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書單:尋找閱讀的真正價值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書友和朋友們經(jīng)常問我推薦幾本書、列個書單給他學習。然后,我的回答通常都是拒絕的。別誤會,我不討厭看書,甚至癡迷,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思考看書之間流轉(zhuǎn)。然而,最近看書有所下降,大部頭(厚重的著作)看的少了。原因得從幾方面說。首先,宏觀來看,世界的真相是驚人和可怕的,我們離真相很遠,需要從未知,和自己不掌握的情況去了解探查。許多社會的真相、真話,甚至書中都無法找到,因為這些都經(jīng)過了審查和校對。我們閱讀的大部分書籍,都是經(jīng)過審核和過濾之后的信息。寫了未必可以發(fā),所讀的大部分的書,都是經(jīng)過過濾之后的東西,很多書有些空洞,有個教授說,三千道德經(jīng),他的書有十萬字,但讀者不必購買,不必閱讀,因為它只是為了評職稱而寫(這是我在某個視頻中看到的)。
其次,一些規(guī)則,甚至說社會規(guī)則、規(guī)律,要去體驗實踐。如同古語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比绻覀儾蝗嵺`,即使看了也不懂,懂了也不會做,做了也未必成功。如果閱讀并未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那么這些閱讀只能算是空談。另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并非一定。我們常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這句話并非沒有道理。最后,吾生也有涯。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書籍出版,選擇有針對性的、高效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最靠譜最高效的。從工具理性來看,有時效率高的方式可能并不是閱讀書籍。我們不必把閱讀書籍看作是唯一的學習方式。至于到達的路徑,我認為,可能你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別人有的想清楚寫出來了,也可能別人都經(jīng)歷了,付費咨詢消除信息差也可以。書本是死的,需要你去找答案,但是有些情況是別人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歷和答案,會比看書更快了解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很多時候有個不大不小的圈子禁錮自己,可能是學歷崇拜,讀書崇拜。我一直有個理念:知是妄知,不知是麻木。含義就是知道很多可能也過不好一生,窮究天人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可能被人控制、利用,麻木不仁的過活。“讀書”是借鑒別人的成功或者失敗經(jīng)歷成長,這種經(jīng)驗,也不是只有書本一種形式。在學習進步,可以不局限于書本,網(wǎng)絡,社群還有直接對接大佬也是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當下,執(zhí)著看書,不少是出于滿足個人欲望,看網(wǎng)文爽文耽美;緩解焦慮壓抑,看各種雞湯文和小說;還有看大量心理書籍,撫慰自己的心靈。一二月份,還有yi情的時候,諸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等書籍都在微信讀書榜首,還有《你該找個人聊聊》,作者把自己當醫(yī)生也當患者,讓我們走進她自己,看她如何糾結(jié)、放下、慢慢接受。這些心理治療類書籍,頻頻霸榜,現(xiàn)代都市人,都不再是都市麗人,被現(xiàn)實、職業(yè)、婚姻折磨,焦慮、迷茫、不安企圖尋找解脫。如果不能獨立思考,自己缺什么,需要補什么。而是看熱榜,看大眾書籍,讓各種觀點和思想亂撞。把別人的觀點當觀點,抄襲別人的認知看法當做自己的認知。遇到問題還是不清楚邏輯流程和如何立足問題本身去破局,腦子會越來越亂。如果,和朋友聊天得到高人點撥,別人對你現(xiàn)狀和破局的分析,讓你受益匪淺,恍然大悟。何嘗不是比讀書更有益。古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誠如是。如果忽略問題本身,過渡拔高某個功能效果,偏離了你讀書要打到底目的和本質(zhì),讀書也就變成阻力了。亂讀書,瞎讀書是邪路。盡管我在閱讀的道路上對書籍保持敬畏,但我也非常清楚,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閱讀。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各種書籍、知識和信息包圍,我們需要更加明智的選擇我們所接觸的信息和閱讀的書籍。


如何選擇書籍呢?建議多去看看自己最緊缺的、元思維、元邏輯的書,比如你每天都要解決處理的業(yè)務、你最需要提高的眼界格局,尋找那些能夠觸動自己內(nèi)心的書籍,那些能夠幫助自己改變觀念、提升認知、增強實踐能力的書籍,而不是僅僅追求閱讀的數(shù)量。這樣的閱讀才能夠讓我們真正受益。曾經(jīng)也沉迷閱讀量不可自拔,一年兩百本。但是閱讀的本質(zhì)是為了提高我們自己,而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或者追求知識的滿足感。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閱讀行為負責,對我們從書籍中獲得的知識和信息負責,而不是僅僅把閱讀作為一種娛樂活動。閱讀不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負擔,而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享受。只有當我們真正熱愛閱讀,才能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樂趣,也才能真正從閱讀中有收獲,讓閱讀成為打破理性和現(xiàn)實的路徑。無意中閱讀了一本書,壯闊了新世界的大門,開啟了對一個理想或夢想的接觸、認知,激發(fā)了新的擁抱,開啟了對人生有了不同的想象、期待及規(guī)劃。因為對未來有所期待,打開書籍,從此我們對閱讀有了不同的想象、期待及規(guī)劃。人生的現(xiàn)實,與理想及夢想之間,有著巨大鴻溝的界限。可是在閱讀的時間,差距卻越來越大,每個人都有24h的固定值。但是世界正在悄無聲息的不斷拉大閱讀者的差距。所以,當一本書大家都說好,你讀不進去,那就放棄。如果出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有更直接高效的辦法就要采納。就文本來說,是無意義的。隨處可見的知識,好似到處都有。但是確定主題,接觸知識,認識,理解,實踐,發(fā)生改變才有價值。不少人認為書很神圣,早先時候,圣賢書也被放入神龕。但是這是你當下最需要的嗎?而且不少書門檻很低,我舍友就打算寫本書,幾萬塊錢找出版社聯(lián)系一下。既浪費紙張、又浪費讀者時間。隨便看看真的不是閱讀,刷時間拼數(shù)量也不叫讀書。反而,如果你在工作、行業(yè)有很高的領悟,可以指點他人,甚至能寫出解決他人的困惑!是否也是在讀書,甚至是寫書呢?

END

你閱讀了嗎?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