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考這么些分,都對不起我們下的心血!”

每年高考,總要聽到類似的話。
筆者作為縣城的孩子,見證了太多父母的瘋狂?;ㄙM極大的人力物力,周末往返,舉家去陪讀,爺爺奶奶也跟去。揉肩捏腿,端茶送水,一日三餐精心準備,生怕打亂孩子的作息。
除去豐厚的物質(zhì)補充,更嚴重的是不少父母有瞎指揮的毛病。摩肩擦踵,彷佛是他們上戰(zhàn)場,指點起孩子來頭頭是道,但你讓他們親自去學習,他們又連忙擺手:“不行不行,我弄不來?!备咧邪嘀魅握f過一句很殘酷的話:“除去少數(shù)天賦異稟,你父母是什么水平,你大致就是什么水平?!备改缚释⒆映升埑渗P,傾盡資源,實際的效果是:越溺愛孩子,越會讓孩子落回與自己一致的水平。
不少父母困于體制,升遷無望,只好將心血放到孩子上。為顯示自己上心,把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做了。成年人的虛偽也在于拿孩子作攀比的擋箭牌,內(nèi)心的勢利不甘,總要包裝成對孩子的愛展示給外人。自己付出越多,便越是與其他家長比較的資本。到最后,索性發(fā)了瘋,奪去本該是孩子的主動權(quán),把孩子的教育徹底變成自我的舞臺。
孩子在這種“無聲的脅迫”下,頭腦的成長受到極大影響。很多正常的智力活動,總會被“我夠不夠努力”“我夠不夠報答父母”的想法所阻礙,分心,最后力有不逮,自怨自艾。一些孩子察覺到事實的真相,便以不好好學習為反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取得好的成績,需要扎實的努力,也要摒棄投機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三觀是保障其學習最可靠的途徑。但這又非常困難,多數(shù)給予孩子錦衣玉食的父母,財富的來源并不光明正大。一個并不筆挺的父母,斷然無法做孩子正確的道德榜樣。他們越提供給孩子豐厚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孩子越發(fā)會喪失動力。讓這些孩子早早認識到讀書的功利,社會的丑陋,丟掉天真與理想,孩子或許會產(chǎn)生真正的“學習動力”,比如轟動一時的“虎媽”。但多數(shù)父母困于儒家的虛偽,戳不破偽善的皮,輪到孩子,只能是迷茫里掙扎,黑白間徘徊,學習也自然沒有方向。
動力是一種內(nèi)心的力量,往往越嚴苛的環(huán)境,越能激發(fā)出一個人的動力。真正優(yōu)秀的父母,懂得激發(fā)孩子的動力,而不是提供錦衣玉食??酥?,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
對于成績,筆者覺得無論高低,只要沒有虛度光陰,都是值得肯定的??荚囀且粋€極狹窄的維度,它不能檢驗孩子在學習知識時闡發(fā)的所有思考,更不能因此否定孩子的能力。有“考這么些分數(shù),對不起我們心血”這樣的想法,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