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園游記:探古訪今,唯有暗香動人
寧德有梅園,炎炎夏日,青梅壓枝,令人不由想起冬梅之寒香!
去年游南漈山梅園,記憶猶存。幾十株臘梅在寒風(fēng)中吐蕾綻放,縱橫交錯的枝干上,綴滿小巧玲瓏的花朵和可愛鮮嫩的花苞,有白的、粉的、紅的,俏麗明媚,浪漫十足。

為何在這四季青翠的南漈山上獨辟一片梅林呢?是梅花易于生存,還是人們喜愛這高潔品高的梅呢?
緊挨梅園不遠(yuǎn)處矗立著一尊眉宇軒昂、氣度不凡的陸游塑像,讓我找到了答案。

陸游,這位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曾任寧德縣主簿一年,任期不長,然有善政,百姓愛戴。寧德人民并沒有忘記他,在上個世紀(jì)80年代建造南漈風(fēng)景區(qū)時為他立像。因陸游酷愛梅花,故為其辟園植梅,以表達(dá)人們對他的敬思。
此刻,這位大詩人正默默注視著這片梅林,若有所思,似乎在醞釀著一首絕妙的詠梅詩。

一生傲骨冰潔的陸游,十分熱愛梅花,更以梅言志。梅花未開,他尋梅、探梅。梅花凌霜傲雪,凜然怒放,他觀梅、賞梅?;蜓┲谢蜓┖螅阚E踏遍梅開處。
在詩人心中,“雪虐風(fēng)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的梅花清幽脫俗,凜然不屈,不與群芳爭春,不以無人而不芳。梅品自高,在眾名花之上。他對梅花情有獨鐘,追求人如花品,以梅為鏡。
詩人以梅自喻或自勉,抒懷詠志,150余首詠梅詩詞寫盡梅花墨亦香,他筆下的梅風(fēng)姿,情趣各異。一首《卜算子·詠梅》成為千古絕唱,它是詩人的心聲告白,更是人生之寫照。
面對家國破碎,陸游堅持抗金復(fù)國,卻仕途坎坷,報國無門,屢遭排斥打擊。但是,他矢志不渝,就像扎根在荒僻郊外的孤梅,在困苦中傲然綻放,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或許只有梅花才能彰顯他鐵骨錚錚的人生。他唯有將滿腔悲憤和赤子真心浸透在詩詞里。
滿身“英雄本色”的陸游并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孤膽男兒,他也有柔情愛意。這位大詩人不僅愛梅成癡,還是個癡情郎。他與唐婉的愛情,相知相惜,卻不能相守??上Я诉@對有情人,恰似“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對于陸游,梅花的傲骨冰心是詩人的精神寄托,而梅花的婀娜多姿又是他對愛情的無限遐思。梅花雖草木無情,但世間冷暖唯有自知,此時的“陸游”與這片梅園朝夕相伴,內(nèi)心或許會寬慰不少吧。
作為佛弟子,我不僅喜歡陸游的詠梅詩,也喜愛南無羌佛的梅花圖。佛陀一幅《老樹》,脫盡人間凡俗煙火之氣,把梅花傲骨不凡的境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行云流水般的生動氣韻貫穿整幅畫作,梅的意境卻在梅花之外,其味悠然不見南山,不愧為圣品佳作,為人們帶來絕佳的藝術(shù)享受。

佛陀無私無我,圣潔光明,為眾生宣說至高佛法,讓眾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諦。通過學(xué)佛修行,可永離無常輪回的苦厄,成就解脫,這是人類之福。
離開梅園前,我來到陸游的塑像旁,合掌為他祝福,并說道:“放翁先生,我知道您也信佛,當(dāng)年您曾夜宿寧德支提古寺,與高僧 ‘共話不知紅燭短,對床空嘆白云深’。然而人生無常,一切皆空,您在那個時代無緣跟隨佛陀學(xué)法。今逢南無羌佛住世,為眾生親說佛法真諦,無論您身在何處,愿能感受到佛陀的無量慈悲……”
道別后,我沿著公園的一條石階小路下山?;赝妨?,猶如一片絢麗燦爛的錦霞,動人心魄。那清雅的暗香,飄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
撰稿:荷恬千雅
編輯: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