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劉夢得,大唐詩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和柳宗元有這近乎相同的人生,卻有不同的性格。比如說對待秋天態(tài)度。
劉禹錫的秋詩:

柳宗元的秋詩:

初中課文《陋室銘》

《陋室銘》是否屬于劉禹錫在學(xué)術(shù)界有很大爭議。
劉禹錫的文集中并沒有收錄這篇文章,
是個勤于著述,擅長編錄大家。
柳宗元的作品集劉禹錫花了三年去細心編著。而劉禹錫有著閑適而又漫長的晚年,去邊路保存自己的作品。
【背景】
劉禹錫公元772年,出生在河南鄭州滎陽。

劉禹錫的名字頗為玄啟:
據(jù)說他母親夢到大禹賜子,所以給他取名禹錫,字夢得。古代錫通賜的意思。這跟李白的名字由來很相似。

自稱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在唐代,極度重視家世背景的氛圍下,擦邊認識個便宜祖宗是很常見的。祖父父親都是小管理,但在封建王朝關(guān)于明的差距,可以說是天塹。
劉禹錫,自幼就敏而好學(xué),家世不夠?qū)W習(xí)來湊。
19歲的劉禹錫在洛陽,長安文藝圈留下了才名。
公元793年,22歲的劉禹錫與21歲的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兩人的命運開始糾葛在一起。
同齡中,白居易29歲才考上進士。
韓愈考了四次才考上了進士。
孟郊46歲才登科。
劉禹錫連考三次全中,進士科、博學(xué)鴻詞科、吏部取士科,才三年時間就當上了公務(wù)員。

韓文公跨了13年,考了八次才打到劉禹錫的成就。
公元800年,劉禹錫被分配到淮南到給節(jié)度使杜佑當秘書。

杜佑是杜牧的祖父,后來還當了十年的宰相。朝廷把劉禹錫當做宰相來培養(yǎng)。杜佑對劉禹錫十分看重,即使是杜佑后來回到了揚州,也都是讓劉禹錫代筆撰寫公文。劉禹錫跟杜佑 兩年后就被調(diào)任京兆府渭南縣當主簿。幾個月后又被調(diào)回長安當上了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察御史號稱“八品宰相”既有實權(quán)而又前途無量)柳宗元、韓愈也在御史臺,三人交往甚密。尤其是柳劉兩人,又是同榜進士。此時,30歲的劉禹錫擁有一條肉眼可見的通往宰相的大道。
公元805年,這年大唐同時擁有三位皇帝,而劉禹錫與柳宗元的命運,也隨著皇權(quán)的更替急轉(zhuǎn)直下。
唐德宗正月駕崩
李誦即位,因中風(fēng)失去語言能力,身體情況不容樂觀。大唐情況也不容樂觀,所以他重用了自己的東宮近臣王伾和王叔文進行改革。二王的根基尚淺,吸納進步年輕官員,其中柳宗元和劉禹錫就是核心骨干。
二王集團開始對外削藩,對內(nèi)抑制宦官,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改革措施。
公元805年三月,宦官集團先是將廣陵王李純扶上太子之位。
七月,又以皇帝李誦的名義,下詔太子監(jiān)國。
八月,就擁立李純繼位登基。李誦成為太上皇。
二王政治集團,就這樣一步步喪失掌控權(quán)力,改革失敗。
15年之后,唐憲宗也死于宦官手下,二王柳劉也遭到了新皇的清算,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湖南常德
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
但身處荒蕪的湘西之地,劉禹錫都十分樂觀。
劉禹錫寫下:

而此時,柳宗元寫下:

而劉禹錫樂觀的心態(tài)卻寫下了
《秋詞》
唐 ·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公元816年三月,貶官湖南的劉柳兄弟回到長安。
劉禹錫作詩一首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
唐 ·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嘲諷當時權(quán)貴包括憲宗皇帝,后果是自己被貶謫至亳州,連帶柳宗元。柳宗元真性情,上書皇帝奏請于劉禹錫調(diào)換駐地。最后,在裴度的周旋下,劉雨欣改任廣東連州刺史,官雖進而地更遠。
雖然遠貶嶺南,但劉禹錫的樂觀性格依舊。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行盡瀟湘萬里余,少逢知己憶吾廬。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地遠何當隨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
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
與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心境相合。人生苦境是常事,但詩里要多留快樂。
公元819年,劉禹錫先是母親去世,又收到柳宗元去世的訃告。他含淚為柳宗元寫下祭文把柳宗元的兒子柳州六接到身邊撫養(yǎng)?;巳陼r間編錄了《柳河?xùn)|集》。
公元821年冬天,49歲的劉禹錫調(diào)任夔州(重慶奉節(jié))刺史。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浪淘沙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52歲的劉禹錫,再次調(diào)任和州(安徽和縣)刺史,他已經(jīng)連刺三州了。傳聞《陋室銘》在當時創(chuàng)作,爭議也在這里,身為和州一把手的他無人敢刁,住屋也不可能四處漏風(fēng)。硬要說的話,只能是劉禹錫寫文記錄自己在朗州和連州的貶官生活。因為《陋室銘》那股自信和豪氣勁兒,只和劉禹錫有幾分貼近。
公元826年被調(diào)回洛陽,結(jié)束了自己23年的貶謫生涯。在返回的路上,途經(jīng)金陵寫下了《金陵五題》你就了中堂懷古詩的巔峰。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讓白居易都感嘆↓

后來,蘇東坡也模仿過

何況劉禹錫還有一首《烏衣巷》↓

歲月變換,繁華的金陵,顯赫的王謝世族,都敵不過時間的一拂手,一揮袖,自己的大半生轉(zhuǎn)頭看去,說起來也就短短兩句話。

公元828年,劉禹錫回到了長安,故地重游,賦詩一首。





又打發(fā)出了長安,到地方當刺史。
直到他64歲重新回到東都洛陽,開始退隱政壇,擔(dān)任閑職和白居易裴度等人,交友賦詩唱和吟對,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在白居易老年消極悲觀的給劉禹錫寫下


劉禹錫的回答: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當白居易為劉禹錫惋惜,他掉到23年的時候,劉禹錫的回答確實

公元842年,70歲的劉禹錫在洛陽去世。

個人感受:從個人的感官來說,我只是個普通人,對家庭來說,劉禹錫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丈夫兒子,但是從歷史上角度來看,劉禹錫用自己的信念的星星之火想去燎原,讓人仰慕不已。我覺得個人要學(xué)習(xí)的是他與蘇東坡同樣的生活樂觀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