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帶你賞國寶——一個簡單的科普系列第三季3
絹衣彩繪木俑
吐魯番博物館收藏的文物


絹衣彩繪木俑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號墓葬,206號墓葬為高昌后期的張雄夫婦墓葬。
絹衣彩繪木俑主要有宦官絹衣木俑、彩繪女舞俑兩類,宦官俑歪嘴斜目,表情滑稽,彩繪女舞俑穿著華麗,表情嚴肅中透著活潑。?
絹衣彩繪木俑制作方法十分獨特,其形象、表情和裝飾都與一般殉葬的俑有所不同。據(jù)研究人員分析,這種紙臂絹衣木俑的外形與唐朝文獻中記載的木偶(古代稱木偶戲為傀儡戲)基本一致。?
審美唐朝服飾文化
在《全唐詩》中,有1500首收錄作品,涉及了裙,襦,履這樣的女性服飾的詩句,足見唐朝對服飾美的文化欣賞和追求。
款式之美“清明時節(jié)千山綠,輕盈仕女腰如束”,“坐時衣帶縈纖草,行時裙裾掃落梅”
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那時候的女子基本上是上身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婦女的短襦用小袖,下身是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以上,或者更高系到腋下,用絲帶系扎。這樣看起來格外修長俏麗,在我們現(xiàn)在的時裝里,也有很多這樣的設(shè)計,大概,這是在設(shè)計中利用了視錯覺原理,拉長了腰線,戲謔地說就是看起來脖子以下全是腿,可見唐朝的設(shè)計師深諳其道。


色彩之美除了款式,從木俑身上我們看到了歷久彌新的鮮艷色彩。唐朝服飾的美也體現(xiàn)在服飾的色彩搭配上。染料在唐朝服飾文化發(fā)展中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它們都來自植物,比如紅色和黃色就來源于紅花,靛藍來源于藍草的葉子。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有機純天然,很多食材和中藥材又能染布又能吃,在當今都是高級感十足的原料。關(guān)鍵是色彩純真,經(jīng)久不退。有的竟然還防蟲抗菌。美且實用,充分體現(xiàn)我國古代的文化審美和智慧。

精神之美在《資治通鑒》中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蠻狄,朕獨愛 之如一”簡單點,意思就是汗胡等同視之。當時開明的君王,也成就了包容大氣的文化氛圍。為唐朝服飾發(fā)展提供了條件。人們的心態(tài)也更為包容, 借鑒了來自不同地域的服裝優(yōu)勢,多元化的服飾元素應(yīng)用在唐朝的服飾中。比如西域的紋樣,大唐的面料和形式,交匯融合。這種多姿多彩反映了當時人們精神富足和美好。
唐朝服飾是整個服飾文化發(fā)展史上的頂峰,華麗,開放,體現(xiàn)姿態(tài)美,頗有盛世大唐,盛世霓裳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