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葉的特點是什么?高山茶葉的特征是什么?
高山茶一直因茶葉品質高和感官風味極佳而備受許多茶客青睞,但是不少茶友對高山茶的認識還停留在淺顯的“泛認知”層次,不明白高山茶好在哪里,為什么好?本期原祖山帶大家認識一些高山茶葉的特點、特征。

高山茶的特點是什么?
高山茶最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以“群山環(huán)繞,森林茂盛,土壤肥沃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溪水縱橫,氣溫適宜、雨量充沛”為佳,符合茶樹喜愛溫濕、耐陰的生長天性。
茶園的選址分布在山腰與峽谷最佳,便于人工管理,如引水灌溉、修剪采青等。

高山茶的特點是“香氣高、滋味醇厚、耐泡”。高海拔茶園的光照強、日照量大,紅橙光較多,有利于碳素代謝、糖類的合成和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從而提高茶葉中氨基酸、咖啡堿和葉綠素等含氮物質的含量,這些可以讓茶湯的滋味更甘醇、厚重。

高山云霧多,漫射光多,紫外光豐富也是高山茶品質特征形成有利因素之一,漫射光就有利于茶樹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加強光合作用,提高茶葉中的物質積累。紫外光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含氮化合物的積累,也能促進芳香物質的形成,提高茶葉的品質。
根據權威人士的研究對比,高山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堿均高于平地茶,說明高山茶的內含物質更為豐富;酚氨比(茶多酚與氨基酸的比率)小于平地茶,茶葉的鮮爽度則更高。

高山茶有什么特征
同一品種的茶樹,在高山種植與在平原種植,茶葉會有不一樣的特征差異。
高山茶的鮮葉:芽葉肥壯、葉質嫩軟、白毫顯露、持嫩度高,制成干茶,香氣馥郁高遠、品種香突出、滋味醇厚、耐泡,
平地茶的鮮葉:芽葉清瘦、葉質偏硬老、白毫較稀疏,持嫩度較低,不及時采摘很容易變成老葉,制成干茶,香氣、滋味、耐泡度均不及高山茶。

兩者芽葉之所以有如此區(qū)別,依舊是“高山氣候”在“作怪”。
據相關研究顯示:當茶樹生長環(huán)境相對濕度在80%-90%時,新梢葉片大、節(jié)間長、新梢持嫩性強、葉質柔軟、內含物豐富。
因為水分充沛時,酶的作用趨向合成方向有利于有機物質的積累,也就可以提高茶葉氨基酸、咖啡堿、蛋白質的含量提高茶葉品質。

反之,當相對濕度小于60%時茶樹正常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新梢生長就會受到抑制。因為酶的分解加強,使茶葉內的有效成分降低,特別是加速糖的縮合,纖維素增加,茶葉粗老,降低茶葉品質。

高山茶園由于雨量充沛,相對濕度在80%以上,并且山間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濕度高。如此優(yōu)越的濕潤條件下,茶葉糖類縮合困難,纖維素形成不易,更好地保住高山茶的芽葉嫩度。

另外為了適應高山的溫差與秋冬的霜雪,高山茶的茶葉會長得更為肥厚多肉、葉片背面生長出更多的白毫保溫,便于抵御低溫冷凍的傷害。這也是高山茶芽葉肥壯、毫毛滿披、品質獨特的一大原因。

雖然我們認識到了高山茶的特點與特征,不過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茶友都不會接觸到高山茶樹的鮮葉,家里擺放的永遠是制好的成茶。
有經驗的茶友可以通過茶葉的感官風味品鑒或熟人渠道找到真正的高山好茶,但是第一次喝高山茶,還沒有養(yǎng)出“慧眼”的新茶友,想要少繳“智商稅”,就只能在高山茶品牌上挑選上下功夫了。

本期話題:購買茶葉,你有踩過坑嗎?歡迎分享你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