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傳奇的一年:萬歷十五年,從此帝國走向沒落!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以來一共走過了276個春秋,有過輝煌的時刻。但是隨著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皇帝的素質(zhì)越來越差,大臣的綜合能力越來越低下。整個朝廷只是停留在吵架,你參我一本,我奏你一本的愚蠢行為中。一個個文官團(tuán)體的斗爭,在朝廷的,民間的互相斗爭,無心工作,把朝廷鬧得天翻地覆。正事沒人管,雞毛蒜皮的事情一起吵架。就這樣的朝廷,在萬歷十年到萬歷十五年愈演愈烈。

為什么是這兩個年份呢,萬歷十年之前,張居正在世沒人敢造次,誰跳出來就拍誰,都老老實實的。張居正死后,這些文官集團(tuán)再次跳出來。把萬歷折磨的要死要活,萬歷不立太子,這些大臣來來回回提了很久很久,就這樣持續(xù)了五年,萬歷十五年開始了:
1、萬歷感覺自己什么事情偶讀干不成,他自己只是一個象征,一個皇帝不能按照自己的心做事情,他選擇了逃避,他從此開始不上朝,三十年不見大臣。
2、名臣海瑞去世,其實海瑞去世有人歡喜有人愁。原因就是海瑞太直了,雖然他的品格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但是真正放到工作中去,是不切實際的,海瑞空有一種品質(zhì),但是工作方法和手段都不是很好,往往達(dá)不成一些目的,還適得其反。但是海瑞德一生清廉,清廉到他母親過生日,海瑞買了二斤豬肉,就這么一件小事連總督胡宗憲都知道了,連連稱奇。不管怎么說,還是要學(xué)習(xí)海大人廉潔的品質(zhì)的。

3、戚繼光去世
戚繼光的去世其實和張居正的下臺有關(guān)系,戚繼光一直是張居正的人,而且關(guān)系特別鐵。張居正死后,被朝廷的文官清算,戚繼光作為鐵桿當(dāng)然不能幸免,當(dāng)時就免了他在軍營的職位,回家種田。然后沒幾年就去世了,但是戚繼光的成就很大,他建立了戚家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練兵體系。同時戚家軍也是大明戰(zhàn)力第一的軍隊——關(guān)寧鐵騎的主要組成部分,關(guān)寧鐵騎為后來的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關(guān)寧鐵騎,大明會早滅亡十年。

萬歷十五年是個有著特別含義的一年,這是大明命運(yùn)的轉(zhuǎn)折點,這一年,在大明朝完全沒有了張居正的痕跡,萬歷用了五年的時間抹平了張居正的變法,一切從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