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A BIT TIPSY——微醺Tipsy BLUE AURORA 藍極光

如果問我對一條入門級HiFi耳機會有什么期待,可能我不會把聲音表現(xiàn)看的那么重,更多是將它當成一個新領域的敲門磚,不一定需要過人的素質表現(xiàn),但需要具備一個HiFi耳機該有的可玩性,包括換線、換耳套,并且我最希望在它身上看到一個品牌聲音的基調風格(畢竟日常精分的廠家也不多吧,各有各的調性)。就比如我不滿足于手機的拍攝效果但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上個全畫幅,最終選擇了一臺佳能200DII,盡管在性能上不及更專業(yè)的機身,但憑借著友好的菜單依然可以通過它學習到很多攝影知識,感受更換鏡頭帶來的改變。換到耳機也是同理,你可能厭倦了天橋地攤塞想給耳朵更好的待遇,但又對聲音了解甚少,入門級HiFi耳機將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雖是入門但并不殘缺,并且現(xiàn)在廠商們在保證聲音的基礎上開始拼artwork,一個好看的面板可能瞬間就能吸引身邊人注意,豈不美哉?

話歸正題,這次要聊的就是來自微醺Tipsy的單動鐵耳機BLUE AURORA(后稱藍極光),有一說一市面上名字帶“極光”的還真不少,都不約而同的在外觀設計上融入了極光流動而夢幻的元素。

藍極光包裝不大但氣質方面拿捏的穩(wěn)穩(wěn)的,外層藍色紙皮內斂低調,中間印有品牌的slogan——FEELING A BIT TIPSY,也是品牌名“微醺”的由來,內層為磁吸翻蓋盒依然有燙金的標語。配件算不上豐富,收納袋和清潔布,三對硅膠套(結構與哥套相似但厚度更?。粚>d套。




耳機腔體采用了樹脂3D打印技術,由于僅是單動鐵腔體體積比較小,配合硅膠套能得到不錯的佩戴舒適感和隔音效果(氣密性好到每次我摘下耳機耳套都是外翻的,要不是導管口做了魚嘴肯定留在耳道里了)。面板以classic blue為主色調,嗯就是潘通2020年度代表色,加入了類似畫筆涂抹的效果,呈現(xiàn)出類似白貝面板的反射效果,夢幻又富有層次感。接插件均采用了電鍍亮面金屬材質,都做成了小蠻腰造型,風格統(tǒng)一。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我希望能在入門產品上了解一個品牌的基調,就好像同為單動鐵的aroma star,在聲音上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品牌的調音風格,在藍極光上無論是在外觀上還是聲音上都將“微醺”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單鐵的配置意味著藍極光在素質上一定是有所妥協(xié)的,但其聲音表現(xiàn)確實做出了一種特別的味道。首先搭配手機+takt c組合,藍極光對前端要求并不高,小尾巴就已經(jīng)能很出色地驅動。無需前端給予太多的信息量,畢竟耳機上限明顯,反而限制了表達。用《信條》里的一句話說就是:不要試著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對就是感受那種“微醺”的感覺。藍極光聲音屬于克制內斂但又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韻味的類型,并不會讓人覺得干冷薄,避開了流行人聲的雷區(qū),用單鐵營造出了一種偏暖柔順的氛圍,像極了小酌一杯后身體微微發(fā)熱,還未上頭但醉意將起的狀態(tài),所謂“微醺”即是如此。反映在聲音上也是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低頻量感足夠更加注重彈性但下潛則沒有動圈那種一遁到底的氣勢,動鐵的特性讓整個低頻有不錯的響應速度,干凈不渾濁,氛圍稱不上濃郁,但味道就位了。一首和田薰的《超越時空的思念》鋼琴與小提琴層次分明,盡管聲場不大但各個聲部的呈現(xiàn)位置都比較清晰,但硬要去分辨聲部中彼此之間的細節(jié)就略顯吃力。換到老柴的《1812》,emmm建議還是聽回小編制吧,這類復雜的大編制大動態(tài)不是一個單動鐵所能駕馭的。

換到小墨菊上,最明顯的感受是聲場稍有拓寬,分離和結項表現(xiàn)更優(yōu),人聲位置會相較takt c更加靠前些來到一個更加自然的距離。藍極光基本可以說是對流行人聲通吃,沒有濃重的港臺味或者小清新走向,中性的風格無論是日系ACG、歐美或是國語流行都能較好的適應,且有不錯的耐聽性,高頻稍微壓暗齒音也不會很明顯。我很喜歡用藍極光聽Aimer的感覺,抹去了一些顆粒感,人聲更加順滑或者說稍微顯得有點肉但整個輪廓還算清晰也并不會有背景喧賓奪主的情況。Hebe清澈的聲音在藍極光的演繹下稍稍削弱了些穿透感,雖然密度不出彩但并不會像一些動鐵塞那樣去提亮削薄女聲以得到帶有刺激感的“女毒”,反而給聲音增添了一些情感的溫度。

盡管是一個入門級的產品但不得不說藍極光對于樂器音色的還原十分出色,也是得益于tipsy品牌本身專業(yè)的背景,老板更是錄音師出身,對聲音有著深入的了解,加上與許多知名音樂人合作,其經(jīng)驗所得在藍極光上可見一斑。聽盤尼西林《雨夜的曼徹斯特》live版,給我的感受沒有那種將各個樂器單獨拎出來單獨刻畫的感覺,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完整渾然一體的舞臺,成員的位置關系也清晰可感知,后方架子鼓和貝斯為下盤增添了扎實和飽滿的感覺,甚至有那么些瞬間會讓我忘記這是個動鐵。

順便提幾句,雖然在文章開頭提到了藍極光換線或者換耳套的可玩性,但事實上就實際效果來說,原套或者哥套下聲音是最有“微醺”味道的,換成aet系列或者SF套都會削弱塞子風格反而變得像涼白開一樣平淡。換線的玩法我也嘗試了澤鋒的純銀線綺雖然素質有所提升但味不對口了,由此可見原配下藍極光的完成度之高,動一環(huán)反而破壞了平衡。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藍極光雖然僅是一個入門單動鐵,在硬素質上存有瓶頸,但這并不影響其在調音上顯示自己的實力,就像品牌名“微醺”那樣,要的就是那種感覺,在保持著理性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潤色,不過分也不平淡,它依然是一個不錯的聽感塞。所以這塞子的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通過“感受”,感受它對于人聲的順滑處理以及整體編排的工整,而不是去糾結其素質上的短板。以專業(yè)的精神和認真的態(tài)度打磨產品,BLUE AURORA就是這樣一個存在。這也讓我感嘆現(xiàn)在耳機市場競爭之激烈,當下真的很難找到一個挑出來滿是缺點的塞子,各自有特色所在,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聲音表現(xiàn),也有各自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多寶藏品牌浮出水面,不必花費太多就能找到兼顧外觀和聲音美感的耳機,入燒的門檻不再那么可怕,這對于消費者絕對是一件好事,讓那個被吹成“玄學”的領域變得不再那么遙遠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