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小說四類考題的提問模式及答題熱詞
一、提問模式及答題熱詞
【真題引領】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風云初記(節(jié)選)
孫 犁
第二天清早,秋分就同高翔和李佩鐘上了一輛大汽車,回深澤來。她們路過蠡縣、博野、安國三個縣城和無數的村鎮(zhèn),看到從廣大的農民心底發(fā)出的激昂的抗日自衛(wèi)的情緒,正在平原的城鎮(zhèn)、村莊、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處,就受到一處的熱烈的歡迎。
黃昏的時候,她們到了子午鎮(zhèn)。秋分一下車,就有人悄悄告訴她:“慶山回來了,現在五龍?zhí)?。你們坐汽車,他趕回來了一群羊!”
秋分沒站穩(wěn)腳,就奔到河口上來。船上的人和她開玩笑說:“不回來,你整天等,整宿盼,一下子回來了,你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在船上,秋分就看見在她們小屋門口,圍著一群人。在快要下山的、明凈又帶些紅色的太陽光里,有一個高高的個兒,穿一身山地里淺藍褲褂的人,站在門前,和鄉(xiāng)親們說笑。她憑著夫妻間難言的感覺,立時就認出那是自己的一別十年的親人。
她從船上跳下來,腿腳全有些發(fā)軟,忽然一陣心酸,倒想坐在河灘上嚎啕大哭一場。
人們沖著她招手、喊叫,丈夫也轉過身來望著她,秋分紅著臉爬上堤坡。
鄉(xiāng)親們見她來了,說笑著走散了,慶山望著她笑了笑,也轉身進小屋里去。公公從河灘里背回一捆青草,撒給那幾只臥在小南窗下面休息的山羊。
高四海摸著一只大公羊的犄角說:“你也還沒有吃飯吧?快到屋里和他一塊兒做點吃的。”
秋分走進屋里來,好像十年以前下了花轎,剛剛登上這家的門限。她覺得這小屋變得和往日不同,忽然又光亮又暖和了。自己的丈夫,那個高個兒,正坐在炕沿上望著她,她忍不住熱淚,趕快走到鍋臺那里點火去了。她家燒的是煤,埋在熱灰下面的火種并沒有熄滅,她的手一觸風箱把,爐灶里立時就冒起青煙,騰起火苗兒的紅光來。望著旺盛的火,秋分的心安靜下來。她把瓦罐里的白面全倒出來,用全身的力量揉和了,細心切成面條兒,把所有的油鹽醬醋當了佐料。水開了,她揭開鍋蓋,沸騰的水紛紛竄了出來,秋分兩手捧著又細又長、好像永遠扯不斷的面條兒,下到鍋里去。
忽然,在炕角里,有一個小娃子尖聲哭叫了起來。高慶山嚇了一跳,回頭一看,一個不到兩生日的孩子睡醒了,抓手揪腳地哭著。
“唔!這是哪里來的?”慶山立起身來,望著秋分?!澳睦飦淼?”秋分笑著說,“遠道來的。你不用多心吧,這是今年熱天,一個從關東逃難來的女人,在河口上叫日本的飛機炸死了,咱爹叫把這孩子收養(yǎng)下來。要不,你哪里有這么現成的兒子哩!”
慶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來,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災多難的祖國,他的眼角潮濕了。
吃飯的時候,高翔趕來了,兩個老同志見面,拉著手半天說不出話來。慶山從里邊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給高翔說:“這是我的介紹信,組織上叫我交你的,還怕路上不好走,叫我換了一身便衣,趕上一群山羊。路上什么事也沒有,沒想到和你碰得又這樣巧?!?/p>
高翔看完了信說:“你來得正好。在軍事上,我既沒有經驗,新近遇到的情況又很復雜。你先不用到高陽去,就幫我在這里完成一個任務吧!”
慶山正要問什么任務,高翔的爹領著小女孩來看兒子了。秋分拉著小女孩問:“你找誰來了?”
小女孩慢騰騰地說:“俺爹!”
秋分指著高翔,小女孩沒想到她的爹竟是一個完全面生的人,不敢走過去。高翔過來把她抱起,秋分又逗她:“誰叫你來找爹?”
小女孩笑著說:“俺娘!”
引得人們全笑了。慶山對高翔說:“我好像從沒見過她,長得這樣高了!”
秋分說:“你哪里見過她,你們走的時候,她娘剛剛坐了月子!”
高翔拍拍懷里的孩子,放在地下,笑著說:“我馬上要和慶山哥談談這里的情況,開展工作,你們先到外邊去玩一會兒?!?/p>
高四海、高翔的父親抱著孩子出去了,秋分噘著嘴說:“我聽聽也不行嗎?”
“不行,”高翔說,“我們還沒正式接上關系哩,分別了十年,回頭我還得考察考察你的歷史!”
“等著你考察!”秋分給他們點著燈,就扭身走了。
他兩個在屋里談著,秋分他們就坐在堤坡上等著,天上出著星星,高翔的小女孩指著:“又出來一顆,爺爺,那邊又出來了一顆!”
一直等到滿天的星斗出全了,他們還沒有談完。高翔的父親對高四海說:“你說盼兒子有什么用,盼到他們回來,倒把我們趕到漫天野地里來了。”
高四海抽著煙沒有說話,大煙鍋里的火星飛揚到河灘里去。兒子回來,老人高興,心里也有些沉重。他們回來了,他們又聚在一起商議著鬧事了。那些狂熱,那些斗爭、流血的景象和犧牲了的伙伴的聲音、面貌,一時又都在老人的眼前,在晚秋的田野里浮現出來,旋轉起來。老人有些激動,也感到深深的痛苦。自從兒子出走,斗爭失敗,這十年的日子是怎樣過的?當爹娘的,當妻子的是怎樣熬過了這十年的白天和黑夜啊?再鬧起來!那次是和地面上的土豪劣紳,這次是和日本。人家的兵強馬壯,占了中國這么大的地面,國家的軍隊全叫人家趕得飛天落地,就憑老百姓這點土槍土炮,能夠戰(zhàn)勝敵人?他思想著,身邊的草上已經汪著深夜的露水,高翔的小女孩打著呵欠躺在她爺爺的懷里睡著了。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翔、高慶山離開家鄉(xiāng)參加革命斗爭,小說開頭寫他們回到家鄉(xiāng)受到鄉(xiāng)親們的熱烈歡迎,這反映了人民對抗日斗爭的衷心支持和保家衛(wèi)國的激昂情緒。
B.小說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以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為主,并輔以語言、動作描寫。面對高翔的拒絕,秋分以一句“等著你考察!”流露出不滿的情緒。
C.小說并未直接描寫激烈、血腥的戰(zhàn)爭場面,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為了抗擊侵略者而造成的父子分離、夫妻離散、父女不相識。
D.小說的結尾借高慶山父親高四海的內心活動進一步交代了時代背景,既表現了老人復雜的心理,又讓讀者看到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
【解析】 “以心理描寫為主”錯誤;“流露出不滿的情緒”不準確,于文無據。
【答案】 B
2.“慶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來,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災多難的祖國,他的眼角潮濕了。”請結合作品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 這個孩子具有象征意義。他的悲慘命運與祖國的多災多難的命運相似,同時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慶山為孩子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得以幸存、為父親和妻子收養(yǎng)這個孩子而感到高興;他懷著莊重、神圣的心情抱起孩子時,心里涌起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命運的深沉憂慮、對侵略者的無比痛恨以及消滅敵人的強烈責任感和堅定決心,所以他的眼角潮濕了。
3.請結合作品內容,簡要分析小說在敘事上的特點。
【答案】 ①運用全知視角敘述故事。作者從第三人稱的角度敘述了發(fā)生在秋分、高翔、高慶山等人物之間的故事,從全知全能的角度來觀察、呈現人物形象及故事情節(jié)。②遵循時間順序敘述故事。小說敘事從“第二天清早”“黃昏的時候”“給他們點著燈”“天上出著星星”直到“滿天的星斗出全了”,以時間順序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③通過人物對話展開情節(jié)。小說主要通過寫秋分與鄉(xiāng)親、與公公高四海、與丈夫高慶山、與高翔以及與高翔的女兒的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④打破常規(guī)控制敘述節(jié)奏。作為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小說并未聚焦戰(zhàn)爭的緊張、激烈、殘酷,而是以舒緩的節(jié)奏描寫人們面對侵略者的積極姿態(tài),以相對輕松的氛圍表現對抗戰(zhàn)的樂觀自信。
(一)作用類試題
【提問模式】
1.考查某個情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如:
小說第一段寫林沖剛到牢營,就有犯人介紹牢營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小說后半部分引用了報紙上的一段報道,作者這樣寫對情節(jié)安排有哪些作用?
有時候命題人不是直接問某個情節(jié)的作用,而是問安排某個情節(jié)的好處或者意圖,其實質,仍然是考查情節(jié)的作用。如:
小說開頭第一段就描寫馬褲先生的衣著言行,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作品是怎樣敘述渡夫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兩個乘客為什么沉默?小說為什么首尾均有這一細節(jié)?請結合全文分析。
2.考查某種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如:
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么作用?
小說一開始就寫乘涼會上“南腔北調”,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分析小說畫線部分的景物描寫對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小說中的盧森堡公園苗圃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小說中有多處景物描寫,請分析其功能。
3.考查某種物品、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在文中的作用。如:
牛在小說中有什么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影子”對小說的藝術表現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小說以“鞋”為中心敘事寫人,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小說較為夸張地連續(xù)使用“幾萬”“幾百萬”之類的詞語描述百畝園的歷史,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小說以“電話”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jié),這樣處理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小說以“渴”為中心謀篇布局,這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
【答題模式】
作用類試題往往可以從豐富內容、篇章結構、刻畫人物、表現主題、讀者感受幾個方面入手答題。
【典例分析】
“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分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分清小說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我”是次要人物。其次要了解小說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幾種:作為敘述者,使作品更具真實感;作為襯托者,襯托主要人物;作為見證者,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作為參與者,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作為揭示者,更好地表現主題。最后要聯系文中的具體內容,分析“我”是如何襯托主要人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使作品更具真實感的。
【答案】①講述故事:小說故事是由“我”敘述出來的,真實可信。②推進情節(jié):“我”是事件的參與者,由于“我”的提議,情節(jié)得以發(fā)展變化。③襯托人物:小說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鮮明。
【答題熱詞】
交代(烘托)環(huán)境(身份、時代背景) 渲染氣氛 象征暗示
制造懸念 展開(概括、鋪墊、轉換、加速、集中)情節(jié) 照應下文(埋下伏筆) 故事波瀾
讀者興趣(想象空間)
豐富主題(人物形象、內涵)
(二)性格類試題
【提問模式】
1.單純考查人物性格特點。如:
小說中的鮑勃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馬褲先生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小說在刻畫馬蘭花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小說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2.在考查人物形象中兼及人物性格特點。如:
差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刻畫這個人物?請簡要分析。
小說中的瑪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小說主人公馬里諾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小說中的“騎手”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小說中守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請簡要分析。
東家老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小說中說趙一曼“身上彌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yè)軍人的冷峻”,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二乖的天真可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請簡要分析表姐這一人物形象。
【答題模式】
性格類試題往往可以從生活習慣、處事心態(tài)、自我追求、待人接物、對待大是大非問題的觀點和立場幾個方面入手答題。
【典例分析】
東家老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分析】答案必須緊扣文本,對文本中老范的行為進行總結提煉。如老范設立私塾,但是允許別家孩子來隨聽;老范關心老汪,卻不打聽老汪的隱情;老范并不辭退老汪,也容忍老汪媳婦偷莊稼。透過老范的這些行為,一個為人大方、友善,做事有分寸、識大體、能包容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答案】①自家設私塾而允許別家孩子隨聽,是個大方的人;②關注老汪的“亂走”,并盡力開導安慰,是個友善的人;③不追問老汪的隱情,是個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銀瓶而辭退老汪,是個識大體的人。
【答題熱詞】
老實本分 質樸善良 樂觀開朗 幽默風趣 重情守信
熱心助人 堅忍不拔 剛強不屈 善解人意 關心他人
有責任感 技藝精湛 執(zhí)著隱忍 不拘小節(jié) 固執(zhí)己見
愛慕虛榮 自高自大 剛愎自用 頤指氣使 目中無人
膽小怕事 自私自利 斤斤計較 趨炎附勢 見風使舵 行事魯莽
(三)技巧類試題
【提問模式】
1.考查謀篇布局和情節(jié)安排。如:
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么作用?
小說后半部分引用了報紙上的一段報道,作者這樣寫對情節(jié)安排有哪些作用?
小說一開始就寫乘涼會上“南腔北調”,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影子”對小說的藝術表現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小說前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現實生活。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小說以“電話”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jié),這樣處理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小說以“渴”為中心謀篇布局,這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
有時從文本的標題、開頭或結尾甚至后記的角度命題,實際上仍是考查小說的謀篇布局或情節(jié)結構,如:
小說第一段寫林沖剛到牢營,就有犯人介紹牢營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這篇小說以《保護人》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jié)結構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
作品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文末“后記”是獨立于小說外的寫作說明,還是屬于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小說寫的只是戰(zhàn)爭中的一個小故事,卻用了《戰(zhàn)爭》這樣一個大題目,你認為這樣處理合適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
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理水》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請從“故事”與“新編”的角度簡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考查人物刻畫的手法或技巧。如:
差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刻畫這個人物?請簡要分析。
小說開頭第一段就描寫馬褲先生的衣著言行,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騎手,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峽谷。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請談談本文是如何具體塑造這樣的“中國的脊梁”的。
請以老舞蹈師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3.考查相關描寫手法或技巧。如:
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
小說較為夸張地連續(xù)使用“幾萬”“幾百萬”之類的詞語描述百畝園的歷史,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小說運用多種手法以取得語言的幽默效果,請從文中舉出三處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簡要分析。
4.考查敘述方式或敘事視角。如:
作品是怎樣敘述渡夫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分析本文敘述上的特征。
【答題模式】
技巧類試題往往可以從敘事寫人手法、情節(jié)結構安排、謀篇布局、環(huán)境描寫手法、語言藝術等幾個方面入手答題。
【典例分析】
小說前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現實生活。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分析】本題要求考生對小說情節(jié)和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分析,涉及前后兩個場景,這兩個場景的內容和情節(jié)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因此,探討對比藝術,是回答本題的關鍵。在做對比分析時,應把握好對比的角度。首先是兩個場景的對比,其次是環(huán)境氣氛的對比,再次是馬里諾在不同場合的情態(tài)對比,還有人們對馬里諾的不同態(tài)度對比以及馬里諾在藝術中和現實中的對比,分別表現了這一藝術手法在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小說以馬里諾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與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平淡無奇相對比,賦予故事情節(jié)以戲劇性,有助于吸引讀者閱讀;②小說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熱鬧有趣與后半部分馬里諾現實生活的凄涼孤獨相對比,有助于增強小說的悲劇感;③小說以飯店內觀眾對馬里諾的冷漠與家人對馬里諾的關心相對比,有助于表現世態(tài)的冷暖炎涼;④小說以馬里諾在觀眾面前談笑風生與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對比,有助于深入刻畫他性格的復雜性;⑤小說以影子的虛幻與現實生活的真實相對比,有助于增強作品反映現實的力度;⑥小說通過對馬里諾在飯店和家里活動狀態(tài)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和對社會的批判。
【答題熱詞】
第一人稱:敘述簡潔、增強真實感
第二人稱:表達直接、親切
倒敘:結構緊湊、情節(jié)集中
插敘:使情節(jié)完整、使形象豐滿
正面或直接描寫:使形象生動傳神
側面描寫:襯托或烘托形象、設置懸念、做鋪墊、先抑后揚、照應、伏筆、對比、映襯、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令人回味
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主題
語言:幽默風趣、莊重、委婉、含蓄、質樸、潑辣
比喻、比擬:生動傳神
夸張:強調
排比:加強氣勢
(四)觀點類試題
【提問模式】
1.提供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要求選擇作答。如:
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后”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于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小說的題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內容是圍繞血型而展開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為題,你認為是否合適?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
有人認為,小說中的“我”也有人性弱點,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談談你的具體理由。
文末“后記”是獨立于小說外的寫作說明,還是屬于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小說寫的只是戰(zhàn)爭中的一個小故事,卻用了《戰(zhàn)爭》這樣一個大題目,你認為這樣處理合適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
是否狀告酒店,“我”與王有福的態(tài)度不同。你更認同誰的態(tài)度?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
2.就某一語言、人物、問題或現象直接陳述觀點。如:
小說中將“校園漸向公園靠攏”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請結合這一背景,談談這篇小說給你帶來什么啟示。
這篇小說以《保護人》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jié)結構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
老汪對《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一句的獨特理解,其實源于自身人際關系的體驗,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小說以《鋤》為標題,有什么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這句話,既是理解六安爺的關鍵,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
小說敘述了小哥兒倆的日常故事,請?zhí)骄孔髡咴谄渲兴脑⒌那楦袘B(tài)度。
小說刻畫了兩個人物,作者以“表妹”為題,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題模式】
觀點類試題往往可以從是否符合小說藝術本身的特點、是否符合為人處世的普世原則、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符合特殊領域的特殊標準等幾個方面入手答題。
【典例分析】
是否狀告酒店,“我”與王有福的態(tài)度不同。你更認同誰的態(tài)度?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
【分析】本題涉及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題干提供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我”是要王有福狀告酒店,王有福是不同意狀告酒店。解答這類有點開放性的題目,考生需要對作品進行深層的閱讀和思考,作答時要反映出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能恰當選取文中的材料支撐自己的觀點。認同“我”的態(tài)度,就要從酒店有過失的角度,從不同層面找出告狀的理由;認同王有福的態(tài)度,就要從王有福作為一個具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撞上玻璃,自己有一定責任的角度,找到不告狀的理由,用以支撐自己的觀點。
【答案】
觀點一:認同王有福的態(tài)度。①王有福受傷與酒店管理有關,但他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負一定責任;②王有福害怕賠償溜走,逃避責任在先,索賠理由不夠正當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騙而拒絕索賠,在當時情況下,未嘗不是理性的選擇。
觀點二:認同“我”的態(tài)度。①酒店失誤導致王有福受傷,要求賠償正當合理;②王有福放棄賠償是擔心被騙,說明他缺乏法律意識,更應進行法律啟蒙;③“王有福式”的寬容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有害無益。
【答題熱詞】
好(不好) 是(不是) 合適(不合適) 同意(不同意) 值得同情(不值得同情)
說明 揭示 表達 彰顯 暗示 告訴人們 啟示我們
二、模擬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孩 兒 面
梁曉聲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書法家,墨跡很是值錢,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極有分量的書法家。正聊著,忽聞敲門聲,聲稱要找“汪銘老先生”,歸還一樣東西。友人妻開了門,讓進一位20多歲的青年??雌湟轮鴼赓|,山里人無疑。
友人問青年從何處來。
答曰從大興安嶺林區(qū)來。
問歸還什么。
青年猶豫不語。
于是友人將青年引入另一房間,指墻上其父遺像說:“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兒子。而且他只有我這么一個兒子?!?/p>
青年沉吟半晌,默默地從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地從袋中取出布包,一層、兩層、三層,展開三層包裹,現出一塊硯來,光潤瑩潔,精湛渾樸。好一塊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寶!
友人不禁“呀”了一聲,急問:“此硯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青年說:“為了歸還,十幾年間我專程到北京四五次,尋找它的主人尋找得好苦!今天總算尋找到了,我也從此了卻一樁心事……不過我現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來!”趕緊讓于沙發(fā),待為嘉賓。
青年飲了幾口,講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興安嶺某農場的一個伐木隊里,來了一個人,一個神色沉郁、50多歲的勞改分子。
當天,伐木隊長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書卻挺多,不卑不亢,滿臉正氣,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們誰也不許為難他?!?/p>
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證明伐木隊長的判斷不錯。一頭熊,闖入伐木隊長家的房子??簧险粋€未滿周歲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歸還古硯的青年。熊,就臥在孩子身旁,將嘴巴伏在兩只前掌上打盹……
幾個小伙子,攥著利斧,要闖入屋里;有人從窗口偷偷伸進去獵槍……他們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攔住了。
他說:“熊在這種時候,一般不傷人。最穩(wěn)妥的辦法,是有人進屋里去,將孩子抱出來……”
他以他所主張的方式救出了那個孩子……他在伐木工們的心目中成了傳奇人物。伐木隊長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無避諱地和他稱兄道弟,還經常請他到家里去喝酒……
一天,他伐木時,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經伐斷的樹,被另一棵樹半空“扯”住。他碰上了兩棵斷樹被同一棵樹半空“扯”住的險情。
他打準了第三棵的倒勢,開動了電鋸。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風。那風起得好疾,好猛。他剛聽一聲大喊:“閃開!”——抬頭看時,兩棵斷樹被刮得脫了依持,凌空向他壓頂砸下來。他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就被人推出一丈多遠,跌倒在雪窩里……參天大樹轟然倒下,壓著的是伐木隊長……
半月后,他離開了大森林。誰也不曉得他將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兇是吉。
他沒有忘記向伐木隊長的妻子告別。
他對她說:“你們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會很艱難。我處于這般田地,無法報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無力周濟你們母子。只有這塊古硯,是傳家之寶,姑且收下吧。有機會變賣掉??删S持三年五載的衣食?!?/p>
他雙手捧硯,摯誠相贈。她感激涕零,卻堅拒不受。
最后,他嘆息一聲,說:“就算我將它寄托于你們吧。若是哪一天,我的處境略有轉變,就讓孩子帶這塊硯去找我。我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友人及其妻聽至這里,不禁四目涕視,我看得出,他們內心里都活動著些微妙的想法。
友人囁嚅地說:“可是,可是我父親……我剛才告訴過你的,他已經去世了……”青年說:“我母親也去世了。母親去世前,再三叮囑我——將來一定要找到這塊硯的主人。當年講好是寄托于我們的,我們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歸原主。我千里迢迢又來到北京,只是為了歸還這塊硯。除此沒有別的目的?!庇讶朔驄D,頓時肅然。
青年又說:“允許我再看一眼老先生嗎?”
友人愧曰:“當然當然?!?/p>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遺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別。
友人問:“你可知此硯現在值多少錢?”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兩萬元高價求買。雖家境貧寒,但畢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換錢?!庇讶烁锌卣f:“這是一塊安徽歙縣出品的古硯。曾是宮廷之物,歸于我家祖上,已傳七八代之久。撫之如柔膚,叩之似金聲。素享‘孩兒面’之美譽。蘇東坡曾贊‘孩兒面——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刹皇菂^(qū)區(qū)兩萬元就能買賣之物啊!”
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領悟,轉身取一信封相贈,言內有五千元,聊謝歸還誠意……青年堅拒不受。
友人說:“請稍候。我為你寫一條幅,可愿收下?”
青年微笑,說這是很高興收下的。
于是友人鋪展紙幅,便用那“孩兒面”細細研墨。研罷,懸筆在手,似一時不知該寫什么,側目求援視我……我沉吟有頃,想出四句話:世人皆圖幣,君子古心來。孩兒面依舊,樸拙放異彩!
友人隨聲落筆,果然龍飛蛇舞,墨跡不凡!
我望著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硯情!好一塊“孩兒面”!好一位品性古樸的青年!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青年來京歸還古硯,將古硯包裹得里三層外三層,藏在布袋里,足見青年的小心謹慎和對古硯的無比珍視,因為他清楚這是一塊非常值錢的古硯。
B.小說中“我”不僅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我”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又適時地對“青年”流露出欽佩之情。
C.汪銘老先生當年冒險從熊口下抱出孩子,可以看出他不但見識不凡,而且勇氣可嘉,此舉讓他成了伐木隊長的朋友。
D.小說注重對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當聽到父親要將青年當成親生兒子一樣時,友人與妻對視,囁嚅而言,害怕青年此來會成為自己的負擔。
【解析】 “因為他清楚這是一塊非常值錢的古硯”錯,這表現了青年重承諾。
【答案】 A
2.小說以《孩兒面》為題,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 ①小說是以古硯“孩兒面”為線索,集中、緊湊地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②通過歸還古硯,突出人物形象,既表現出青年古樸美好的品格,也刻畫出友人的內心世界。③以《孩兒面》為題,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硯情,有利于表達主題,突出人情之美。
3.小說主要寫青年來京歸還古硯,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青年講述的一段往事。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①從故事情節(jié)看,這段往事是對古硯來歷的必要交代,這才有了小說歸還古硯的故事,而且使得情節(jié)有了波瀾。②從藝術表現看,這是小說的插敘部分,不僅補充了人物和事件,使內容豐富充實,而且使小說結構更加曲折有致。③從人物塑造看,這表現出上一輩人的勇敢、聰慧、樸實、奉獻、友愛的精神品格。④從思想內涵看,這段古硯情蘊含著作者對苦難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樸實友愛精神的贊嘆之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突出了小說人情美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