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祚民醫(yī)案——肝腎陰虛


徐某,男,8歲。
【現(xiàn)病史】 患兒四肢時時不自主抖動月余,同時腹肌不時上下抽動,在受批評、訓斥時癥狀加重。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較多,煩躁,易激怒。
【查體】 見患兒形體消瘦,舌體瘦小,舌質偏紅,少苔,脈弦細。
【診斷】?注意缺陷障礙餅多發(fā)性抽動癥(中醫(yī):注意缺陷障礙)。
【辨證】 肝腎陰虛。
【治法】 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
【方藥】?生地黃lOg,枸杞子lOg,女貞子lOg,墨旱蓮IOg,當歸8跑,白芍12g,百合lOg,合歡花lOg,鉤藤15g,菊花lOg,川棟子lOg,珍珠母(先煎)15g,生龍骨(先煎)15g,生牡蠣(先煎)15g。
患兒服藥8劑后,諸癥大減,自訴有時上課感到頭暈不清,加荷葉IOg以升清陽之氣,加云茯苓I5g以健脾滲濕、寧心安神。堅持:服藥28劑,家長反映患兒情緒穩(wěn)定,多動癥狀基本消失,上課已基本可以堅持聽講,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繼服前藥。改2日服藥1劑,連服3個月后停藥。1年后追訪,患兒正常,多動癥痊愈后未出現(xiàn)反復。
【按語】 本證屬于肝腎陰虛,肝失所養(yǎng),肝郁氣滯。治療上采用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用杞菊地黃丸加減。方中以枸杞子、生地黃、女貞子、墨旱蓮滋補肝腎;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百合、合歡皮清心安神解郁;菊花、鉤藤平肝息風;牡E丹皮、澤瀉瀉胯肝腎之虛火;龍骨、牡蠣寧神定志。
標簽: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