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為什么“反主流”地尊蜀漢為正統(tǒng)朝代?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與蜀漢在朝代正統(tǒng)的問題上勢不兩立,互指對方為“非法政權”。因此從西晉到清朝,有關曹魏和蜀漢誰為正統(tǒng)朝代的政論從來沒有停止,哪怕清乾隆帝欽定曹操為“奸臣”都無法定論。

因為西晉的江山是曹魏“禪讓”的,所以西晉官方以曹魏為正統(tǒng)朝代。在西晉史學家陳壽編撰的《三國志》中,曹操的傳記《武帝紀》是皇帝專用的本紀,而劉備的傳記是《先主傳》,明確地“尊曹貶劉”。

在《三國志》成書幾十年后,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卻在自己編撰的史書中公開以蜀漢為正統(tǒng),堪稱學界“尊劉反曹”第一人。東晉西晉都是晉朝,那么東晉人習鑿齒為什么“反主流”地尊蜀漢為正統(tǒng)朝代呢?

在習鑿齒生活并效忠的東晉是一個有先天缺陷的政權,本質上是以司馬氏為盟主的士族門閥聯(lián)合體。習鑿齒成年時,東晉朝政基本上被士族門閥出身的權臣桓溫把持,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桓溫就是曹操轉世。

習鑿齒對東晉是非常忠誠的,堅決反對“曹操轉世”桓溫架空皇帝、把持朝政的行為。雖然習鑿齒是依靠桓溫的賞識才出仕當官的,但因為反對桓溫篡奪東晉的圖謀,習鑿齒后來屢遭桓溫打壓,郁郁不得志。

正因為桓溫的政治影響和行為做派實在太像曹操了,所以忠于東晉的習鑿齒便“反主流”地尊蜀漢為正統(tǒng)朝代,為的就是以此抨擊以桓溫為代表的那些架空皇帝、攬權過度的士族門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