷史上真實的存在。而人性又是復(fù)雜的,體現(xiàn)在一個人身上,并不都是非白即黑,非黑即白,人往往是善與惡、美與丑、智與愚的綜合體。正因為人性的復(fù)雜性,才造成人類個體的命運千差萬別,造成歷史事件的復(fù)雜性,使得歷史的進程或加速,或遲滯,從而使歷史長河放射出五彩繽紛、光怪陸離的奇幻波光。
讓我們看看書中的一些人物吧。
南朝梁代的開國皇帝蕭衍稱帝后,勤于政務(wù),革除積弊,延攬人才,使政局穩(wěn)定,國庫充盈。他篤信佛教,不食葷腥,即使重大祭祀和宴會也禁止吃肉。他不飲酒,不聽音樂,不近女色,稱得上是最儉樸的皇帝。然而后來卻沉溺佛教,怠于政事。他花費大量公款,興建佛寺,更為荒唐的是,他竟突發(fā)奇想,舍身于佛,甘為寺奴。為了讓他回宮,群臣只好籌錢,將他“贖”回。最后,梁武帝蕭衍被叛軍侯景部圍困在臺城,憂憤、饑渴而死。蕭衍此人智歟,愚歟?善歟,惡歟?
后唐的宰相孫晟生活奢靡。他吃飯不用桌子,而是在侍女中間挑選姿色超群者數(shù)人,令她們每人端著一只盤子,圍成圓圈,他自己則坐在當(dāng)中,邊吃飯喝酒,邊欣賞美女。吃到高興處,還賞賜美女們吃上一口。這就是“美女肉臺”典故的由來??删褪沁@位宰相,當(dāng)赴后周議和時,因故遭到后周國主世宗的責(zé)難、訓(xùn)斥。孫晟自知難以脫身,只求速死。他神色怡然,向著金陵方向叩拜道:“臣惟以死報國爾!”自盡而亡。孫晟此人善歟,惡歟?美歟,丑歟?
明朝的曾秉正因清正廉潔、善于勸諫而深得皇帝朱元璋的信任,從九品學(xué)正升為正三品通政司正使,可謂官運亨通。但也遭到某些人的嫉恨、誣蔑,再加上他后來恃才傲物,不再謹慎,終被皇帝所厭惡,被削職為民。這也罷了,誰知他欲返回老家,卻沒有路費,竟然賣掉自己4歲的女兒以作川資。此種喪失天良的行為被群臣告發(fā),皇帝震怒,判他閹割之刑。原先的賢臣做了不恥之事,犯了重罪,下場可悲。曾秉正的命運緣何如此?曾秉正善人焉,惡人焉?
歷史上著名的清官、明朝的海瑞,只因男仆給自己5歲的女兒一塊餅吃,居然狠下心來,把女兒活活餓死。何也?海瑞認為她違反了“男女授受不親”的“行為規(guī)范”,應(yīng)該處死。海瑞善人焉,惡人焉?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講了很多生動的故事,也不乏精彩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不多,有的只是三言兩語,卻發(fā)人深省,啟發(fā)人思考,給人以回味,表現(xiàn)出駱先生的深沉、睿智與練達。
書中披露,南京歷史上有兩個人的墳?zāi)古粤⒘藷o字碑,一個是東晉的謝安,一個是宋朝的秦檜。這兩個人死后為何碑上無字?駱先生解釋道,據(jù)胡適先生的族叔胡祥翰所編撰的《金陵勝跡志》載:“謝太傅(謝安)墓文無敢作者,秦檜碑文無肯作者?!痹瓉硎侵x安的碑文無人敢寫,秦檜的碑文無人肯寫。在分別簡述兩人立碑的過程之后,駱先生評論道:“其實,任何人的碑文不過是一家之言或一時之說,真正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是在老百姓心中立的碑?!贝嗽u論言簡意賅,令人回味無窮。
書中還講到一個人,是明朝的何棟如。此人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卻命運多舛,兩次含冤坐牢。他坐的牢是錦衣衛(wèi)陷害忠良的場所,斷筋折骨等殘酷折磨自不必說,能活著出來的人幾乎沒有。他第二次坐牢是受魏忠賢迫害。魏忠賢的黨羽對他濫施酷刑,百般折磨,他寧死不屈,最后被發(fā)配滁陽(今安徽滁州)。后魏忠賢倒臺,他被平反昭雪,回到故鄉(xiāng)南京,授徒講學(xué),直至終老。故事結(jié)尾,駱先生寫道:“大難臨頭有時是難以避免的?!庥隹嚯y時所迸發(fā)出的堅定勇敢的人性亮光,是最具感染力,最能鼓舞人心的。被稱頌的從來都不是苦難本身,而是與苦難抗?fàn)幩挸龅囊庵?、在苦難中忍耐時所得到的領(lǐng)悟,以及走出艱難的暗沼后的浴火重生?!边@番評論多么富有哲理,多么勵志!
上文提到的曾秉正,他原是一名清官,下場卻不妙。駱老先生評論道:“做一個清官是由先天稟賦和后天修養(yǎng)所決定的,……能做好清官真是一門大學(xué)問?。 弊龊们骞龠€是“一門大學(xué)問”,莫非這里有什么“玄機”?駱先生的評論包涵著怎樣的人生況味,值得我們?nèi)ニ伎?,去探索?/span>
書中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太平天國時期,有一秀才在南京清涼寺與老僧閑聊,幾個太平軍士兵突然闖進來。因為太平軍與清朝的官吏和文人作對,老僧怕秀才吃虧,為他“打掩護”說,“他是我們寺廟掏大糞的?!闭l知秀才不領(lǐng)情,朗聲道:“我不是掏大糞的,我是大清的秀才汪星垣!”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一個士兵小頭目看秀才相貌堂堂,膽識過人,就鼓動他參加太平軍,好謀取榮華富貴。秀才不但不從,還大罵太平軍,結(jié)果惹惱對方,終于被殺。駱先生講完這個故事后評論道:“大難來臨之際,生命和尊嚴,孰輕孰重?這是人世間扯不斷理還亂的話題?!蔽恼碌酱岁┤欢?,留下余音裊裊。我想,讀到這幾句評論的人都會思考:這秀才死得值得不值得?
綜上所述,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的南京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書,而且可以作為青少年為人處世的參考書。
?
駱世錚先生所學(xué)是外語專業(yè)、物理專業(yè),而其人生最炫目的成就卻在歷史專業(yè)、中文專業(yè)上,可見他博學(xué)多才,也可見他在歷史專業(yè)、中文專業(yè)上所下的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硬功夫。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希望駱先生保重身體,勞逸結(jié)合;祝愿駱先生在有生之年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同時進一步充實南京這座古城的文化寶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胡國富
(中學(xué)校長、書記、高級語文教師,資深方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