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百萬網拍古董竟是仿品?投資者上門討說法,卻發(fā)現公司人去樓空

泉州的多位投資者反映說,他們今年接觸到了一家名為“上觀古”的線上平臺,“上觀古”平臺聲稱擁有大量古玩藏品,投資者可收藏鑒賞還可以轉拍交易。然而部分投資者收到拍得的藏品后卻傻了眼。
投資買古董
鑒定為“低等級仿品”
投資者王女士說,在今年5月份,她帶著自己收藏來的幾件古玩參加了泉州博物館的公益性免費鑒寶活動。結果發(fā)現是贗品,還有專家戲稱這是“九塊九包郵的低等級仿品”。
投資者 王女士
清朝的一個壺承,我當時花了2060元,鑒定之后是近代的,就幾十元一件, 青花瓷香爐我拍的時候APP是寫清朝的,平臺估值是6萬8到9萬8,我花了7777元。
線上競拍賺“差價”
消費者疑遭“上觀古”平臺詐騙
幾位投資者表示,他們都是在今年3月份接觸到這個名叫“上觀古”的線上古玩競拍平臺?!吧嫌^古”向他們宣傳,競拍下產品可以自動轉售賺取差價,如果無人競拍公司會負責兜底回收。
當下,投資者無法拿出當時宣傳的證據以及“上觀古”公司所謂的承諾,而“上觀古”平臺上的所謂古董從何而來,大家更是不了解。但在巨大收益的誘惑下,他們還是選擇了相信。
投資者表示,此前他們還去參觀了廈門總部,“上觀古” 的工作人員請來了所謂的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專家坐鎮(zhèn),聲稱平臺假一賠三。小試牛刀嘗到甜頭后,他們便開始加大投入。
針對這名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專家,記者前往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進行了解。
王女士等投資者表示,他們是把提貨的藏品拿去鑒定,發(fā)現不對后才開始意識自己被騙了,于是立馬找“上觀古”泉州運營中心討說法,卻發(fā)現已關停,廈門總部也人去樓空。事發(fā)后,他們也無法聯系上該名專家。
投資者 王女士
4月29日寄貨給我當天運營中心就放假了,提貨之后所有的會員都知道它是假貨,回來要找公司理論,結果泉州運營中心直接關門,我們就去廈門找總部,轄區(qū)的民警說他們的員工也已經報警了,上觀古的負責人都不在,門也都關了,我們之前拍的是古董,他們篡改了后臺記錄,所有訂單都改成了壽山石。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隨后,記者聯系了“上觀古”泉州運營中心辦公點的所在場所的房東,對方表示,公司突然撤場,連房租都沒有繳清。
目前相關平臺無法聯系
投資者已報案
再次回顧整個投資過程,幾位投資者覺察到了不少疑點。
目前,投資者們的資金依舊在“上觀古”平臺中,競拍的入口無法點擊,持有的藏品無人競拍,資金也都被套牢了。
對此,法律人士表示,“上觀古”平臺運營模式涉嫌詐騙。
它可能是一個以次充好,等于說沒有價值的一般的古董或者仿制品,拿來做高價的出售,這其實來說涉嫌詐騙,第二個的話,可以回購再次轉賣,這個實際上就涉嫌一種類似資金盤的,也是龐氏騙局的一種,等于說承諾的收益都不可能達到的,目的只是要你買,這種就可能涉嫌傳銷型詐騙,受害群眾比較多的話,最好就是通過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解決。
隨后,幾位投資者也前往豐澤派出所報案,經辦民警表示,將對幾位投資人先登記筆錄進行了解,是否屬于詐騙還需要研判。
記者也從福建省文物局了解到,依法進行文物拍賣時,相關企業(yè)在商務部門取得拍賣經營批準證書后,還需要取得文物拍賣許可證,這對企業(yè)的注冊資本以及人員資質都有要求,消費者可以要求企業(yè)出示相關證明。
另外,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與各地市博物館聯合,常態(tài)化舉辦公益性鑒定活動,有需要的市民可以關注公眾號進行了解,及時辨清真?zhèn)巍?/span>
《幫幫團》提醒
古玩愛好者和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披著古董字畫噱頭交易的資金盤,更不要相信此類投資,一定多加核實背景和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