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劇透)簡單且觸手可及的溫暖——《羅小黑戰(zhàn)記》影評

每個人的真情實感都在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之間完整的流露了出來
積蓄著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在最后徹底地爆發(fā)
用真真正正的感情去打動觀眾。
從這點來說,《羅小黑戰(zhàn)記》是成功的
其實一開始,我僅僅是因個人的情懷而去買這張電影票的。畢竟羅小黑原班人馬兩年出一集,一集五分鐘,那么這部電影就是幾十年的……好的總的來說就是期待值并不是很高,完全是為了這五年的陪伴而去看的。而真正看完之后的體驗……就是我接下來所要寫的東西。
劇場版的故事和正作的時間并不相同,因為電影和TV的特性差異,節(jié)奏和主旋律也有很大區(qū)別,所以必須要分開討論。而在此,我想先談談《羅小黑戰(zhàn)記》的作畫這一共同點較多的部分。

在之前的TV版中,主創(chuàng)MTJJ為觀眾們打造了一個極具辨識度的羅小黑戰(zhàn)記——不止在畫風上,還體現(xiàn)在一些也許并不能直接察覺但的確存在的方面——色彩,效果,鏡頭。在色彩方面,《羅小黑戰(zhàn)記》電影在自然和古建筑部分保留了TV版中一貫的內(nèi)斂,并未使用過純度和飽和度極高的顏色,還大量采用了中國的傳統(tǒng)色彩,配合頗具宮崎駿風格的手繪場景,能夠令人滿滿地感受到自然世界那未經(jīng)雕琢的美麗。而城市部分,特別是夜景,則大量運用了明亮、奪人眼球的顏色與精細的CG作畫來描繪人類文明的繁榮與同自然的割裂,也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動畫中的當代中國都市。當然,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物的繪畫方式都從未變過,但卻驚人地能和背景達成統(tǒng)一,這是完美地控制人物與背景詳略關系后才能做到的令人驚嘆的一點。

效果指的則是一些特殊的場景,例如爆炸,煙霧,戰(zhàn)斗技能,建筑破壞等等。值得贊賞的是,《羅小黑戰(zhàn)記》在這方面做得很是不錯,很好地彌補了動作畫面上的一些不足。無論是爆炸的震撼力還是樹界降臨(誤)的恢弘都能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與聲效配合后更是能達到令人震撼的效果(對我說的就是無限的“嗵嗵嗵”),小范圍的建筑破壞也顯得得心應手,但大范圍的破壞(例如大廈倒塌)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部分重點場景的表現(xiàn)原可以更加宏偉,現(xiàn)在看來也還差了點火候,好在這并不足以對觀影體驗造成過大的影響。
運鏡方面則需要額外拎出來說——在TV版中,特別是戰(zhàn)斗或奔跑鏡頭,制作團隊都大量采用了長鏡頭+快速運鏡的方式(從頭到尾不切換鏡頭,靠單一攝像機的跟蹤拍攝與方向運動來表現(xiàn)動作,極具張力),我們所熟知的trigger社也經(jīng)常運用這一點來制作超強動感的運動場面(吉成曜nb?。?。但利用這一手法的代價則是:高速運動的鏡頭帶來了場景和人物的快速運動,更加要命的是大多數(shù)時候這還伴隨著角度的轉(zhuǎn)變。

在此簡單地科普一下,對2D動畫來說,一幅動畫畫面基本上分為兩部分:動作部與背景部。動作部每一幀都會有不同,需要重新繪畫,而背景部則是可以保持不變,只需要畫一次的。我們假設一個對話的場景,二人都沒有多余的運動,僅僅只是說話的話,那么畫面上需要運動的只有五官,那么五官就是運動部,剩下的則是背景部。僅僅靠繪畫多個不同的運動部,保持工作量較大的背景部不變,就能繪制一段畫面。
然后,我們增加一些動態(tài)——男子邊說話邊動手,那么五官,手是動作部,背景部則變少了。再然后,變成了邊跑步邊說話——整個畫面上已經(jīng)沒有了背景部,無論是人還是背景都在運動著,但這還有一個取巧的辦法:直接繪制一個長卷軸式的背景,然后滾動播放,就像DNF或者崩壞2一樣,這樣也能省下一點力。但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種作畫方法,則引入了“旋轉(zhuǎn)”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同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去看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在3D動畫中只需要轉(zhuǎn)一下鏡頭就能實現(xiàn)——畢竟3D模型擺在那,拍哪里都可以。但對于所畫即所視的2D動畫,則意味著毫無取巧的方法,只能一張一張地畫圖,每一張圖沒有任何可以保留的共通點,而且為了保持流暢,這些圖的數(shù)量還一點都不能少——簡單來說,就是狂燒經(jīng)費
在這次的大電影中,這種“作畫爆炸”的鏡頭相比于TV略少了一些——這可以理解,電影中精細的背景與TV中的色塊背景繪制上的難度有著天差地別,更不用說運動起來的難度了。當然,我的意思并不是這次的制作團隊缺錢,而是……不僅有些缺錢,國內(nèi)也的確缺少這樣的人才。當然,就算如此也只是“略少了一些”而已,該有的地方還是全有,那種高速運動著的景物撲面而來又從兩邊分開的震撼力在影院的大屏下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不過作者在轉(zhuǎn)變了部分運鏡方式之后對新方式的處理手法還有些稚嫩,有些地方鏡頭的切換讓人看的有些云里霧里,我也是二刷才看清楚了一些地方的動作邏輯,部分原本應該拉成大遠景的地方也沒有處理好,導致表現(xiàn)力有所欠缺,希望作者在吸取了經(jīng)驗之后能夠改善一下這方面。
除了這三點之外,其他的部分倒是很容易看出。例如畫風的微小變化:雖然大體上依舊保持著TV版的風格,但很多地方也順應劇場版(有了經(jīng)費),做出了一些改變。例如人物的描邊雖然依舊保持圓潤,但卻變細了許多,連帶著人物的細節(jié)也浮現(xiàn)出來了(小黑的貓爪爪),人物眼睛的畫法也變得更加細致,終于不用屈服于鼻孔神教的恐懼了(不)。雖然距離國內(nèi)外頂尖的2D動畫作品依舊有所差距,但這也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也減少了與同樣變得精致的背景的割裂感,與上文所說的詳略關系一起讓整部電影的畫面融為了一個整體。

整體來說,《羅小黑戰(zhàn)記》的作畫絕不是扣分項,與其他有些趨近同化的作品相比,也的確是一大特點。喜歡這種風格、對的上電波的人很適合前去觀看。
隨后,則是關于故事的評論。因為這是篇無劇透評測,所以我就從一些淺層而顯而易見的、不影響觀影體驗的角度來說一些好了。
《羅小黑戰(zhàn)記》的故事依舊保持了TV以來的一貫風格——并非指的是大段的日常中穿插主線這樣的寫法,而是更深層次的、作者所一直想通過羅小黑戰(zhàn)記所傳達的一種使人向善的暖意。作者從未給哪個角色定過性,從未指著他說“這是壞人”“這是好人”,而是將其做的一切以及他做此事的緣由完完整整地展現(xiàn)出來,讓觀眾來判斷。在我看來,這是“兒童向”與“青少年向”動畫最主要的分界點——對于已經(jīng)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已經(jīng)不滿足與被動地接受,而是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眼睛和思想去確定一件事情的真相。《羅小黑戰(zhàn)記》在這一點鐘做的并不是很深,角色形象還依舊有些單薄,但可以看得出作者在這方面的確有做過一些努力。
不過也并不是說,兒童或者帶著兒童的父母就不適合觀看《羅小黑戰(zhàn)記》了。在一系列并不單純的角色之外,作者依舊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純潔至極,如同白紙一般一看就懂的角色——也就是我們的主角,小黑。小黑作為主角,是具有單純的正面性的,所以作為不愿或不能獨立思考的觀眾,只要觀察一名角色對主角小黑的行動就能基本對其有個初步的認識——小黑是善良且無爭的,誰若是欺負他,那么誰就是壞人了。這種對觀眾無微不至的,蔓延到每一個年齡段的關懷,和之前爆火的《哪吒》一樣,是只有主創(chuàng)們用心“磨”出來的作品中才會有的。
除了人物之外,作者的溫暖也表現(xiàn)在作品的立意上,這一點有關劇情,不便多說,只能說:《羅小黑戰(zhàn)記》的作品立意之一來自于沖突,人與自然,妖怪與人,妖怪與妖怪的沖突。這種沖突是多樣化的、廣泛適用的。若是你將其代入到現(xiàn)實中,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我們現(xiàn)實中正在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是如此的相似,從這種角度來說,這部電影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當然,電影中也只是描述了這種沖突的存在與由其引發(fā)的一系列事件,重點在后者,而前者則并沒有給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倒不能說這是缺點,只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這部作品是重視故事高于理念的。故事中的角色沒有一個是雄辯的——換句話說,并沒有脫離故事而大量輸出觀念的橋段,大家都在為了在故事中的“目的”和“動機”所努力著,純粹且易懂,邏輯也能夠自洽??恐@樣的手法,它也的確講好了一個故事,雖然體量不大,但勝在完整。從這點來說,《羅小黑戰(zhàn)記》的大故事是成功的。

除卻上面這些大的沖突,故事的還有一部分則是感情方面,也就是立意之二。作者在感情方面的描寫非常細致。思鄉(xiāng)、相處,雖然整體的情感并不復雜,但每個人物的真情實感都在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之間完整的流露了出來,感情發(fā)展,心扉的展開并不突兀,自然且能夠令人引起共鳴(想起養(yǎng)貓的感覺bu)。如果說上面的大故事部分是令人震撼,那么這里的感情部分則是觸碰到了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那一塊,積蓄著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在最后徹底地爆發(fā),用真真正正的感情去打動觀眾。
故事中的世界觀構(gòu)建也是值得人說道的一點。故事的年代發(fā)生在現(xiàn)代,但卻不同于現(xiàn)實,妖精的存在、妖精與人類的關系、夾縫中誕生的組織、人們所具有的神奇力量、二者融合后的文明,這一切的一切都能讓人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卻又超脫于現(xiàn)實??匆娪捌幸患衿娴氖虑椴豢伤甲h的事就發(fā)生在自己司空見慣的場景中,看見一件件自己熟悉的事物在另一個世界中不同的表現(xiàn),一定也會有些不同的感觸吧。此處有些遺憾的則是,也許是礙于篇幅或整體故事結(jié)構(gòu)的原因,有些很有意思的關系并沒有徹底展開,部分設定光看電影也會讓人有些懵(會館)。聽聞大電影計劃是拍兩部,那么我就提前前前前期待能在大電影2中看見更加精彩的妖靈世界了。
電影前半部分的節(jié)奏對于習慣了用大量對話傳達信息的觀眾有些偏慢,很多東西都隱藏在行為或場景中,但作者們似乎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前半部分的對話里安排了密集的笑點,來幫助觀眾在避免無趣的同時又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理解重要的設定。這是一個很巧妙的手法,但對于無法get到其中笑點的觀眾,也許前半部分會過得比較慢吧。

恢弘且多沖突的大主線,細膩而真實的心路歷程,將這樣的兩股故事放入一個精致的世界中,以恰當?shù)墓?jié)奏糅合交織在一起,是無解的電影編劇成功之法——在這點上,《羅小黑戰(zhàn)記》的表現(xiàn)可以用優(yōu)良來形容。不客氣地說,正是因為被這樣的故事所打動,我才會在寫劇本+學高數(shù)的雙重地獄中硬是擠出時間來寫這篇接近于夸獎的影評(高數(shù)是真的難)。
本作的音樂部分大量采用了具有濃烈中國風格的配樂。所謂中國風,在本作中其實有兩種體現(xiàn):一種是以中國傳統(tǒng)音樂為基礎,輔以古典樂器,令人一聽就能聯(lián)想到飛檐和燈籠的配樂,例如OO在店中與OO戰(zhàn)斗的那部分音樂,與OO那水墨風的繪獸配合起來,令人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國風。
另一種,則是更加隱晦的中國風:輕柔的鋼琴響起,伴隨著清新而溫柔的畫面,一種遠離塵世的桃花源的感覺躍然于銀幕上,這是中華文化骨子里對美和恬靜的向往所造就出來的音樂,相比于前者,反倒是這個更能體現(xiàn)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風情。
當然,在上述兩種配樂所無法駕馭的激烈場合,作者也并不吝嗇貝斯、電吉他、管弦大禮包這種大殺器,特別是某個影片最高潮之一的扇形推波的場景,其中的電吉他和貝斯完美踩點,不知道豎起了當時影院中多少人的汗毛孔。

總體來說,本作的音樂在大多時候存在感并不強,但在需要的時候也能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給剩下的部分拖后腿,甚至還有幾部分能算得上是驚艷。我其實挺期待OST的,有好幾首曲子我很喜歡,想聽完整版,翻來覆去的聽。
最后,讓我來談談彩蛋(情懷)方面??催^TV版的朋友們應該還記就在第二集(還是第一集),有一個小黑被噩夢驚醒的鏡頭——這個鏡頭在電影版中被完美地復刻了,并且也同樣是在小黑第二次出現(xiàn)的時候,情懷滿分。影片中許多BGM都是同一個旋律的變調(diào)(main theme),而這個旋律正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秶u》,好聽的不得了。在TV版里引我們敲爛暫停鍵的老朋友也同樣出現(xiàn)了,當然電影版肯定不會出現(xiàn)那種需要暫停才能發(fā)現(xiàn)的彩蛋,只需要細心一點就好了,實在不行的話……嗯,少吃一頓飯,二刷(比如我我)。一些TV版的角色有在電影版中出現(xiàn)或被提到,相應的,電影版里有些角色也早早地在TV版里提到過,如果細心記著的話,說不定會發(fā)出“哇~”的贊嘆聲。
最后的最后,再來提一嘴小黑——電影版里的五歲小黑軟軟糯糯的,而TV版里的十歲羅小黑則是一副高冷傲嬌的樣子。其中發(fā)生了什么,電影中并沒有直接說明,但我們其實也能猜到個大概——無他,和某人學的唄。當然,可愛這一點從沒變過, 是一如既往的可愛。

希望這只可愛的小黑貓能夠載著這份國風,這份溫暖,這份期待,在他認為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相信,他是分得清對錯,并且能堅持走下去的。
沖呀小黑,師娘愛你?。╞u)
·含劇透的真影評將在中秋節(jié)當日放出。買了12日票的朋友們,看完電影回來要記得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