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對作品&市場的思考分享
(又是超字數(shù)只能轉成專欄)
昨天在動態(tài)聊了聊一些創(chuàng)作/市場審美看法,因(難得地)踩上熱點而引發(fā)了(少有的)評論區(qū)熱議。今天再順著這話題補充一些個人想法吧,不帶熱點作品看看還能不能重現(xiàn)昨日那“盛況空前”的討論。為了照顧大家的觀感,這次我決定給我的觀點再批注上一些個人反思,以示我認同相互對立的觀點也能相互參考。
我感覺近些年(全地球范圍的)主流市場創(chuàng)作風格呈現(xiàn)出了一種大傾向,我為這種大傾向自造了一個詞:“蜜糖化”,很難形容,只能意會。大概就是刻意規(guī)避激烈、鋒利,大多追求溫和甜美的質地,流連于小確幸和小抑郁的情緒之間,且以這種方式去創(chuàng)作嚴肅題材時會刻意消解其嚴肅性,但同時也不會增加多少娛樂性。
我拉倆作品來對比一下,證明這種風向變化確實存在:曾經(jīng)定位為青少年向幻想題材的《十二國記》和最近以真·歷史題材改編的《平家物語》。前者不乏近乎嚴酷的現(xiàn)實筆觸,后者的敘事視角反而是不是溫柔了很多?當然我舉這例子也不是說《平家物語》就不好,我覺得它有些部分比如以“平曲”唱段進行蒙太奇敘事,塑造出了一流的美感與哀悼氛圍。可整體上,從我個人對這種題材的期待來說,就還是覺得差點意思吧,會感到可惜。
我指天發(fā)誓我也能欣賞甜美可愛,我自己也常??袼⒇堌堃曨l。但我同時也確實發(fā)現(xiàn)這種主流風格對其他風格的空間產(chǎn)生了擠壓,或也擔心創(chuàng)作如果一味地迎合市場只做甜美可愛的產(chǎn)出,不也是在形成《妄想代理人》中的瑪洛美精神入*侵之潮?所以相比于一眼看上去不符合大眾標準的東西,我反而對那種太符合大眾標準的東西更感到警惕,這就是我個人的一種應激機制而已。
【反思】:正如我本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化信息系統(tǒng)、不一樣的審美回路,市場的傾向與選擇中必也存在其道理與價值,大量“可愛”的作品也許正可以平息現(xiàn)代內(nèi)卷社會給人們造成的焦慮。創(chuàng)作者在追求個性的同時,如果要讓作品面向更多觀眾,則不能完全不考慮受眾的視角,否則也會成為另一種局限。
我還發(fā)現(xiàn)某些作品包裝在蜜糖化的外殼之下,反而更容易夾帶“粉*飾太*平”的私貨。比如16年的某部披著反*戰(zhàn)外衣、實則粉飾軍*國主義二*戰(zhàn)洗白大作《在這世界的角落》,真就是表象很可愛,敘事內(nèi)核emmm……可能因為我對敘事更敏感一些吧。
【反思】:對敘事的敏感和對表象的敏感,都有各自的價值所在。內(nèi)核和形式都會造成觀感反饋,最好不要顧此失彼。
經(jīng)過昨天跟大家的討論我現(xiàn)在也理解到,人和人不一樣,獲得的直觀感受自然也不同。所以就像別人無法說服我一樣,我也說服不了別人。好比很多人壓根也不會想到,我昨天會寫那個起碼7成的沖動還是因為看到有人在吐槽雄獅的時候順帶吐槽了《乒乓》的畫風……作為《乒乓》吹本吹立刻上頭。
【反思】:不反思!!《乒乓》就神作?。。∥揖褪怯腥瞬凰惨f真話的本世紀最大刺頭?。。?!
有關作品的想法先就說這些了。我最后想為特定的一種人加油鼓勁:就是那種主動來私信挑*釁找茬,卻僅僅因為我回復時的打字速度稍微快了一點點,就丟下一句“我說不過你”拉*黑開溜的人。真令人不痛快。你幾乎都沒有嘗試說過我,為什么要那么快投*降?我不許你這么看低自己!哪怕你再多堅持一會兒呢?!如果你還看得到這段話的話,希望你能鼓起勇氣解除拉*黑跟我繼續(xù)對線,不要一輩子都做自己的逃*兵?。?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