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傷痛文學(?) | 隨筆碎片0
戲劇節(jié)落下帷幕,宣告了一段特別時日的結束。
朋友圈、動態(tài)里,許多人都上傳了照片和文字,以轟轟烈烈為青春命名。長久的付出換來舞臺上一瞬的綻放,燈光亮起的剎那,悲歡離合如玫瑰綻放般精魂流轉(zhuǎn),銘刻在人們的心里。臺前幕后,一切都被概括為了“值得”,眼前揮之不去的是少年的笑顏。
一場流年絢爛,我只不過是個過客,在好戲上演前轉(zhuǎn)身離開,不存任何留戀或期待。
生命的熱烈逐日冷卻,熱情燃盡后的塵埃無法承受人間的悲喜。也許一切只是再偶然不過的巧合,面對既成的現(xiàn)實卻又不免遺憾,也無法再懷想,究竟如何落入了生活治愈且殘酷的圈套,就像是注定淚流滿面的微笑,而你我唯一能做的只是擁抱它。
?
回憶起來,撰寫劇本似乎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在春游歸家的下午焦頭爛額,抱著電腦,鍵入那些并不成熟的文字,然后在深夜收獲第一稿的誕生。接續(xù)的日子里,在zxh的鼎力協(xié)助下,一遍遍修改打磨,最終成型。想到這里,仍舊要大力感謝她為整部戲劇的付出,沒有她,就沒有現(xiàn)在的《烏騅》。
選角,討論,過稿,種種任務都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因而也曾期待,未來迎接更為艱巨的彩排導演工作,直至最終站上舞臺的那一天。奈何日益衰退的狀態(tài)已然不支持這樣的設想,于是選擇責任的轉(zhuǎn)讓和退出。做出這樣的選擇并不后悔,不過這也就注定了一切的走向,無從后悔,亦不必遺憾。
小隱隱于野的日子并不長久,彩排中狀況頻出,低效和混亂時時不可避免,然而,局外人也并不能完全改變什么,除了微小的協(xié)助之外,并不能改變實質(zhì)。聽聞老師對劇本極高的評價時,心中固然欣喜,卻也不免感傷,因為彩排時戲劇的基調(diào)已然偏離了創(chuàng)作的初衷,好似親手植下的玫瑰長成了向日葵。并沒有否定向日葵的陽光絢爛,也無意譴責任何負責的同學,更何況一個中途退出的人也沒有資格說出那樣的話。
偶爾途徑別班,看到相識的友人們風風火火地忙碌著戲劇,心里總是悵然,和她們聊天時半開玩笑地吐槽自己,卻也難掩自責愧疚。當然,事實證明最終成果不錯,要感謝同窗的付出。沒有他們,就沒有《烏騅》的最終呈現(xiàn)。
?
事情很多,哪怕推掉戲劇的工作,也仍然有各種活計找上門來,所以日子過得并不清閑,仍舊忙忙碌碌。戲劇節(jié)當天也是如此。遠離了戲劇的唯一好處,只是讓單薄的靈魂遠離了人間一切歡騰喧囂的來源,不至于魂飛魄散罷了。
在故事結束前,我所做的、唯一與戲劇有關的,是陪一同學做出演前最后的準備。做著人體衣架,望著身旁興奮而躁動的人群,清冷的過客之感縈繞眼前,似乎把我與世間隔了一層,遠處熱烈歡喜的場景里,并未預留我的位置。
站立于報告廳2樓的入口,望著已然黑下去的觀眾席和蓄勢待發(fā)的空蕩舞臺,便知大家所期盼的盛典即將開始,唯一不起波瀾的,又或是唯一暗流洶涌的,恐怕只剩下我這個局外人罷了。
主持人上臺,嘹亮的開場詞響起,不過這已與我無關了。就讓熱鬧成為錯過的煙火吧,從歡騰的人群背后靜靜走過,用清冷的眼觀望必將開始也必將結束的璀璨,淡去自己的蹤跡,成為一個默默的過客,不再掛念那煙火中有多少是舊日的付出,又將收獲怎樣絢爛的色彩……
?
演員們也許已經(jīng)上臺了罷;我背著書包,走過南門空蕩的廣場時,忽而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