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自以為是,學會善待自己

《阿甘正傳》里說:
“一個人心智的成熟,就是逐漸剔除自己的過程,
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對自己不重要的,
而后做一個簡單的人?!?/p>
所謂的簡單,
是人到中年歷經(jīng)風霜后的清醒,
更是走過半生領悟到的人生真諦。
人到中年,進退兩難的年紀,
在雞飛狗跳的生活中慢走,
在人情冷暖的關系中看透:
別自作多情,
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對一個人太好,你就輸了。
知乎上有個話題是:為什么我們總是會輸給人性?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我以為?!?/p>
短短三個字卻說透了人性的弱點。
我以為只要付出真心,就會得到回應;
我以為只要待人善良,就能收獲善意;
我以為凡事對人大度,就會得到感恩。
然而,
現(xiàn)實卻給我當頭棒喝,讓我明白:
有些人不僅會拿走你的一切,還會覺得理所當然;
有的人不僅會辜負你的真心,還會覺得一文不值。
這世上,永遠別對一個人太好,
過度的付出,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沒有過度的歡喜,就不會有極度的悲傷。
守好自己的初心,把精力留給值得的人,
如此,才不會辜負自己的滿腔熱忱。
不要討好一個不愛你的人。
古人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p>
凡事過猶不及,懂得適可而止,及時止損,
是成年人頂級的自律。

學會與自己和解,接納自己的不平凡。
有時候,我們總是煩躁憂愁,
多是對一些事情不甘心,難以釋懷。
有些人、有些事,也許注定只是人生旅程的一段插曲。
是為了讓我們善待自己,懂得及時止損,學會享受生活。
降低對別人的期待。
有句話說:“我慢慢明白了為什么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jié)果?!?/p>
這世上有很多難以掌控的事,期望值越高,失望就會越大。
不要高估了任何一段關系,
也不要高估了人心的善惡。
不高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
也不要期待別人對你另眼相待。
凡事順其自然,才不會感到失落和難堪。
管好自己,不要自作多情。
有人說:“這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p>
人到中年,三五老友,家人常伴,平安健康,已是萬幸。
不要插手別人的事,不要指點別人的生活,
更不要打擾別人的幸福。

中年以后,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自以為是。
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p>
認識別人是一種遠見,認清自己才是最頂級的聰明。
人生不過三萬五千天,屈指可數(shù)。
在不長的余生里,對自己好一點,無法重來的一生,
別錯付他人,也別辜負自己。
中年以后,放下無謂的糾纏,懂得及時止損。
別自作多情,學會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