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香堤,明·祁彪佳《祁彪佳集》
踏香堤 明·祁彪佳《祁彪佳集·寓山注》 【原文】 園之外堤為柳陌,園之內(nèi)堤為踏香。 踏香堤者,呼虹幌所由以渡浮影臺也。 兩池交映,橫亙?nèi)缇€,夾道新槐,負日俯仰。 春來士女聯(lián)袂踏歌,屐痕輕印青苔,香汗微醺花氣,以方西子六橋,則吾豈敢。 惟是鑒湖一曲,差與分勝耳。 【今譯】 園林的外堤是柳陌(園之外堤為柳陌),園林的內(nèi)堤為踏香堤(園之內(nèi)堤為踏香)。 踏香堤就是由呼虹幌通向渡浮影臺的那條堤(踏香堤者,呼虹幌所由以渡浮影臺也)。 (從作者眼中看去,柳陌、呼虹幌、浮影臺,兩池碧水與踏香堤交相呼應(yīng)) 兩池碧水交相呼映(兩池交映),中間踏香堤橫伸如一條線(橫亙?nèi)缇€),踏香堤上是新槐飄香(夾道新槐),俯仰映日(負日俯仰),美不勝收。 每到春天(春來),男男女女(士女)攜手牽衣(聯(lián)袂),踏著歌兒,來到踏香堤舞袖踏歌。 屐痕輕輕印在青苔上(屐痕輕印青苔),花香幽微,又雜以舞女香汗,香汗與花香交融四溢(香汗微醺花氣)。 我不敢(則吾豈敢)把這里與西湖六橋勝景相比(以方西子六橋,西湖,又稱西子湖;六橋,指蘇堤上的“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六座橋)。 只是勉強與曲折回環(huán)的鑒湖,一分高下罷了(惟是鑒湖一曲,鑒湖一曲:鑒湖的曲折回環(huán)處。鑒湖,即鏡湖,故址在浙江紹興西南,因此紹興又有鑒湖之別稱) 差與分勝(一分高下)。 【賞析】 作者祁彪佳傾注了不少心血去構(gòu)劃、經(jīng)營,又親自動手修筑、整理,對他親自營構(gòu)的園林情有獨鐘,對于他的寓山顯然有著濃厚的特殊感情,每一處景觀都爛熟于心。 所以這里寫踏香堤之美之趣,得心應(yīng)手,揮灑自如。 他以“踏香堤”比諸西湖六橋,又比諸鑒湖一隅(鑒湖曲折回環(huán)處),以為其美不在諸方名勝之下,其自珍自得之意隱約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