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讀過的書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首先祝所有的小朋友們節(jié)日快樂。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和你聊一聊咱們家長關(guān)心的一個話題,那就是怎么陪孩子玩。大人幾乎每天都在擰巴,一方面因為忙于工作,陪玩的時間太少了,心里覺得虧欠孩子;另一方面,好不容易抽出時間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又不知道該玩些什么。 當孩子一臉笑容跑著過來說“媽媽媽媽,陪我玩兒”的時候,我總感到自己會玩的游戲太少了,能做的也就是讀繪本、玩玩具,玩膩了就再買更多的書,更新的玩具,總不能和孩子一起看手機,大眼瞪小眼吧。至于育兒專家倡導的高質(zhì)量陪伴,玩中學,寓教于樂,簡直太難了。 《陪孩子玩的100種游戲》。我早就讀過,但我最近翻起來卻特別受益,我這就來跟你說說。 第一,這本書里有多達100種游戲,可以極大地豐富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戲種類。如果你的孩子特別愛動,你可以選擇肢體類游戲,比如太空漫步、我是搬家工人、最慢運動員、海草搖啊搖等;如果你想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你可以選擇外星語演講、畫中故事、故事大王等,如果你想和孩子玩益智類游戲,答題達人、消失的撲克牌、數(shù)字拍拍手等游戲又新鮮又好玩。這本書還包括了表情類游戲、聽覺類游戲、思考判斷類游戲等等,你可以根據(jù)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興趣,任意挑選。特別喜歡玩《海草搖呀搖》這個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孩子站在兩個大人之間扮演海草,海草可以隨意地向前或向后傾倒,家長需要將孩子輕輕接住,順著力把他推向另一個方向。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閉上眼睛,放松地搖晃,雙手也可以隨意擺動,對自己的肢體有了更敏銳的感受。這個游戲可以紓解孩子身體的緊張感,幫他放松身心。更有趣的是,我們還會在游戲的基礎(chǔ)上不斷創(chuàng)新,制定自己的規(guī)則,比如我們沒接住孩子就要接受懲罰,而孩子也會通過搖晃想方設(shè)法躲過我們。每次玩這個游戲的時候,我們一家三口都是其樂融融,相比平時忙工作、忙著送孩子去課外班,這樣的時光可太寶貴了。 除了肢體類游戲,孩子還很喜歡這本書中的一個聽覺游戲——《守護寶藏》,所謂“寶藏”就是放在四腳椅子下面的玩具,孩子坐在椅子上,扮演守護“寶藏”的“士兵”,家長則扮演偷寶藏的“盜賊”。士兵被蒙上雙眼,必須聚精會神,憑聽覺辨別“盜賊”在哪個方向,是不是已經(jīng)靠近了。孩子會彎下身子不斷揮動手臂,盜賊一旦靠近,他就要趁寶藏被拿走前,立即輕拍盜賊,表示成功守護寶藏。陪孩子玩的100種游戲》就像一個可以隨時被家長調(diào)用的玩具箱,建議每天玩兩個游戲,玩上一年多也不成問題,不帶重樣的。 第二,這本書中的游戲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和復雜的道具,最適合在家里玩。比方說,周末起床了,還想在床上休息會兒,選幾個在床上玩的游戲,像《打盹的獅子》《情緒溫度計》;中午吃完午飯,桌椅還沒收拾,在椅子上玩?zhèn)€《守護寶藏》游戲吧;晚上媽媽練完瑜伽,瑜伽墊鋪在地上,正好可以玩《大風吹》的游戲,摔在瑜伽墊上也不會疼。翻開書玩游戲,家里巴掌大的一個地方,都能傳來你們快樂的笑聲。至于道具,也都是家里常用的,孩子喝完牛奶,把喝牛奶的吸管洗一洗,玩?zhèn)€《移動的吸管》游戲,兩個人一起把吸管移動到垃圾筒里,中途可不能掉;快遞拆開了,快遞盒子別著急扔掉,正適合玩《我是搬家工人》游戲,看看在模擬搬大箱子的時候,誰的表情最猙獰;筷子家里肯定都有吧,一根筷子也能玩不少游戲,在《物件傳遞》《物件講故事》游戲中,發(fā)揮想象力,一根筷子也能有千般變化。 同時,書中為每一個游戲配有插圖,簡單易學,即使是家里的老人、阿姨,也能輕松地和孩子玩起來。比如有一個游戲叫《最慢運動員》,很適合孩子跟老人一起玩,因為這個游戲比的是誰走的最慢。孩子想贏,一是要學會控制身體,要像烏龜一樣,不僅腳步要放慢,身體每一個部位都要動作遲緩,連呼吸都要緩慢悠長;二是孩子得向老人學習了,得研究老人是如何有效地控制身體動作的,他們最終明白原來動作緩慢也是有用處的。下次你把孩子交給老人的時候,你順手把這本書翻開,教給他們這個游戲:“爸媽,孩子看電視對眼睛不好,這個游戲你們試試,一點也不累,還能讓孩子跟著鍛煉一下?!比寰湓捑湍苤v清楚規(guī)則,玩起來也不用上躥下跳的,玩一天都沒出屋子,老人肯定特別滿意。 第三,這本書中的游戲并不僅僅是“玩”這么簡單,還可以提升孩子的控制力、感受力、注意力、想象力、觀察力、表現(xiàn)力、反應(yīng)力、思考判斷力、記憶力等九大能力,這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地方。,不少孩子上網(wǎng)課總是不能專注,小動作不斷,手和腳總有一個在動,老師、家長提醒了幾次,還是不奏效。市面上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的培訓班也有,但是花了大價錢報班也就是老師帶著做訓練游戲,效果也不一定好。咱們本書中的游戲特別多,提升專注力的游戲也不少。比如帶著孩子玩《大風吹》的游戲,孩子扮演一棵大樹,家長扮演的風可以隨意地在“大樹”身上的任何部位吹氣,比如,大風輕輕吹動孩子的左臂,那么“大樹”的左樹杈要隨風輕輕擺動;大風使勁兒地吹著孩子的右臂,“大樹”的右樹杈會猛烈地晃動;如果大風往孩子的肚子方向用力地吹,整棵“大樹”都會搖動起來。在這個游戲中,孩子可以根據(jù)身體感受到的具體風速和力度來做出反應(yīng),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樹杈擺動錯方向就會輸?shù)舯荣悺? 還有一個聽覺類的游戲——《聲音的世界》,孩子閉上眼睛,要聽辨出家長制造出來的聲音,比如,揉紙聲、撕紙聲、來回搓手聲、鼠標點擊聲、打開拉鏈聲、翻書聲等。家長還可以增加一點難度,同時發(fā)出兩種聲音,讓孩子分辨出來分別是什么。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子就會錯失聲音的細節(jié),要想辨認出來可真是太難了。 還有不少孩子喜歡的《感受疼痛》游戲,規(guī)則是家長每說一個身體部位,孩子就要感受那個身體部位的疼痛。聽到左耳受傷了,孩子就要去感受左耳帶來的疼痛感,并立刻做出捂住左耳,歪著腦袋,皺眉,齜牙,倒吸冷氣等動作;聽到右腿被撞了,那么孩子就要去感受右腿受傷的感覺,可以站不住,立刻坐下,也可以痛得喊叫起來。但是這個游戲有魔力,一旦注意力不集中,疼痛位置找不準,表情、動作就會忘了做,只能茫然地站在那里。 頻繁玩這些游戲,孩子會漸漸意識到,要想贏得游戲,就要注意聽家長說的是什么,要安靜地、一心一意地聽,這不就是專注力的萌芽嗎?孩子的切身體會到的道理比家長天天在耳邊“念咒”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