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傳世碑帖里有那么多不認識的字?
很多剛接觸書法的朋友,都會碰到這么一個問題——怎么傳世碑帖里有那么多不認識的字?

要解決這個問題,得先學(xué)習(xí)三個字,即繁體字、異體字和古體字。
001-繁 體 字
所謂繁體字,英文名Traditional Chinese(直譯為“傳統(tǒng)中文”),與1956年之后推廣使用的簡體字相對。
傳世碑帖,都有些年頭,自然是用繁體字,如果對繁體字不熟,就會有閱讀障礙。
關(guān)于繁體字,有一點需要特別提醒。
那就是,繁體字和簡體字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


以簡體字“后”為例,它對應(yīng)兩個繁體字:后和後。
是的,繁體字里也有“后”,但它和“後”是兩個字,前者用于“皇后”,后者用于“前後”。
這種一對多的簡化字還有許多,比如里、發(fā)等,用的時候有必要留心一下。
不過,還有一種狀況,比一對多更復(fù)雜,那就是多音字造成的多對多,比如徵字。
首先,徵和征在古代是兩個字;其次,徵(zhēng/zhǐ)在古代是多音字。
最后,《簡化字總表及其說明》里規(guī)定:徵(zhēng)簡化作征,而徵(zhǐ)不簡化。

于是,雖然簡化字里能打出“宮商角徵(zhǐ)羽”,魏徵卻要簡化作“魏征”,文徵明/文征明也是同樣的道理。
與“徵”字類似,乾(qián/gān)也在簡化字中一分為二,乾(gān)并入干,而作為八卦的乾(qián)則留了下來。
002-異 體 字
所謂異體字,和正體字相對,正體字是一個字的標準寫法,異體字和正體字在字音、字義上沒有區(qū)別,就是字形不同。
至于具體怎么個不同,至少有下面四種大的套路。



??第一種是移形換位,這個字的構(gòu)件不變,但組合方式變了。
比如髮、誓由上下結(jié)構(gòu)變?yōu)樽笥医Y(jié)構(gòu),峰由左右結(jié)構(gòu)變?yōu)樯舷陆Y(jié)構(gòu)。



??第二種是加加減減,和正體字相比,多一筆或少一筆。
比如《多寶塔碑》里的京、碑、凈。



??第三種是偷梁換柱,即換了部分構(gòu)件。
比如踴右邊的甬變成了勇,劫右邊的力變成了刀,定下邊的正變成了之。



??最后一種是恍恍惚惚,雖然后來它們成了異體字,但它們本是正體字。
比如明的左邊是囧(窗子),辶的上面有兩點,昔的上面是干肉,這都有文字學(xué)的依據(jù)。
003-古 體 字
一般說來,我們稱小篆及小篆以前的字為古體字,隸書及隸書以后的字為今體字。
也就是說,我們能看懂的隸書、楷書都是今體,看不懂的甲骨文、小篆都是古體。



其實,掌握了繁體字和異體字,再看古體字并沒那么難。
以《嶧山碑》里的明、道、昔為例,很容易讓人想起《多寶塔》里的異體字。


另外,異體字的那些變形套路,古體字也有。
比如,才土為在(才是在的聲旁),止戈為武,這兩個字的古今區(qū)別是“移形換位”。
金字多了一點,是“加加減減”,巡的辶變成了車,是“偷梁換柱”。
當然,除了這些和異體字共享的套路,古體字還有一些屬于自己的套路,不過這個就要留待以后介紹了……
想學(xué)習(xí)書法或想了解關(guān)于書法的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大凝書房」
報名請直接添加微信教務(wù)長3(大凝愛書法的全拼小寫:daningaishufa)
文字 | 咸魚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