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無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淺解:人和人的連接是為滿足精神價值與物質(zhì)保障,而進行的獲?。嗬┖透冻觯ㄘ熑瘟x務)雙向?qū)Φ冉粨Q,二者往往不是同時進行,如在家庭,父母對新生子女撫育,需要若干年后才獲得孩子的孝順回饋(初期撫育子女帶來的快樂和自我成長也是種精神回報,但一般認為低于付出);而在職場,雇主先獲得被雇傭者的勞動成果,之后再提供約定的酬勞(被雇傭者在工作期間的學習成長對自身也是種回報,但是否超過了付出需由自己內(nèi)在價值標準做判斷);在長久的朋友和戀人關系里,付出和獲取則處在動態(tài)平衡中,長久的過度傾斜會造成關系的破裂(精神價值與物質(zhì)保障的兌換比例因個人認知層次產(chǎn)生的需求不同而各異)。
? ? ? ? 無信是對付出的吝嗇,責任義務的逃避,使對等交換關系嚴重失衡進而破裂,是對自己原有社會關系(家庭、職場、朋友、戀人)的破壞,在一定程度上將自身脫離正常的人類社會群體,而這對于屬于群體性動物的人而言,個體發(fā)展會被大大限制,生存也將舉步維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