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女性從人類繁衍生育工作中解放出來,就指望它了,50年后或實現
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高等級的動物幾乎都分成了雌性和雄性,雖然生殖繁衍的工作需要雌性和雄性共同完成,但是對絕大多數生物而言,雌性都承擔著繁重的生殖任務,人類同樣如此,男性只需要將精子提供給女性就可以了,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受精將在女性體內進行,之后著床孕育,10個月后分娩哺乳,這些繁重的孕育生養(yǎng)任務都將由女性完成,而10個月的胎兒孕育期都將在女性腹部的子宮中進行。



那么科技的發(fā)展在將來有沒有可能將女人從繁重的生育任務中解放出來呢?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必然的!近日西方媒體報道,歐盟的"地平線2020計劃"就撥出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fā)“人造子宮”,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預計在2025年前,完成相關試驗并投入使用。

當人造子宮真正面世之時,代表著女性將可以從人類繁衍的生育工作中解放出來。負責這一項目的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y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一旦人造子宮的制造出來,男人也能自己生孩子,因為只需要提供一個包含他的基因的細胞核,使用克隆技術在人造子宮中孕育,就能造出一個基因,和這個男人基本完全一樣的孩子來,有生物學家預計50年之后,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將會通過人工子宮孕育和出生。


其實如今醫(yī)學中的一些孵化器和育嬰室也行使著一些類似子宮的功能,很多早產兒得以的其中存活并正常發(fā)育,但人造子宮的研究方向是可以完全替代女性的,能夠進行受精卵結核并著床,之后進行10月孕育和分娩功能的人造設備,它所具備的功能和女性的職工幾乎沒有區(qū)別。

其實人類對人造子宮的研究與探索已有近百年年的歷史,這一概念最早于1924年提出,1969年法國科學家率先嘗試,1992年日本的科學家將已經孕育4個月的羊胎放到人造子宮中繼續(xù)孕育了兩周半,2003年我國科學家劉鴻清發(fā)現,老鼠的受精卵可以在人造子宮中著床,2017年美國科學家讓羊胎在人造子宮中孕育了4周,一個個的進步也代表著人造子宮技術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人造子宮技術將完全把女性從人類的生殖繁衍任務中解放出來,而基因技術、克隆技術和人造子宮的結合將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和自己完全一樣的孩子,到了那個時候,生孩子的任務,已經不需要女性去完成,如果想生育一個自己的孩子,或者想養(yǎng)一個孩子,那就需要去生育工廠定制了。
