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裴注講解8
《獻(xiàn)帝春秋》:袁紹叛卒詣公云:"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芍各舛?/strong>。"公乃解繡圍。
周壽昌:叛卒此言,雖以敗紹謀而啟操心,操卒以此策定天下,是亦天之所啟也。
袁紹的士兵告訴曹操:“田豐勸袁紹襲擊許都,如果他假借天子名義,號令諸侯,四海就會平定?!辈懿俸ε略B會襲擊,就撤掉了對張繡的包圍圈。
周壽昌對此分析道,袁紹這位士兵的話,無意間開啟了一個潘多拉魔盒,讓曹操意識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巨大價(jià)值,最后篡奪了漢室。
《魏書》:袁紹宿與故太尉楊彪、大長秋梁紹、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過誅之。公曰:"當(dāng)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輔相君長,人懷怏怏,各有自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雖以無嫌待之,猶懼未信;如有所除,則誰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塵垢之間,為庸人之所陵陷,可勝怨乎!高祖赦雍齒之讎而群情以安,如何忘之?"紹以為公外讬公義,內(nèi)實(shí)離異,深懷怨望。
裴松之:楊彪亦曾為魏武所困,幾至于死,孔融竟不免于誅滅,豈所謂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哉!非知之難,其在行之,信矣。
袁紹曾經(jīng)和楊彪、孔融產(chǎn)生矛盾,就希望曹操找個借口,把他們殺了,曹操不同意,說:“天下土崩瓦解的時(shí)候,更應(yīng)該用人不疑,如果都像你這樣行事,誰不會感到緊張呢?你難道忘了漢高祖最后是如何對待仇人雍齒了嗎?”袁紹一聽這話,覺得曹操很虛偽,就對曹操失望了。
裴松之察覺了后來的事情,曹操差點(diǎn)害死了楊彪,直接殺掉了孔融,他相信了說到做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魏氏春秋》:答諸將曰:"劉備,人杰也,將生憂寡人。"
裴松之:史之記言,既多潤色,故前載所述有非實(shí)者矣,后之作者又生意改之,于失實(shí)也,不亦彌遠(yuǎn)乎!凡孫盛制書,多用左氏以易舊文,如此者非一。嗟乎,后之學(xué)者將何取信哉?且魏武方以天下勵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類。
曹操曾經(jīng)對將領(lǐng)說,“劉備是人中豪杰,他會讓我心懷疑慮?!迸崴芍畬O盛這段記錄持否定態(tài)度,認(rèn)為孫盛把吳王夫差臨死前說的話套到這時(shí)的曹操身上不合適,這是孫盛記錄歷史的一個失誤。
《曹瞞傳》: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yuǎn),卿來,吾事濟(jì)矣!"既入坐,謂公曰:"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公曰:"尚可支一歲。"攸曰:"無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歲。"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實(shí)也!"公曰:"向言戲之耳。其實(shí)可一月,為之柰何?"攸曰:"公孤軍獨(dú)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輜重有萬馀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yán)備;今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公大喜,乃舉精銳步騎,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后軍,遣兵以益?zhèn)洹?#34;聞?wù)咝乓詾槿?,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大破之,盡燔其糧谷寶貨,斬督將眭元進(jìn)、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首,割得將軍淳于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馬割唇舌,以示紹軍。將士皆怛懼。時(shí)有夜得仲簡,將以詣麾下,公謂曰:"何為如是?"仲簡曰:"勝負(fù)自天,何用為問乎!"公意欲不殺。許攸曰:"明旦鑒于鏡,此益不忘人。"乃殺之。
概括一下,曹操得知老朋友許攸到來,高興得忘記穿鞋。許攸向曹操獻(xiàn)計(jì),襲擊烏巢,曹操采納了這條建議。之后曹操拿下了烏巢,生擒淳于瓊(字仲簡),震懾整個袁紹大軍。曹操本想收淳于瓊,但許攸從中勸說,曹操放棄了這個想法,殺了淳于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