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時期,醫(yī)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里面的第一個方子,就是桂枝湯,這個方子
2023-10-04 08:12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在東漢時期,醫(yī)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里面的第一個方子,就是桂枝湯,這個方子非常簡單,由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張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內(nèi)傷雜病。 張仲景把這個方子放在《傷寒論》第一個方子的位置,我想是有這樣的想法的:正氣是關鍵,有了正氣才能祛除邪氣。 如果把桂枝湯的芍藥量翻倍,加上飴糖,則變成了一個徹底的補脾胃方子,叫小建中湯。 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就變成了黃芪建中湯。其組成如下: 黃芪6克、飴糖30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棗12個(掰開)。一般都是用前面六個藥,煮了之后兌入飴糖。 《金匱要略》:“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本褪钦f黃芪建中湯可以補益身體諸多不足,不足就是虛,像氣虛、氣短、乏力、虛汗多 ;勞心勞力過度導致身體發(fā)虛;五臟氣血枯竭;小兒挑食厭食偏食愛吃零食,過敏性疾?。淮蟛÷圆『笃诘鹊南萜?。 藥方的功效 這張方子里頭,有大量的飴糖。飴糖是什么?飴糖就是麥芽糖,有不少飯館做早點,有那種糖油餅,糖油餅上面那層甜甜的,黃黃的東西,那就是用飴糖做的。五臟皆虛從中治,黃芪建中湯就是因為有飴糖才能稱之為“建中”。 糖肯定是甜的,甘能緩能補。所以飴糖有補氣養(yǎng)血的作用,有甘緩止痛的作用,而且飴糖這味藥非常好消化,不會加重脾胃負擔。這里我們應當注意的是,飴糖不能夠隨便用其他東西代,用蔗糖代是不行的,用蜂蜜代也是不行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