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考研:當代西方劇場力薦彼得·漢德克及其紀錄片
2014年,漢德克稱諾貝爾文學(xué)獎「應(yīng)該廢除」,沒想到2019年,自己卻榮獲了此項殊榮!現(xiàn)年77歲的漢德克總是語出驚人,是德語世界最受爭議的小說家。
二戰(zhàn)期間出生的他,于少年時期開始創(chuàng)作,自殺母親和酗酒繼父都曾入他筆下。23歲發(fā)表劇作《冒犯觀眾》大為轟動,也曾與大導(dǎo)演文德斯合作多部電影。
紀錄片《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也許遲到…… Peter Handke - Bin im Wald. Kann sein, dass ich mich versp?te... 》探索彼得漢德克如何從鄉(xiāng)間青年走上文學(xué)之巔,劇組來到他的巴黎郊區(qū)住宅與他展開對話,沐浴在稍縱即逝的日常靈光。
完整,請B站搜索。

漢德克既是詩人也是小說家,既是編劇也是電影導(dǎo)演。作為德語世界的最重量級作家,漢克是所有戲劇史無法跳過的篇章。和其它的大師一樣,他的成名作雖然寫于1960年代卻依然能超越我們這個時代。
這個紀錄片,探索彼得漢德克如何從鄉(xiāng)間青年步上文學(xué)之巔,劇組來到他的巴黎郊區(qū)住宅與他展開對話。跟隨鏡頭,和漢德克一起穿越林間、走過四季,聆聽他朗讀游歷隨筆,分享他對蘑菇、針線活的熱愛。他的妻女也相繼入鏡,為世人剖繪這位爭議大師鮮為人知的過往細節(jié),沐浴在稍縱即逝的日常靈光。
我們先回到戲劇本體上
探索漢德克的創(chuàng)作及其理論
他的代表作包括劇本《冒犯觀眾》
小說《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
和維姆·文德斯電影《歧路》、《柏林蒼穹下》
漢克于1968年獲霍普特曼獎,1973年獲畢希納獎和奧比獎
2009年獲卡夫卡獎,2014年獲國際易卜生獎
201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






回到漢德克的紀錄片上
編創(chuàng)者來到彼得·漢德克巴黎郊外的房子
仿佛是走進了侯麥的電影
綠意環(huán)抱中的小屋樸素自然
而漢德克本人也并不似看上去般嚴肅
他將新鮮采摘回來的蘑菇散落在地毯上
絲毫不掩飾對蘑菇這類植物的狂熱癡迷:
「大家都知道我愛蘑菇成癡,蘑菇真是美好的事物?!?/p>

舒緩的節(jié)奏,像是白噪音般撫慰身心
看完覺得跟著彼得·漢德克一起穿越四季,度過了十分詩意的一個午后。


因為是新鮮采摘回來的蘑菇上,還有不少泥土。
他坐在書桌前拿著小刀一邊熟稔地清理,一邊對著鏡頭頗為可愛地說:
「我搭飛機無聊又動彈不得時,不管在機上或者機場,我都會想說,等到大家,回到平淡的小世界,一切都會變好。這是解脫,從差勁、算計、科技的世界跳脫?!?/p>


詳細的戲劇戲曲考研課程
加入初登場
獲得更多專業(yè)人士授課內(nèi)容
部分課程在知乎、B站、微博等,
賬號搜索:初登場debut?
溝通切磋,請?zhí)砑?/strong>(?? zebrav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