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學與文化
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學問
哲學的本意 [
哲學從何而來?]
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 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和外部世界關系的事件中形成和發(fā)展出來的。
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中。
哲學起源于人們對實踐生活中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我們該怎樣的對待哲學?怎么看哲學?
哲學并不是高高的,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fā)現它和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總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哲學的關系
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哲學與世界觀的聯系
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不等同于哲學。
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不系統(tǒng)的世界觀加以系統(tǒng)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區(qū)別 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guī)律
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guī)律。
聯系 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fā)展
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例題分析:
運用所學的哲學知識對哲學是"知識的匯總"和"科學之科學"的觀念進行評價
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guī)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通的規(guī)律,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個性和共性的關系。二者研究的對象不同,揭示的規(guī)律不同,把哲學看作"知識的總匯"是錯誤的。
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但具體科學的進步能推動哲學的發(fā)展。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枯,枯萎,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把哲學凌駕于一切科學的觀點是錯誤的。
第二框 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
意識和物質
的關系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問題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tǒng)一性的問題,即思維是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問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人類從事的活動包括越是世界和改造世界,說到底都是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fā)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問題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了他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劃分思維和存在的統(tǒng)一性: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源 1.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分歧
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源的問題展開的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志決定物質。
3.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他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4.哲學的兩大陣營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在于: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是本原的,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意識。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對世界狀態(tài)的回答不同,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矛盾,主張用聯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認矛盾,主張用靜止,片面,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從基本判別來看,只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階級基礎
[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也是
科學基礎
[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fā)展結出的豐美碩果。
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
它創(chuàng)造性的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fā)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