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上的很多宮廷政變?yōu)槭裁炊紘@“玄武門”展開?
熟悉中國古代歷史的朋友們可能知道,唐朝是古代發(fā)生宮廷政變次數(shù)最多的大一統(tǒng)朝代,宮廷政變幾乎伴隨了整個唐朝。有意思的是,唐朝歷史上的很多宮廷政變都圍繞“玄武門”展開,包括最有名的“玄武門之變”。那么玄武門為什么總有政變呢?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下令修建新都大興城(唐長安城)。大興城(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第一座完全根據(jù)事前規(guī)劃修建的特大城市,也是第一座按照禮法修建的都城。按照中國“以北為尊”的傳統(tǒng)禮法文化,皇帝所在的皇城被放置在長安城的正北方。

長安城的皇城也按照“以北為尊”的禮法文化將皇帝的寢宮(宮城)放在北部,皇城南部則是外朝和官衙,即“南衙北禁”。玄武門不僅是皇城的正北門,也是整個長安城的正北門。因為皇帝住在長安城以及皇城的正北,所以玄武門是距離皇帝最近的城門。

唐高宗登基后在長安城以北修建新的宮殿居住,是為大明宮。而大明宮也是按照長安城以及皇城的“南衙北禁”布局修建的,皇帝的寢宮位于大明宮北部,官衙位于大明宮的南部。正因如此,大明宮的玄武門(也稱重玄門)同樣是距離皇帝最近的宮門。

眾所周知,宮廷政變的關鍵就是控制皇帝(有時為掌權的太上皇),無法及時控制皇帝的宮廷政變基本都會失敗,比如唐朝的“景龍政變”。根據(jù)唐朝長安城和宮殿的“南衙北禁”的建筑格局,控制距離皇帝寢宮最近的玄武門是最有可能在政變中控制皇帝的。

因此唐朝絕大多數(shù)的政變計劃都會以玄武門為主要目標,而防范政變的人也會將玄武門作為重點防御對象。于是唐朝唐朝歷史上的很多宮廷政變都圍繞“玄武門”展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