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作文又被我押中了!
分析每年的高考作文題,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好比去年,大部分是材料作文,首先得“破題”,得化繁為簡,才能摸到本意。
今年就容易多了,貼近生活不說,至少都是能看得懂的大白話。
但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真正考核的,是獨立思考力和問題解決力。每道題都提到了“你的聯(lián)想和思考”,就是要求考生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體現(xiàn)思考能力。
說白了,你得有觀點有事實有想法,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悟。
今年的七套作文題,基本上都是我在免費兒童新聞精講和《思考世界的少年》這套書里給大家講過的內容。每個題目都能在其中找到論點和論據,立意和升華也都是現(xiàn)成的。
我選其中四套來說說到底要怎么寫才能拿高分。也講講孩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如何真正有效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
全國甲卷
人們因技術發(fā)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
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一直看我公號,聽我給娃們做免費新聞精講的,包括入了我那套新聞思辨書《思考世界的少年》的老讀者們,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這道題是妥妥的辯證思維力考察,就是我每次都強調的:看事情要從正反兩面分析。
好比這里說到了“科技發(fā)展”。我在《思考世界的孩子》這套書里,就列舉過很多個案例:
網絡購物極大地節(jié)省了人們?yōu)榱瞬少彾ㄙM在路途中的時間;但也容易讓人在直播間浪費時間,或者因一時沖動購買不必要的產品;

摘自《思考世界的少年》經濟篇
《從實體商店到直播網店,你的消費習慣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互聯(lián)網醫(yī)療的發(fā)展讓我們大大節(jié)省了排隊就醫(yī)的時間,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同區(qū)域醫(y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同時聯(lián)動支付系統(tǒng)、藥企藥店和物流,做到了產業(yè)鏈的發(fā)展,給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
但也面臨著診斷準確性、用藥不當的風險性、過度依賴網絡等問題。

摘自《思考世界的少年》社會篇
《醫(yī)療和互聯(lián)網結合后會帶來什么變化?》
這些都是考生可以信手拈來的例子,再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引出類似于“技術為人類提供的只是一種工具和方式,如何使用技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取決于人類自身”,這樣的觀點,便是一篇有內容,也有內涵的文章了。
全國乙卷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
以上兩則材料,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此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這個題目也很清晰,抓住“良性競爭促進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共贏”等落點,結合自身體驗和感悟,加入時事案例,就會比普通作文好上一大截。
小到個人的經歷,比如在學習過程中的競爭;大到國家的發(fā)展,比如即使被科技壟斷,我國依然大力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科技,有了自主研發(fā)的高鐵、國產大飛機、空間站等等。
關于經濟封鎖、寡頭壟斷、全球一體化,這些話題,我在公號的新聞精講,和《思考世界的少年》一書中,提到過很多次,也有很多案例。

摘自《思考世界的少年》科技篇
《什么是芯片?為什么會出現(xiàn)芯片荒?》
另外,從題目中就可以看出:關注時事已經成為學生必須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在堅持在公號做給孩子聽的新聞精講免費課。而且每次都是用孩子能理解的話,由表及里的深度分析,因為這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底層基礎能力和素材累積。
新課標I卷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首先,得有“好的故事”來論證題目中“故事是有力量”的這一結論。所以這道題考驗的是閱讀積累,也考驗自身感悟。
那么,舉出足夠有力量的故事作為案例就好。這些故事可以是古代名人的故事,也可以是近現(xiàn)代偉人的故事,如果孩子們聽過我講小古文和新聞,一定能夠挑選出合適的故事來支撐這篇作文。
順便放兩段兒童新聞精講,都是特別符合這個題目的素材:
2022年夏天的重慶山火中,英勇無畏的消防員們的故事就感染了大家。人們都自發(fā)地團結了起來,警民團結一致共同結成了一道絕不后退的防火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鍥而不舍,為研究新型水稻奉獻畢生,他的成就和事跡讓全世界都改變了對中國的印象: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不但能夠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還能夠解決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
這些都是好故事下,人的命運,和民族的形象。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被一個個故事所指引,有新的際遇,新的思考。
平時帶娃多閱讀,多聽新聞精講,到了寫作文的時候,就不用擔心想不出合適的案例和典故。
更不用擔心主題升華的引導,這些內容,我每次講新聞的時候,都會細細拆解。假以時日,這樣的思維習慣也會讓孩子們有更多有價值的思考。
上海卷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這個題目的答案很簡單,當然是不僅如此。
這就要求寫文章的時候,能有故事來舉例,描述自己的感悟。要談對自己的啟示,對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啟示。
如果有累積,我們可以寫古人們依靠雙腳和馬車去丈量世界,寫張騫絲綢之路的開拓,寫當代的“一帶一路”。這些探索,不僅是好奇和冒險精神,也驅動著經濟發(fā)展,更有對國對民的使命感。

摘自《思考世界的少年》經濟篇
《中國為什么要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我們可以寫中國航天探索和深海探索的發(fā)展。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僅是浪漫理想,更有著實際意義。
為人類尋找更多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對更多資源的需求,各國間隱形實力的競爭等等。

摘自《思考世界的少年》科技篇
《為什么探索深海比探索外太空更困難呢?》
而這些積累,不能是素材的堆砌,最終思考出來的立意點,才是這些積累帶給我們的意義。
千萬不要犯“重累積、輕思考”的錯誤。否則會積攢了一堆,但無法自如運用。也寫不出真正有深意有觀點的文章。
到底如何引導孩子寫出好作文
01?積累和思考
剛才分析上海卷的時候,就講到了這個問題。重積累輕思考,是很多人容易有的誤區(qū),原因就是為積累而積累,壓根沒想過我們閱讀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剛好的思考。
這也是為什么我和大家反復強調:
和孩子親子共讀,或者日常溝通的時候,可以多討論,問問題,彼此表述觀點。
不需要每本書都如此,但至少不要僅僅要求孩子跟讀識字(這一點在英語學習上特別常見,其實語言的本質都是一致的,不僅僅是字詞,更是理解和思考),更是要幫助孩子去思考。
除此之外,一定要多關注時事新聞,用我在書里和課里教大家的方法去引導思考,這樣就能避免流于表面的內容堆砌。
咱們讀者的孩子都還小,距離高考有好些年,如果日常養(yǎng)成了閱讀和思考的習慣,胸中有丘壑,自然會文思泉涌。
02?提綱框架構建
一篇文章要有始有終,有詳有略,離不開動筆之前的思考和安排。
有人說,議論文就是總分總,論點論據寫清楚就好。但實際上僅僅是個模板的套用,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在寫文章之前,一定要提前安排好整篇文章的結構布置,這樣就能杜絕偏題,或是寫了一半發(fā)現(xiàn)還沒進入主題的失誤。
建議大家可以想一想以下幾個問題,這也是我日常寫文章時的方式,尤其是落點和結論,其實是要放在最開始來想的:
文章的落點和結論是什么?
要從幾個方面完成主題的論述?
哪里是論述的中心?
哪里可以一筆帶過?
哪里進行轉折?
哪里需要回應主題?
如何提升立意?
可以手寫記錄下關鍵詞,也可以直接大腦理順思路,總之,磨刀不誤砍柴工,清晰的提綱能夠大大節(jié)省實際寫作時間,提高效率。
03?語言潤色
語言能力也是需要日常累積的,多寫多修改。如何精煉有效的表達想法。恰當運用優(yōu)美詞句、修辭等。
也要學會“說人話”、“舉例子”

好詞好句的摘抄,可以做,但一定要是那些自己真正喜歡的,愿意反復品讀的。不要為抄而抄,那種記錄,屬于走筆不走心,很難轉變?yōu)樽约旱臇|西。
另外記住首尾呼應和點題,結尾處進行適當升華。
其實從命題中,也能看到時代的發(fā)展,和國家對于人才的要求。
觀身邊事,也觀天下事;以小見大,開闊坦蕩;勤于思考,志存高遠。
而每一位考生對題目的解讀和掂量,也正是他們面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這也是我們家庭教育的方向。
讓他們學會凡事從多角度觀察,以事實為依據,思考并踐行,不流于表面,不人云亦云。學會在探索和積累中,找到內心熱愛。
這便是我們對孩子的期待,無論學業(yè)工作,亦是如此。
也期待莘莘學子們旗開得勝,心之所向,不負所學!
THE END
0-14歲孩子成長分享
各類好書好物
中英文閱讀+寫作干貨
國內外親子游、營地和夏校
記錄生活里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