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讀書思考2023.03.27
索恩-雷特爾之洞見:發(fā)現了商品形式中的先驗主體,發(fā)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主導原理。“先驗”即先于經驗,但又并非和經驗無關。
歷史唯物主義是對起源的回憶。 阿多諾
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抉擇
所以如何理解“發(fā)明”與“發(fā)現”?
唯物主義認識論則只能基于諸發(fā)現之間的關聯
唯心主義認識論是將自身作為諸發(fā)明之間的關聯陳述出來
唯心主義的知識理論不能解釋清楚精神的綜合能力,即單個主體的社會—綜合的效力對于這些單個主體來說還是被完全遮蔽的。這種社會綜合的能力或者效力、精神綜合能力被唯心主義知識理論實體化為“先驗主體”。
從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考慮德國古典哲學進程,哲學就擺脫了哲學概念的糾纏 即脫離于現實的概念流變,進入歷史、時空的視野,也就是唯物主義的歸基。如果只考慮康德所謂的理論理性(這種理論理性源于純粹數學與純粹自然科學,即實際上是一種思辨的腦力勞動),那么手工勞動便被排除了,然而正是體力勞動創(chuàng)造了物,這些腦力勞動所思考的只是物的現象。在這部分,索恩-雷特爾強調的是唯物主義。
索恩-雷特爾所理解的黑格爾辯證法:諸規(guī)定實現自身,但在實現的過程中,實現的條件發(fā)生了變化,以至于每一規(guī)定為了實現自身而必須繼續(xù)發(fā)展,為了使自身得以存在而必然成為它的他者。
與思維相統一的存在,不是實存的物質存在,而是思維的存在。這是黑格爾的辯證法
索恩-雷特爾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法是基于社會存在,實存的物質存在具有了意義,也即是實在性具有了意義。
所以在這一部分,索恩-雷特爾以歷史的眼光考察了自康德經黑格爾的哲學,考察黑格爾的辯證法,引出馬克思的辯證法,接著解釋了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規(guī)律是價值規(guī)律。
自然絕不是將它的物質性原因的影響作為常量施予歷史,而是依據生產力的發(fā)展程度施予歷史,雖然在這一過程中偶爾會發(fā)生損失,但大體而言,各個時代都是前后相繼的,而按照人類的意義,后果也總是能夠在社會生產關系中以如此無進步的方式發(fā)揮影響。
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知識問題只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子問題。
目的:但是,現存的知識理論中,科學和哲學的腦力勞動的概念形式根本沒有被理解為歷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