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天蓬不帥
天蓬原帥,而今不帥
?????? 大家都拿豬八戒當個笑話,當個諧星看,是西游記乃至整個古典文學史上經(jīng)典的丑角,可人家也曾是天蓬元帥,掌管八萬天河水軍。
?????? 配嫦娥,可能還有些猶豫;怎么反倒高翠蓮也配不上了。這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當國王的,當國丈的,當國師的,最不濟也是占山為王。到豬剛鬣,就連倒插門都要被人嫌。
?????? 堂堂天蓬元帥,入贅到高太公家,真是盡職盡責,豬八戒自己說:“我得到了你家,雖是吃了些茶飯,卻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曾替你家掃地通溝、搬磚運瓦、筑土打墻、耕田耙地、種麥插秧、創(chuàng)家立業(yè)?!?/p>
?????? 曾靈霄殿朝見玉帝,曾敕封元帥管天河,曾蟠桃宴會飲瑤漿,如今勤勤懇懇為高家通溝耕田筑土打墻,還被高家嫌棄長得丑,說他是妖怪,四處請人去捉拿他。
?????? 斯文掃地,尊嚴何在?!
?????? 到如此境地,可謂一點也不帥。
?情也,欲也
?????? 孫悟空為心猿,屬金;豬八戒為木母,屬木。孫悟空代表性,即本性;豬八戒代表情,即情愛情欲。悟空初見菩提祖師,說道:“我本無性。”一句話道盡了,“性”的本質;而八戒一出場,渾身都寫滿了:老豬有情。
?????? 書中有詩句: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發(fā)揮。一主一賓無間隔,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并喜貞元聚,同證西方話不違。
?????? 金克木,故悟空收八戒,也暗含以“性”領“情”,要想理清“情欲”,還需要從“心性”上下手。唐僧是水,江流兒嘛,水生木,所以唐僧很喜歡八戒;另外也因為唐僧代表了凡人的肉身,而身體是離不開諸多欲望的,所以唐僧可以沒有悟空,卻離不了八戒。
?????? 孫悟空是修行中“心”的部分,而八戒是“欲”的部分。只談“心”,則太過形而上;有了“欲”,便一下接了地氣,便是人間了,一股濃濃的煙火氣。西游一書中,孫悟空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人物,但如果沒有了豬八戒,這本書的受歡迎程度將會大打折扣。
?????? 孔子曰: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 八戒對嫦娥到底是情,還是欲;對高翠蓮呢?在很多書里,說八戒是個癡情種。其實不是“癡情”,而是“情癡”。情到深處,是癡呆。所以孫悟空罵豬八戒,“呆子”。
?????? 生活中,情與欲,是很難分開的;純情,只存在于小說和戲文中。
?????? 這也是豬八戒的“罪”,并因此而受罰——兩千錘。
?????? 孫悟空心不平,大鬧天空,被五行山壓了五百年;豬八戒動了情欲,調戲嫦娥,被打了兩千錘。
?????? 這是悟空與八戒的罪與罰;這也是因果。心若不平,無論在哪里,怎么著都是被壓著;欲望太盛,深陷渴求之欲海,可不是處處被捶打。
?????? 即便五行山五百年,也沒能壓平孫悟空的心,縱使天庭的兩千錘,也打不滅豬八戒的情欲。
?????? 所以,要修行,要取經(jīng)。
?????? 豬八戒投身豬胎,不是錯,是該。豬這種動物,能吃能生。
?????? 丑陋的不是豬剛鬣,也不是欲望,而是被欲望支配的豬剛鬣。
?????? 這是八戒的罪業(yè),是他的因果。
?
九轉大還丹
?????? 書中豬八戒的自我介紹: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不曾養(yǎng)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閑里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有朝大限命終時,八難三途悔不喋。聽言意轉要修行,聞語心回求妙訣。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并地闕。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上至頂門泥丸宮,下至腳板涌泉穴。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嬰兒姹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離龍坎虎用調和,靈龜吸盡金烏血。三花聚頂?shù)脷w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功圓行滿卻飛升,天仙對對來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輕體健朝金闕。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jié)?!酌麊咀鲐i剛鬣。
?????? 他其實是個普通人,心性笨拙,貪閑愛懶,后來遇到一位高人,傳他“九轉大還丹”,功夫圓滿飛升成仙,并被封為天蓬元帥。后來調戲嫦娥被貶下凡,投成豬胎,這部分大家都較為熟悉,便不必贅述。
?????? 這里提到他成仙的關鍵——九轉大還丹。西游書中,還有個非常類似的丹藥:九轉還魂丹,后文書中孫悟空問太上老君要來,幫助烏雞國王還魂的。但豬八戒這里的“九轉大還丹”,傾向于并不是一種丹藥,而是一種道家內(nèi)丹修行功法。
?????? 首先,豬八戒自我介紹里面說了,“工夫晝夜無時輟”,而且后面幾句是一系列的修行方法,而詳細看這幾句詩文,正是道家內(nèi)丹修行的功法。
?????? 其次,八戒見到太上老君也就是打聲招呼,如同遇到一個前同事,如果太上老君隨便一顆丹藥就能讓一個凡人,還是一個笨拙的凡人,成了天蓬元帥,那太上老君一定碾壓八戒好幾個等級才對。
?????? 最后,在西游一書中,寫道家時以其中內(nèi)丹學派為最高,為道家代表。
?????? 既然是修行功法,接下來就仔細看看這種內(nèi)丹修行功法。悟空求道那里只是一個宗旨大觀,講的簡單,這里就補上具體方法論。
?????? 丘處機在其著作《大丹直指》中《三田返復金掖還丹訣圖》提到:肺為華蓋,咽喉為重樓,口為玉池兌戶,鼻為天門天柱,眉間為玉堂,額為天庭,頂為天宮,耳為雙市門。腎氣傳肝氣,肝氣傳脾氣,脾氣傳肺氣,肺氣傳心氣,心氣傳脾氣,脾氣傳腎氣,是為五行循環(huán),而曰小還丹也。入中田,中田入下田,三田返復,大還丹也。
?????? 最早在唐朝時,就有道士張果正式提出九轉大還丹的內(nèi)丹修煉功法。這個張果,就是后來被傳為八仙中,倒騎毛驢的那位張果老。
?????? 這種內(nèi)丹修行功法,原理源自于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中煉丹術,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黃庭經(jīng)》中煉氣的理論。
?????? 成書于東漢末年,是一本講述煉丹術的著作,被稱為“萬古丹經(jīng)王”。因參同“大易”、“黃老”、“爐火”三家之理會歸于一,而得名《參同契》。
?????? 《黃庭經(jīng)》全稱《天上皇庭內(nèi)景玉經(jīng)》和《天上皇庭外景玉經(jīng)》,成書于魏晉時期,宗旨為:服氣以養(yǎng)精神,固守真元,寶精愛氣,以求長生。強調人體存在上中下三丹田之神,腦部泥丸,胸部絳宮,臍下命門;此三丹田乃積精行氣之要穴,常思其神則能長生。此外書中還有漱津咽液、吐納元氣、房中固精、服食五芽、飛奔日月等方術,特別重視積累精氣。
?????? 張果在其著作《太上九要心印妙經(jīng)》中詳細介紹了九轉大還丹功法。
?????? 總序中:“夫九要者,要乃機要也,以應大丹九轉,故以道分九篇,法顯九門,九門合理,篇篇歸根。雖不得親師之旨,得此要如親師訓,得者坐獲天機,悟之者為之心印。若依行者,在欲無欲,居塵出塵,分立九門,還元二儀。學道君子,細意詳之,先序顯用,次要應體,以體兼用,性命備矣!”
?????? 一句“在欲無欲,居塵出塵”,就是豬八戒的一生起落,煉成了當神仙,犯了就跌落塵埃。而“法顯九門,九門合理,篇篇歸根”,就是八戒手中的九齒釘耙。
?????? 九篇功法如下:
?????? 真一祕要
?????? 夫真一者,純而無雜謂之真,浩劫長存謂之一。太上曰:天得一,以日月星辰長清;地得一,以珠玉珍長寧;人得一,以神氣精長存。一者,本也,本乃道之體,道本無體,強名曰體。有體之體,乃非真體,無體之體,日用不虧矣!真體者,真一是也,真乃人之神,一者人之氣。長以神抱于氣,氣抱于神,神氣相抱,固于氣海,造化神龜,乃人之命也。神乃人之性也,性者南方赤蛇,命乃北方黑龜,其龜蛇相纏,二氣相吞,貫通一氣,流行上下,無所不通,真抱元守一之道也。
?????? 試譯功法:意守下丹田,意想心中離火化為赤蛇,腎中坎水化為黑龜,赤蛇緊緊纏繞黑龜,龜蛇相吞,形成一氣,貫通全身。
?????? 槖籥秘要
夫槖籥者,人之心腎也,心者神之宅,腎者氣之府,既以心為宅,以腎為府,豈有造化也?今時學道之人,使心運氣,亂作萬端,屈體勞形,非自然之道。圣人日:凡是有相,皆是虛妄,無相之相,謂之真相。真相者,神氣也。神者,心之主;氣者,腎之本,是以圣人返本還元。還元者,補髓也,補髓之機,還元之道,命乃了矣!圣人立法,日假一神調氣,藉一氣定神,神氣調定,方曉動靜。動者氣也,氣者命也;靜者性也,性乃神也,神不離氣,氣不離神,神氣不相離,道本自然也。
?????? 試譯功法:以心神領腎氣,心神相交,先調好呼吸節(jié)奏,呼氣時意想心神下降到丹田,吸氣時意想腎氣上升到丹田,心神與腎氣在丹田相交,神不離氣,氣不離神, 神氣相抱,結成黃芽。黃芽之氣經(jīng)尾閭入督脈上泥丸,溫養(yǎng)補益腦髓。
?????? 三五一樞要
?????? 夫三五一者,三陽、五行、一氣也。三陽者,三火也,以精為民火,以氣為臣火,以心為君火。君火乃性火也,惟性火不可發(fā),亦不可用。性火若發(fā),如火生于木,禍發(fā)必剋。不用者,必不可動也,蓋是神定則氣定,氣定則精定。三火既定,併會丹田,聚燒金鼎,返煉五行,運于一氣,綿綿一晝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按周天三百八十四爻,氣血行八百一十丈,脈行五十度,此乃周天,方為火候。其火有二等,分于內(nèi)外,外火者有形有象,可煉五金,造化五穀,滋養(yǎng)于人,此火非能煉丹,煉丹之火,其在內(nèi)火。內(nèi)火者有名無形,藉五穀之氣,即生真火,真火既生,返煉其精,精返為神,煉神合道,道本自然,不離一氣,一氣既調,百皆順也。
?????? 試譯功法:三火:精為民火,心神為君火,氣為臣火。五,指五臟。一,乃一氣,指調息呼吸之氣即火候。入靜后意想精、氣、神會聚臍下丹田;然后調息運氣,呼吸綿綿勻緩,一天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每分鐘九息,以此為火候煉化會聚在丹田的精氣神,并意想五臟之氣特別是脾的五谷之氣都會聚來丹田(鼎爐)被煉化,使之產(chǎn)生真火,真火煉精,精返為神,煉神成丹。
?????? 三一機要
?????? 夫三一者,三成一氣也,上有神仙抱一,煉神之道一,中有富國安民,煉氣之法;下有強兵戰(zhàn)勝,煉精之術。道分三成,不離一氣。一氣者,天也,乃天清虛自然之氣,氣中有神,神抱于氣,因氣抱于一神,煉神合道,道本自然,此乃神仙抱一煉神合道也。中有富國安民煉氣之法,中者人也,以身為國,以氣為民,以心為帝王,帝王愛民而民自安。帝正者,心不亂也,心不亂則氣自調,氣調則神和,神和則精悅,精悅則身安泰,此乃富國安民煉氣之法也。以重濁而為地,其濁中有清,在欲無欲,謂之強兵。心不動而氣不交者,謂之戰(zhàn)勝。此乃強兵戰(zhàn)勝煉精之術也。及人之未生時,在乎混沌之問,亦神不曾離氣,氣不曾離神,神氣不相離,精神內(nèi)守,精散為氣,氣結成神,煉神合道,道法自然。因道建法,法就顯術,分而為三,混而為一。一者精也,精乃元氣之母,人之本也。在身為氣,在骨為髓,在意為神,皆精之化也。蓋萬物皆稟一氣,因氣造化五行,五行即五穀也,五穀之氣,入于臟腑,精住丹田,精者人之本也。是以圣人返其本而還其元,此乃返本還元之道也。
?????? 試譯功法:三,指精氣神;一,指精。身為國,氣為民,心為帝王。帝王愛民而國民自安,帝王正則不亂。心定入靜,呼吸柔和,氣調神安,心不動則氣不交,意守丹田則精固不泄,此為煉精之術。
?????? 日魂月魄真要
?????? 夫日魂月魄者,陰陽也,陰陽者,日月也。日屬陽,魂月屬陰,魄日中有鸚,西方金肺之象屬陰,乃日魂藏月魄,魄滿于魂,故日以清。月中有兔,束方木肝之象,肝屬陽魂,乃月魄藏日魂,魂滿于魄,故月以明。魂魄者,乃人之鉛汞也。鉛汞有數(shù),鉛八兩,汞八兩,乃一斤之數(shù),十六兩也。凡二十四銖為一兩,按周天三百八十四爻,日月運度之數(shù),天地造化之機,圣人立數(shù),后人依數(shù)而行之,其大小之法,因數(shù)有定,大者一年之法,小者一時之用,一時正則可奪一年之造化也。密語日:凡每月初一日為首正,子時坎卦,進汞一兩,離卦進鉛一十五兩;次日坎卦進汞二兩,離卦進鉛十四兩;至十五日,抽添數(shù)足。周而復始,其大小月,細審詳之。鉛汞者,人之魂魄也,魂魄者,人之神氣也。神者好靜,氣者好動,動靜常在坎離之問。動靜之訣,上十五日魂守魄,下十五日魄守魂,一時之用,可奪一年之造化也。
?????? 試譯功法:日魂喻心神之離火,月魄喻腎氣之坎水。意守坎水離火之間的中丹田,心腎之間,上半月意想腎中精氣上至中丹田與心降下的神氣相交,使精抱神;下半月意想心神離火下降至中丹田,與腎中精氣相交,使神戀精。坎離相交,神精相抱,在意念火候的煉化下結成為丹。
?????? 日用五行的要
?????? 夫日用者,長以神守于氣,氣守于神,神氣相守,聚而不散者,真日用也。神能通應,意到心成,若神定,則行住坐外晝夜皆伺。神伏氣在,氣在神,神在形,三物皆在,復歸真一,萬事畢矣!又五行者,心主神,肝主魂,脾主意,腎主志,肺主魄,五行聚而化為丹也。聚之訣日:專于一神,志于一意,守于魂魄,會于丹田?;昶钦?,人之神氣也,氣乃命也,神乃性也,一性固命,一命固性,性命相固,共成一氣。一氣者,火也,其火無形,發(fā)之有焰,此火只可煉丹,不可別用,若能內(nèi)守真火,聚而不散者,真抱元守一之道也。
?????? 試譯功法:五行指五臟之神,心藏神,肝藏魂,腎藏志,脾藏意,肺藏魄。高度入靜,即“專于一神,志于一意,守于魂魄,會于丹田”,以意念將五臟之神氣會聚于上丹田泥丸宮,聚化為丹,稱之為:五氣朝元。
?????? 七返還丹簡要
?????? 夫七返還丹者,天有七星,運斡四時;人有七竅,唯聽視聞。眼觀色者,視之不見;耳聽聲者,聽之不聞;鼻不聞香,口受無味,真七返也。一心歸命謂之還,五氣不散謂之丹。丹有二種,于內(nèi)外二丹者,超神接氣,超神在世。出世接氣者,火候無差。其內(nèi)丹不得外丹則不成,其外丹不得內(nèi)丹則無主。內(nèi)丹者,真一之氣;外丹者,五穀之氣。以氣接氣,以精補髓,補接之功,不離陰陽二氣。陽氣昇即為返,氣降即為還,晝夜還返,至于丹田。不得陰而不昇,陰不得腸而不降,自然還丹之要,祕于此矣!
?????? 試譯功法:七返指關閉七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口受無味。排除外界一切干擾,高度入靜,意守丹田。意念引導體內(nèi)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腎水中的元陽上升到丹田,即為“返”;心火中的元陰下降到丹田,即為“還”。意想元陰元陽二氣相接,化為“精”,再以意引精從尾閭入督脈上至泥丸補益腦髓。
?????? 八卦朝元統(tǒng)要
?????? 夫八卦者,以心腎為坎離,坎離為陰陽。陽即魂也,陰即魄也。魂者以應束方甲乙木,謂之青龍;魄者以應西方庚辛金,謂之白虎。因坎離生龍虎,乃成四象,內(nèi)分八卦。八卦者,方甲乙木,甲主乾,乙主坤;木生丁,丙主艮,丁主兌,艮兌合序為一太上九要心印妙經(jīng)氣丙東陽陰者,火也?;鹕旒海旒簾o形,分于四季,內(nèi)生庚辛,庚主震,辛主巽,合而為一者,金也。金生壬癸,壬主離,癸主坎,坎離者,陰陽也。陰腸者,內(nèi)外也,內(nèi)氣為陽,外氣為陰,陰陽昇降,動靜自然,非神所作,乃天地沖和之氣,常在坎離之問,綿綿晝夜,息息無窮,此乃八卦還元歸根之道也。
?????? 試譯功法:八卦由乾坤化生坎離,離為陽,代表心火;坎為陰,代表腎水。人體內(nèi)陰陽升降,就是坎離相交,形成陰陽平衡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泰”卦。以意念引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二者交接于丹田。
?????? 九還一氣總要
?????? 夫九者,陽也,還者,聚也,一者氣也。九陽既聚,性命相守,上則清虛,日月行度之數(shù);下則地氣,生產(chǎn)萬物之源;中則人身,陰陽造化之理。內(nèi)各有三,故日三共之道,是名九要也。內(nèi)各有三者,天有三,日月星,以應人之眼耳鼻;地有三,高下平,以應人之魂魄精?;昶蔷?,以應人之精氣神。神乃精之主,精乃神之本,名則分三,不離一氣。一氣者,胎息也,胎乃藏神之府,息乃胎化,元因息生,息因神為主胎,胎不得息則不成,息不得神則無神乃息之主,息乃胎之根,胎乃息之宅,神乃胎之真。在腹之中謂之胎一呼一吸謂之息,故名胎息也。胎者形中氣之子,息者形中神之母,形中子母,何不存守,存守者,存其神而守其氣。其氣在坎離夾中,圓如杵臼,又象伏龜,故曰神龜。龜含黑水,水中有氣,名日神氣,又日碧眼胡僧,號曰真人人之根蒂,俱在此焉。十二時中,天門借氣,緊閉地關,神室內(nèi)守,自有神龜呼吸,有名無形、有動無名,非所用升降,自然藉外氣則升,隨氣升而腹自鼓,外氣升而內(nèi)氣降,內(nèi)氣降而腹自納,鼓納之機,天地之麋籥也一。棄籥者,天地動作之氣,真陰真陽也。內(nèi)氣為陽,外氣為陰,內(nèi)氣不出,外氣不入,神符氣定。外氣符即為至寶,內(nèi)氣符即成金丹。金丹者,純陽之物,浩然之真,直指天機,歸根之道盡矣!若遇至人,與天盟誓,先付仰訣,次傳心印,慎勿輕泄天寶。戒之!戒之!
?????? 試譯功法:九,純陽之數(shù);還,凝聚成丹。經(jīng)過如此長期反復煉化修養(yǎng),結成“純陽金丹”,便可“神符氣定”,延年益壽,無病無災。
?
?????? 注:功法解釋僅供參考。
?????? 之所以花這么大篇幅細細寫了九轉大還丹功法,是想一窺道家法門之精髓,這也是西游這本書中的一大特點。
?中國第一位僧人
?????? 據(jù)費長房所著《歷代三寶記》記載,三國時期,潁川朱士行于曹魏甘露二年在洛陽白馬寺受戒,成為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出家受戒的僧人,法號:八戒。后于甘露五年,從長安西行赴于闐取經(jīng)求法直至身故。他也是中國西行求法第一人。
?????? 歷史上,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僧人,雖然法號相同,又加上他姓朱,也曾往西求經(jīng),被認為為豬八戒的人物原型。其實除了這兩點外,彼朱八戒,絕不是此豬八戒。
?????? 西游里“八戒”這個名號其實是唐僧給了,觀音給的正名是:悟能。
“能”,在佛家為主觀能動性,為能夠覺悟的心。
?????? 歷史上玄奘法師將《金剛經(jīng)》譯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加了一個“能斷”的前飾。
?????? 佛家還有“能所合一”的說法,即“能”與“所”合二為一。比如,能觀與所觀,一個強調主觀所見,一個強調客觀所見,如能合“能觀”與“所觀”為一,即是“無我”。
?????? 八戒原是一個普普通通還有些笨有些懶的凡人,但他在道家能修成九轉大還丹功法,在佛家被觀音取法名“悟能”。每一個普通人都具備修行覺悟的能力。
?????? 戒律是佛法修持的基礎?!董嬬蠼?jīng)》有云:以戒為本?!赌鶚劷?jīng)》亦云:“戒是一切善法梯櫈?!?無論小乘佛教之“戒、定、慧”三學,還是大乘佛教之六度波羅蜜無不以戒為根基。
?????? 佛教核心為五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 在家居士則有,八關齋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花蔓,不香油涂身;不觀賞歌舞伎樂;七,不坐臥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
?????? 沙彌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花蔓,不香油涂身;七,不觀賞歌舞伎樂;八,不坐臥高廣大床;九,不非時食;十,不捉持金銀寶物。
?????? 其中第十,“不捉持金銀寶物”為后來新添加的。
?????? 書中豬八戒所持的是菩薩戒,書中有言:悟能道:“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p>
?????? 菩薩戒有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
?????? 十重禁戒:殺、盜、淫、妄語、酤酒、說四眾過、自贊毀他、慳惜加毀、瞋心不受悔、誹謗三寶。
?????? 輕戒四十八:不敬師友、飲酒、食肉、食五辛、不聽經(jīng)律、畜諸殺具、背大乘、無根謗人、依官強乞、無知為師、不看病人、販賣人口、焚燒山林、兩舌、不行放救、不化眾生、觀聽作惡、非法立制、自壞內(nèi)法等。
?????? 其中這個“五辛”,又叫“五葷”為: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叭齾挕?,為道教忌食的三種肉:即雁、狗、烏魚。
?????? 可見八戒所持的理應為菩薩戒,但他第一次見唐僧,便開口求開戒,可見其心不堅,品性憊懶,這才被唐僧取名“八戒”,用來提醒。
?????? 八戒雖然看起來比十戒少,仿佛是個“打折”版的,有調侃的意思,但佛經(jīng)中對此卻是非常稱贊,重視的。
?????? 《佛說齋經(jīng)》有云:“奉持八戒,習五思念(即六念),為佛法齋,與天參德,滅惡與善,后生天上,終得泥洹?!?/p>
??????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五中云:“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除一切罪,悉皆消滅。”,亦云:“善男子!是八齋戒,即是莊嚴無上菩提之瓔珞也?!?/p>
?????? 《阿含經(jīng)》有云:若于六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計。
?????? 不可因“八戒”就小瞧了,否則就真的豬八戒了。
?????? 戒律是個大題目,以后還需再論。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下,燒香疤持戒,并不是佛教本有的,而是元朝時對漢傳佛教的一種打壓行為。
?
?????? 看完西游中豬八戒的經(jīng)歷,驀地想起一首詩,在此送給悟能:
秋心(清 龔自珍)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靈氣欲成云。
槎通碧漢無多路,土蝕寒花又此墳。
某水某山迷姓氏,一釵一佩斷知聞。
起看歷歷樓臺外,窈窕秋星或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