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中佳麗”繁殖力超強,受傷就兇性大發(fā),只有中國吃貨能降它?
作者:白小白
非洲草原廣袤無垠,物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上有酷愛吃肉的飛天猛禽禿鷲,下有身居食物鏈頂端的萬獸之王獅子,虎視眈眈監(jiān)視著整個食物鏈的平衡。然而有一個物種卻特立獨行,風情萬種,趁著天敵遭殃大肆繁衍后代,在這片火辣的土地上作惡多端,引發(fā)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人豬大戰(zhàn),這就是人送外號“豬中佳麗”的紅河豬。

非洲紅河豬,又有“豬中美人”之稱,可能是野豬中看起來最美麗的物種。你見到的豬,可能都肥頭大耳,腦滿腸肥,這種野豬卻偏偏貌美如花,嬌小玲瓏——非洲紅河豬是非洲體型最小的豬,也是最美的豬,體長僅1米到1.5米左右,體重在100斤到260斤之間,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從西部、中部到南非北部和馬達加斯加一帶。
紅河豬沒有一寸裸露在外的豬皮,整個身體都被毛發(fā)覆蓋,從頭頂一直延伸到尾骨;背脊上有一條白色的長條紋,面部兩鬢是白色的長毛,眼部周圍也布滿白毛。但既然是最美麗的豬,紅河豬當然不會就點綴點白色這么單調,它們兩個耳尖上還長著一撮細長的黑毛,就像扎著兩根小小的麻花辮。事實上這個妖艷的豬美人,還不止扎辮子這么點兒小心機,它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厭其煩地裝扮自己,毛色從幼年到成年差異極大——幼年時身著棕色和咖啡色條紋相間的皮毛大衣,到了成年品味變高,就開始追求簡約時尚風,除了白色脊毛打底,全身都變成了單一的的赤褐色或橙色,看起來美麗異常。

紅河豬生活在非洲的熱帶雨林、潮濕的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山谷之中,靠近沼澤、河谷和湖畔,常年傍水而居以便隨時入水降溫,也算是一名游泳的好手。紅河豬性喜群居,一般6-10只組成一個小團體,在草叢中掘洞為巢,晝伏夜出,性情極為兇猛。對于吃的紅河豬也是葷素不忌,挺著一張大嘴,用獠牙和前腳在泥地里刨食植物的根莖、水果、雜草、腐肉、昆蟲、農(nóng)作物......
當然,紅河豬最大的愛好是繁衍后代,能吃能睡更能生!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是它們傳宗接代的大好日子,盡情狂歡之后,可以生下3-6頭小豬仔;如果是在圈養(yǎng)條件之下,雌豬則每年可以分娩兩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們的豬場是不是可以考慮引進呢?為讓小豬仔們順利長大,不光豬媽媽用枯葉和草構筑溫暖的巢穴,群體里的每一頭豬都會盡心盡力,提供保護,讓幼崽們茁壯成長。只需18到24個月,小豬仔們就能長大成豬,變得性成熟,開始下一代生命的延續(xù)。


紅河豬種群分布
而小野豬自己,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也是非常的強,而且生性狡猾,遭到襲擊時會用裝死迷惑敵人。掠食者可能就會覺得莫名其妙,正在糾結要不要捂著鼻子將就就餐的時候,紅河豬可能已翻身躍起,以絕對的速度逃之夭夭了。
紅河豬一直受天敵非洲豹的捕食,長久以來一直維持著平衡,從未泛濫成災。然而隨著人類狩獵技術的突飛猛進,非洲豹因為毛色美艷被大量捕殺,數(shù)量急劇減少,生態(tài)平衡被嚴重破壞。對手命歸西天,紅河豬喜笑顏開,沒有了天敵的制約,它們用極強的適應能力、狡猾的逃跑騙術、迅猛的生殖速度、惡毒的破壞攻擊,很快就泛濫成災。它們掘食木薯山藥,破壞農(nóng)作物,甚至連仔豬、山羊、綿羊也不放過,可謂壞事做盡,讓原本就不富足的非洲人民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對付紅河豬,非洲一些地方開始舉辦獵豬大賽,以重獎鼓勵人們獵殺野豬,然而都無濟于事,紅河豬能吃能睡能生還會躲,非洲的專業(yè)獵人也拿它無可奈何。而且狩獵野豬也極為危險,因為它們受傷后會兇性大發(fā),不顧一切地發(fā)動攻擊,令人望而生畏。

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國人申請出戰(zhàn)要遠渡重洋去吃剁椒魚頭!
野山羊在澳大利亞妻妾成群,國人申請組團去吃烤全羊!
這一次,紅河豬在非洲大地橫行霸道,中國吃貨們是不是又想去烤乳豬、灌香腸、腌臘肉了呢?
其實將紅河豬引入中國可能是解決其在非洲泛濫的最好辦法,紅河豬如此強大的生殖能力,一年還能生兩窩,很容易圈養(yǎng)甚至雜交生出更優(yōu)良的品種。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們擁有高精尖的強大技術和人才儲備,不用來養(yǎng)豬真是可惜了,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近年來多個巨頭已掀起了養(yǎng)豬熱,如能把紅河豬引入,可能事半功倍,獲得超高的收益。而一旦國人嘗到紅河豬的美妙味道,很可能就會追根溯源,挺進非洲,追吃原生態(tài)的紅河豬,這時候紅河豬不但泛濫不起來,恐怕還得擔心種群的生存危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