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參科舉包拯往京
? ? ? ? 眾鄉(xiāng)鄰聞聽“包百萬”家要請先生,哪個不獻(xiàn)殷勤,這個也來推,那個也來薦。誰知大爺非名儒不請,說來也巧,隔村有一個寧老先生,此人品德端正學(xué)識淵博,卻有一個古怪脾氣:“教徒弟有三不教,笨的不教;書館中只許有書童兩個,其他人不許出入;十年內(nèi),只許先生辭館,不許東家辭先生?!庇写巳唤?,雖銀子不拘多少,但也無人敢請。
? ? ? ? 一日,包山訪聽明白,急忙攜禮親自去見,包山一見,真是位好先生,不僅滿口仁義道德,而且閑談中便能引經(jīng)據(jù)典,即刻將此事說明,并說:“老夫子的三樣規(guī)矩,其二其三我是敢應(yīng)下的,只是恐三弟笨些,希望先生善導(dǎo)為幸。”
? ? ? ? 雙方商討已畢,先生即日上館,是日備席延請,遞了束修銀子箱,一切禮義自不必說,先生領(lǐng)走包公,來到書房,拜了圣人,拜了老師,師徒一見如故,并伴有包興、包盛二位書童,一來端茶倒水,二來也教他們幾個字。
? ? ? ? 包公天資聰慧,先生教給他上句文章,他竟能答出下句,先生起初還以為是他的家人曾經(jīng)教過他,后來,先生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文章,他都能做到這點,因此教書的先生很喜歡他“:哈哈!不想我寧某教讀半世,今在此子身上成名。這正是孟子有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p>
? ? ? ? 于是他給包公起名為包拯,并且送字文正,“文”與“正”合到一起是一個“政”字,先生的意思是希望以后他能從政,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 ? ? ? 不覺光陰茬苒,五個年頭過去,包公已然長到十四歲,學(xué)的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和才高八斗滿腹經(jīng)綸。先生想讓包拯趕考,包員外卻因擔(dān)心路上的花銷太大而不同意,大爺只好先向先生說:“三弟年齡還小,恐怕誤事,臨期反而不美?!庇诌^了幾年,包公已經(jīng)十六歲。
? ? ? ?這年又逢小考,先生實在忍耐不住,就對大爺包山說:“此次你們不送考,我可替你們送了?!卑铰劼牐泵τ窒騿T外稟報,包員外仍然不允,隨后幾日,包山見到員外就提這件事,員外聽的心煩意亂,勉強答應(yīng)。
? ? ? ?包山聞聽,立馬將這喜訊轉(zhuǎn)達(dá)給先生,先生又叮囑包拯一番,臨走前,先生又額外給了包拯一些路費銀。
? ? ? ? 包拯與書童包興、包盛進(jìn)京趕考,包興自幼就能舞文弄墨,作為書童再合適不過,而包盛名義上是書童,實際上卻是護(hù)衛(wèi),包公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xué),果然中了秀才,與他一同科考的包興也中了秀才,除了包員外,包家上上下下都很高興,包員外看到包山來報喜后,倒吸一口涼氣,道:“罷了,罷了!我上了先生的當(dāng)。這也是家運使然,活該是冤孽,躲也躲不開啊。”之后的幾天,包員外都一個人躲在密室里,親友來祝賀他也不接見。包山在家里擺了幾桌酒宴,請先生和親友們來慶賀,先生暗暗想:“我到這里也有了幾年時間,但從未見過本家的老員外,如今教的他兒子中了秀才,竟還不來道謝,真是個不通情理的人?!卑娇闯鱿壬樕粚Γ屑?xì)一想,道:“家父事務(wù)冗繁,否則必要定日相請,懇求先生寬恕?!毕壬彩莻€通情達(dá)理的人,自然沒計較這些。
? ? ? ? 隨后,包山多次央求包員外,包員外總算同意宴請先生,是日,請先生到會客廳中,包員外在門口迎接,雙方作揖已畢,分賓主落座,坐了多時,員外并無感謝之辭。
酒席上來,二人互相敬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只見員外愁容滿面,連酒也不吃了,先生道:“我學(xué)生在貴府打攪了六七年,雖有微勞開導(dǎo)指引,也是令郎天資聰慧,所以方能進(jìn)此一步。”員外聞聽,呆了半天,才勉強說了一個“好”字。先生又道:“包興的才學(xué)恐怕只能止步于次,我觀令郎的學(xué)問,莫說是秀才,就是舉人、進(jìn)士也綽綽有余,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這也是尊府的德行?!?/p>
? ? ? ? 包員外一聽,連連搖頭嘆息,道:“什么德行!不過家門不幸,生了一個妖怪而已?!卑鼏T外對先生說了包拯出生前他做的那個噩夢,先生聞聽卻是心中暗喜,寧先生是飽學(xué)之士,一聽便明白包拯不是一般人,他本想如實說明,又擔(dān)心包員外不信。于是,先生道:“員外,我與令郎一見如故,我又膝下無子,想來這是天賜的緣分,不如讓令郎拜我為義父,您認(rèn)為好也不好?”
? ? ? ? 包員外一聽,毫不猶豫的便點頭稱是,叫下人帶來包拯,先生對包拯說了剛才的事情,包拯聽后也很高興,立馬跪倒叩頭口稱義父,先生雙手扶起,眾人酒酣而散。隨后,雖說是義父,先生卻把包拯當(dāng)親兒子看待,到了鄉(xiāng)試之時,寧公與包山商議一番,叫包拯參加了鄉(xiāng)試,包興、包盛陪伴在旁,包興果如先生所說沒有中,而包拯則高中鄉(xiāng)魁,眾人慶賀一日,又商議讓包拯去參加京試,包拯出發(fā)前,拜過父母叔嫂,大爺包山與先生擺十里長亭相送,包興、包盛陪同在旁。
欲知包拯能否順利入京,請看下回。
————————————————————————
? ? ? ? 最近挺忙的,這章是存稿,現(xiàn)在存稿只剩一章的量了,下次更新應(yīng)該會晚一些,如果想聽聽本書的有聲小說版,可以去喜馬拉雅搜索“紅飛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