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fù)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fù)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fù)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fù)相輔也,是以成冷熱。冷熱復(fù)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fù)相輔也,成歲而止。
無(1)生有(1)。無有成虛(2=1+1)。無虛成實(3=2+1)。虛實成勢(5=3+2)。勢有極(奇),是謂陰陽(8=5+3)。陰陽有偶,是謂四時(13=8+5)。四時有極(奇),是謂冷熱(21=13+8)。冷熱有偶,是謂濕燥(34=21+13)。濕燥有極(奇),成歲而止(55=34+21)。所以天地之?dāng)?shù)五十有五。
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冷熱之所生也。冷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3歲,5濕燥,8冷熱,13四時,21陰陽,34神明,55天地,89太一?!皵?shù)始于一,終于十,而成于三”,三歲定八十。
《老子》帛書中碰巧有89個“無”字。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生生”對應(yīng)春生,“生之徒”對應(yīng)夏長,“動皆之死地”對應(yīng)秋收,“死之徒”對應(yīng)冬藏,碰巧四時對應(yīng)13。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四時。周而又始,以己為萬物母;一缺一盈,以己為萬物經(jīng)。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埋,陰陽之所不能成。此謂之道化也。
“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jié)環(huán)劍,以引其機(jī)”,“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太一對應(yīng)棗(玉)心木,牛革(褐)對應(yīng)水,天不能殺環(huán)劍,地不能埋飛車,陰陽不能成其機(jī)。
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qiáng),責(zé)于堅,以輔柔弱。
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圣人之從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并立,故過其方,不思相當(dāng)。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強(qiáng);地不足于東南,其上卑以柔。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西北為乾六,東南為巽四,后面的暫時沒想到,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