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們的出處(一)
01
山雨欲來風滿樓
出處:
咸陽城東樓?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 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 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 故國東來渭水流
“風滿樓”為神來之筆,千古傳誦;現多狀大變革前夕。拋開此句,這首詩也是一篇登樓遠眺的佳作。

02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出處
代悲白頭翁 唐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 唯有黃昏鳥雀悲
劉希夷(651-約679),進士,仕途坎坷;善琵琶,詩長于歌行,調哀苦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讀來音韻優(yōu)美,蕩氣回腸,寫出了聽天由命的無奈;以花與人作比,真實感人。相傳其舅宋之問欲將此詩句據為己有,希夷不允,竟被之問所害。
后一句“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則更加直接,點出看似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其實會有一樣的命運:白頭翁的昔日,就是紅顏子的今天——因為他們都是封建社會的下層人民。
今人傳頌此句多是為了小我的悲情,但也應當知道,當年詩人寫下這兩句詩時,飽含的是對那個時代的嘆息。
“希夷天賦俊爽,才情如此,想其事業(yè)勛名,何所不至,孰謂奇蹇之運,遭逢惡人,寸祿不沾,長懷頓挫,斯才高而見忌者也。賈生悼長沙之屈,禰衡痛江夏之來,倏焉折首,無何殞命。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所較者輕,所失者重,玉迸松摧,良可惜也。況于骨肉相殘者乎!”(《唐才子傳》)

喜歡就點個贊吧 ![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